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样蛋白的组装调控及高分辨结构解析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ax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由淀粉样蛋白错误折叠引起的阿尔茨海默症和Ⅱ型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然而,因淀粉样蛋白分子错误折叠导致的蛋白聚集体的结构复杂,其致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极大阻碍了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和相关新型药物的研发。因此,精确地解析淀粉样蛋白聚集体的结构,揭示其自组装过程均对深入理解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策略的制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多种检测技术用于研究淀粉样聚集体的结构多样性,但因淀粉样蛋白质具有分子量大、结晶性差及纤维结构的不均一性等特性极大限制了对淀粉样聚集体结构的探究。基于此,本论文围绕人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37)和β淀粉样蛋白(Aβ)的错误折叠过程、结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研究;我们采用高分辨率原子力显微镜技术与微晶电子衍射技术(Micro ED)和理论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如涡旋力、电场、化学小分子、离子浓度等环境因素对hIAPP37和Aβ蛋白的聚集过程的影响。并采用圆二色谱、透射电镜、荧光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解析淀粉样蛋白聚集体的二级结构、形貌特征、动态聚集过程及相应的纳米力学性能,最后,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研究了它们的生物学毒性变化,并探索其可能的致病机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hIAPP37因其复杂多变的结构、结构信息的匮乏极大阻碍其致病机制的研究。以磁粒子引起的涡旋力对人胰岛淀粉样多肽20-29片段聚集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冷冻电镜方法即Micro ED捕捉到在涡旋力作用下,人胰岛淀粉样多肽20-29片段形成螺旋结构,从分子层面揭示了人胰岛淀粉样多肽20-29片段可能的结构构象,即其是由2个反平行的β-片层结构构成;原子力显微镜监测人胰岛淀粉样多肽20-29片段的组装过程、纤细纤维及类似晶体形纤维、螺旋结构聚集体的形貌及其扭转周期性,揭示了人胰岛淀粉样多肽20-29片段的聚集体结构多样性及组装机制,该研究工作有助于深入探索hIAPP37的结构多样性和其可能的致病机制。2.人体内存在微弱的静电场,hIAPP37受环境因素影响形成的结构及其组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探索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通过引入外加电场,研究hIAPP37的自组装过程及其聚集体的形貌特征。圆二色谱测试结果表明,外加电场的引入改变了hIAPP37的二级结构构象,使其β-折叠结构的含量减少、α-螺旋结构含量的增加,进而引起其聚集过程中纤维形貌产生差异性,出现较多的纤细长纤维,并提高了聚集体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INS-1细胞)的存活率;理论模拟计算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电场作用能改变淀粉样肽链之间和分子内的相互作用,进而引起多肽分子结构的构象改变,即α-螺旋结构的出现。该部分研究内容为探索hIAPP37的致病机理提出了新的思路。3.探索hIAPP37聚集体的降解机制,对Ⅱ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水溶性光活性卟啉分子作为光催化化学小分子,用于研究其对hIAPP37成熟聚集体的降解过程;圆二色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结果表明光活性卟啉使淀粉样纤维聚集体的二级结构和形貌发生显著变化,即β-折叠结构含量的减少和α-螺旋结构含量的增加,并导致纤维聚集体的消失和聚集颗粒的生成;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结果分析显示光活性卟啉产生了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物质,它们均有可能破坏hIAPP37成熟纤维间的氢键、范德华力及静电力等用于稳定纤维结构的分子间作用力,同时光照过程中部分能量通过激发态的卟啉转移到淀粉样纤维中,破坏了其β-折叠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导致了hIAPP37成熟纤维形貌的改变和其对INS-1细胞毒性的降低。本章研究结果可为探索Ⅱ型糖尿病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帮助。4.据大量的文献报道,hIAPP37与Aβ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组装过程,因而研究Aβ蛋白的组装机制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还有助于理解hIAPP37的组装机制。Aβ蛋白因错误聚集形成复杂的形貌和结构,由此引发的致病机制至今不明确;β淀粉样多肽25-35(Aβ25-35)片段作为β淀粉样蛋白的核心片段,极大影响β淀粉样蛋白的致病机制研究。本文研究Aβ25-35片段在不同离子浓度环境下的自组装过程。经研究发现磷酸根离子促进了Aβ25-35的生长过程,导致Aβ25-35在超纯水中形成平坦膜形貌结构,在磷酸根缓冲液中形成扭转纤维结构。圆二色谱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溶剂环境中,Aβ25-35可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磷酸溶液中形成了以β-折叠结构为主的二级结构,进而导致两种纳米组装体结构的差异并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
其他文献
镍基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发动机的主要成形材料,需具备承受高温、高压和高动态载荷的综合性能。该材料合金化程度高,采用传统成形方法面临易偏析、难变形和难加工等问题。热等静压(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结合模具控形技术,利用高温高压复合载荷致密化金属粉末,可以实现复杂零件的整体成形。但该工艺尚不成熟,宏微观性能演变机理不完全清楚,热处理机制、高温性能及其失效机制尚需探索。为此
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放射性和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是一种较新的功能强大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非常适用于分子成像。CEST MRI的一个显著的优势是,MRI对比度可以由葡萄糖、糖原和谷氨酸等多种含可交换质子的有机抗磁性化合物产生。CEST成像的关键在对可交换质子进行选择性照射,同时避免干扰水或组织里的质子信号。但是大部分CEST造影剂的可交换质子与水
获取大体积组织样本的三维连续精细结构信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陆续发展的三维成像技术是目前获取大体积样本三维图像的有效方法,然而这类技术面临的一项挑战是如何制备大体积样本以达到保持完整组织的形态结构等生物表征信息的目的。石蜡包埋具有良好的切削性,适于获取半薄切片,同时具有较好的组织形态保持特性,具有巨大的潜力解决上述问题。然而,现有的石蜡包埋技术其处理大体积标本的能力欠佳,难以用于猕
环境中过量的有机溶剂、铜及细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含量的控制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过量的丙酮酸在人体血液中会引起冠心病,精神障碍,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无论是在体内还是环境中监测,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荧光测量方法具有简洁与高灵敏性的特点。氟硼吡咯(4,4-二氟-4-硼-3a,4a-二氮杂-s-茚并四烯,BODIPY)类荧光染料具有易修饰,高的量子产率,高
燃料电池被认为是发展下一代可持续能源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然而,发生在燃料电池阴极的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仍是一个瓶颈。铂(Pt)和铂基材料是常用的高效氧还原催化剂,但铂的储量稀缺、成本高昂、稳定性和耐甲醇性差,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和前驱体种类,设计、研究和开发一种基于碳材料的非Pt催化剂,以越过燃料电池的屏障。本
工业发展是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化学工业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性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应对传统化工行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绿色化学理念应运而生。基于绿色化学理念,本文以含氮杂环化合物为有机配体与铜(Ⅰ/Ⅱ)设计合成一系列Cu(Ⅰ/Ⅱ)Lx配合物;利用Cu(Ⅰ/Ⅱ)Lx配合物作为高效、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异相催化C-X键交叉偶联反应,提高反应的绿色化程度,从源头减
随着微医疗、微传感器、微机器及可穿戴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微型化零部件的需求日益旺盛,介观成形技术也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关注热点和重点研究方向。当成形件尺寸减小至介观尺度时,产生材料的成形性能、变形规律以及摩擦等表现出特殊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宏观成形理论已不能直接应用于介观尺度成形领域。介观尺度金属薄板成形中引入超声振动在减小尺度效应、提高成形性能和改善表面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优势。尽管超声
因其绿色环保、节能及广泛适用性,地源热泵系统供热制冷方法在黄土地区的应用日益增多。对于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而言,如何获取黄土地区地层的热物性参数?选用何种传热模型来进行计算?埋管换热器及填充材料如何选择?如何保障换热系统的耐久性?均是黄土地区地热能交换系统设计中的疑难问题,也是工程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就此开展了研究工作。首先从黄土的热传输理论着手,给出了适用于地热能交换系统传热分析的孔内外传热模型
高效、精密、柔性及自动化是机械制造的发展方向。微位移驱动器技术是精密加工的关键技术,一直是各国机械制造领域的研究重点。当前精密加工所用压电驱动器的原材料均为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其含铅量高达60%,无铅压电陶瓷制备及其微位移驱动器开发已成为微位移驱动技术的研究热点。然而,无铅压电陶瓷固有的迟滞非线性较大,当前主要采用机械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偿。为了从根源上提高微位移驱动器的精度,本论文从调控
耐高温钛合金和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和其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工艺制备了基体合金Ti750(新型耐高温钛合金)、以及利用SiCp,、SiCw、B4C和GPLs非原位增强制备5vol.%SiCp+1vol.%B4C+Ti750复合材料、5vol.%SiCp+5vol.%SiCw+Ti750复合材料、5vol.%SiCp+0.15vol.%GNPs+Ti750复合材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