基于群落物种间化感作用及生境差异的辽东栎和白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

来源 :北方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东栎是六盘山区的典型顶极树种,喜温、耐阴、耐旱,对该区群落结构与群落演替有重要的作用;白桦是六盘山区地带性分布的针叶树种伴生的主要先锋树种,喜光,耐旱,不耐阴。本论文基于不同群落演替阶段树种间的化感作用(凋落物及其地表土壤水浸提液)及生境差异(光照、水分、坡位和凋落物覆盖等)的影响,研究了辽东栎与白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六盘山区落叶阔叶林的树种更新和森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油松凋落叶水浸提液促进辽东栎种子的萌发,而对白桦种子的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的作用模式,辽东栎凋落叶水浸提液抑制白桦种子的萌发。不同浓度(5%、10%和20%)油松凋落叶水浸提液处理辽东栎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与活力指数均大于对照(分别为83.33%、200.83和5.17);10%油松凋落叶水浸提液处理白桦种子萌发率显著小于对照40.25%(P<0.05),各处理种子萌发指数与活力指数均小于对照;不同浓度辽东栎凋落叶水浸提液处理白桦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与活力指数均减小,其中10%处理种子萌发率与活力指数显著小于对照34.19%和27.80%(P<0.05)。2.油松林地表土壤水浸提液抑制辽东栎和白桦种子的萌发,辽东栎林地表土壤水浸提液对白桦种子的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的作用模式。各浓度(5%、10%和20%)油松林地表土壤水浸提液处理辽东栎种子萌发率分别降低了9.09%、10.91%和8.18%,各处理种子活力指数均小于对照;10%油松林地表土壤水浸提液处理白桦种子萌发率显著小于对照17.70%,各处理种子萌发速率均小于对照,其中10%处理显著小于对照25.12%(P<0.05);高浓度(10%和20%)辽东栎林地表土壤水浸提液处理白桦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有所降低。3.模拟林下释放后的适度荫蔽环境有利于辽东栎和白桦幼苗的生长,辽东栎幼苗基径、总干质量、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和根冠比及白桦幼苗基径、总干质量、相对生长率和根冠比均在18.9%自然全光照处理最大。其中前者的基径显著大于55.4%自然全光照与2.2%自然全光照处理,约为其1.5倍(P<0.05);比叶面积随光强增加逐渐减小;叶片SOD、POD、CAT活性先减小后增大;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白桦幼苗基径、总干质量、相对生长率和根冠比在18.9%自然全光照处理均显著大于2.2%自然全光照处理,约为其1.5-2倍;叶片CAT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均随光强增加先减小后增大。4.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均抑制辽东栎和白桦幼苗的生长,5.5%与2.2%自然全光照下辽东栎幼苗株高、叶片数、单株叶面积、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随干旱程度增加逐渐减小,白桦幼苗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在除5.5%自然全光照的其他光强下随干旱程度增加逐渐减小。辽东栎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所有光强处理均随干旱增强逐渐减少,除18.9%自然全光照的其他光强下不同干旱处理及其与对照间均差异显著(P<0.05),重度干旱处理幼苗比叶面积在55.4%自然全光照显著小于5.5%自然全光照(P<0.05)。2.2%自然全光照下白桦幼苗叶片POD活性随干旱程度增加逐渐增大,且各干旱处理及其与对照间均差异显著(P<0.05);55.4%自然全光照下叶片叶绿素含量随干旱程度增加逐渐减少,且各干旱处理及其与对照间均差异显著(P<0.05),干旱处理55.4%自然全光照幼苗比叶面积均显著小于其他光强处理(P<0.05)。5.林窗生境和下坡位有利于辽东栎和白桦幼苗的生长,上坡位的林下生境辽东栎幼苗株高、基径、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叶面积、比根长和比枝长均大于林窗生境,表明辽东栎幼苗具有耐阴性。在林窗生境,下坡位辽东栎与白桦幼苗株高、基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根冠比、比叶面积与比根长均大于上坡位,其中前者比根长在上、下坡位(分别为7.51 cm.g-1和17.9 cm.g-1)间差异显著(P<0.05);两个树种幼苗的根冠比、比叶面积和比根长在林下生境的下坡位均大于上坡位。白桦幼苗株高、基径、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叶面积、比根长和比枝长在上坡位林窗生境均大于林下;辽东栎幼苗存活率、基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和总干质量在下坡位的林窗生境均大于林下,白桦幼苗的这些参数在下坡位林窗生境均显著大于林下(P<0.05)。6.林窗生境有利于辽东栎和白桦幼苗生长,荫蔽的林下生境不利于白桦幼苗的存活与生长,凋落物覆盖均不利于两个树种幼苗的生长。林窗中凋落物覆盖处理辽东栎和白桦幼苗存活率、株高、基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和总干质量均小于对照。不论有无凋落物覆盖,辽东栎幼苗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均在林窗最大,林窗边缘次之,林下最小,且林窗生境的辽东栎对照幼苗株高(13.6 cm)和单株叶面积(50.52 cm~2)均显著大于林窗边缘(12.51 cm、33.11 cm~2)与林下(11.94 cm、29.17 cm~2);凋落物覆盖白桦幼苗基径、叶片数、根冠比、比叶面积、比根长和比枝长均是林窗大于林窗边缘,林窗边缘的对照处理和林下生境均无白桦幼苗存活。
其他文献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伴随着政策、条件等放开,外资企业大量涌入中国市场。CP集团就是其中之一,1980年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电气产品,C公司作为CP集团子公司于2007年在宁波投资设立,核心产品为中压VCB(Vacuum Circuit Breaker真空断路器英文简写)。得益于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抓住了时代赋予的机会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但是随着经济新常态和国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C公
近些年来,国内因交通执法引发的警民冲突发案量不断上升,交通警察和交通行为参与人之间的矛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新闻媒体频繁报道的警民冲突特别是交通执法类警民冲突引起了立法机构的关注,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明确袭警罪,2021年3月1日袭警罪正式施行。从公共管理角度看,街头官僚是法治建设在基层实践的实际操作者,既要重视培训街头官僚依法行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能力也要严格控
目前,手性化合物已经广泛应用在了农药、食品和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许多研究表明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在代谢过程、毒性和活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给人们的食品、药物和环境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随着手性化合物市场的快速发展,单一对映体手性化合物的需求以及对手性化合物毒性和活性的关注与日俱增,对映体拆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探索和开发高效、多用途的手性分离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着桥联双β-环糊精手
学位
随着工业制造、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领域的发展,三维模型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面对海量的三维模型,如何快速准确的检索到目标三维模型,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现有的三维模型检索方式包括基于文本的检索、基于实例的检索和基于手绘草图的检索。其中,基于文本的三维模型检索存在着描述差异、语言差异等问题,基于实例的检索也存在三维模型难以提前获取的问题,而基于手绘草图的三维模型检索由于手绘草图的
开发高效廉价的可见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被广泛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最具潜力的策略之一。本文从光解水制氢反应进程角度对金属硫化物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进行改性。主要手段为增强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吸收能力,提升半导体内部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迁移速率以及抑制载流子的重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温和的溶剂热法和物理混合法制备了S型异质结Zn0.5Cd0.5S/WO3光催化剂。匹配的能带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化石燃料的使用量逐渐增加,造成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开发可替代化石燃料的生物质能源已迫在眉睫。生物质纤维素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步醇解得到的乙酰丙酸乙酯在燃料及燃料添加剂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本文制备了系列固体酸催化剂用于高效催化纤维素醇解制备乙酰丙酸乙酯。具体研究如下:1.以Beta型沸石分子筛为载体,通过HNO3预处理、引入金属Zr,接枝磺酸基等一系列改性合成了具有L酸
文章首先阐述了布罗代尔总体史观思想,然后论述了布罗代尔总体史观思想对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包括对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启示、对教师教学的启示、对学生培养的启示。
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环境和气候。未来,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被认为是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最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其中,氢能因其燃烧效率高,且燃烧产物无污染,被认为是应对能源危机的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光催化析氢技术作为最理想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然而,目前研究的光催化剂本身的光生载流子易复合,对光催化析氢速率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这里主要通过对磷基光催化材料的光生载流子
生物航空煤油,是一种由生物质转化得到的新型能源燃料,其主要组成是C8–C17烷烃,少量烯烃和芳烃。该燃料具有与传统航空煤油相似的理化性质,代替使用可缓解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压力,还可以缓解由于化石能源过度使用造成的温室效应。本文以油酸为原料,在介孔SAPO–11分子筛为载体构建的双功能催化剂作用下,对油酸进行脱羧(DCO2)反应转化为生物航空煤油。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