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影响下泥质软岩巷道破坏特征及强力锚注技术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泥质软岩巷道以易裂化、软化等为显著特点使得泥质巷道事故频发。因此,深入研究动力扰动下的泥质巷道的破坏特征以及强力耦合支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以山脚树煤矿1200运输平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研巷道变形破坏情况,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动力扰动下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强力耦合支护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贵州省盘州市山脚树矿1200运输巷道进行现场调研,使用钻孔窥视仪、无损检测仪、锚杆拉力计、吸水实验、XRD实验、压汞实验等的综合分析,得出动力扰动下的泥质巷道围岩破坏特征。(2)在室内进行浆液配比,配置出多种水灰比下不同超细水泥所占不同比例注浆试件。采用微机电液伺服压力对试件抗拉、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并对试件进行压汞实验、XRD实验,及粒度-数量分形维数研究,综合分析后得出较优的浆液配比。(3)通过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泥质软弱巷道在动力扰动下无支护状态、原有支护状态、优化支护后注浆深度分别为2 m、4 m、6 m状态下塑性区、最大剪切应力、最大主应力、垂直应力、水平应力、水平位移、竖直位移、监测点位移情况,得出对于泥质软弱巷道破坏特征以及最优注浆深度。(4)根据1200运输平巷的具体概况,提出了巷道的控制技术思路,以及“二次强力锚注+中空注浆锚索”的巷道支护形式,并结合确定的较优浆液配比以及最佳注浆深度参数对1200运输平巷进行现场应用。
其他文献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是在普通六元瓜环的基础上在对位分别引入两个甲基形成的甲基取代瓜环。本论文主要介绍了以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为框架基本构筑模块,以外壁作用作为驱动力在不同酸和同一种酸的不同浓度下通过自诱导或金属离子诱导构筑的不同框架材料及对框架材料性质的探究。一方面以TMeQ[6]在1-2 M硫酸,3-4 M硫酸,5-6 M硫酸条件下形成的自诱导的三种框架结构(分别命名为A,B,C)
海洋工程用高强特厚齿条钢板是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桩腿的关键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大厚度、抗腐蚀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和生产难度大等特点。本文采用国内某钢厂提供的177.8 mm厚690 MPa级齿条钢板为实验材料,研究了 177.8 mm厚齿条钢板表面、1/4处和心部不同位置的力学性能和组织均匀性,分析了表面、1/4处和心部位置元素的偏析对钢板低温韧性和强度的影响,研究了离线热处理对特厚齿条钢板淬透
本文研究了稀土的添加对SWRS82B钢中氧化铝夹杂物的数量,大小以及平均尺寸的影响。通过热力学计算以及演变分析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实验结果,分析了稀土元素添加后对氧化铝夹杂物的演变规律。通过非水溶液电解法观测夹杂物的表面三维的具体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铈之前,夹杂物的尺寸在8.65μm-11.32μm的范围内,并且形状不规则。当添加铈改性后使得钢液中夹杂物尺寸减小了5.13-6.48μm,夹杂物逐
多元系固-液相平衡是研究物质结晶过程的基础,为了给五元体系NH4+,K+//Cl-,H2PO4-,(NH2)2CO-H2O的固-液相平衡研究以及共结晶过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353.15 K条件下五元体系NH4+,K+//Cl-,H2PO4-,(NH2)2CO-H2O中的4个三元体系和3个四元体系进行了固-液相平衡研究,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1)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3个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学前教育经历了重建与规范期、整顿与改革期、发展与提高三个阶段。目前,深圳学前教育存在公办园在建设进程中隐忧重重、幼儿园教师离深返乡凸显、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下,深圳应积极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公办校接管模式,精准施策,让幼儿园教师安居、乐学、善教,多措并举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扎实地走出一条高质量、公益性、特色化发展的学前教育公共
本文应用单因素、响应面等方法对电镀Sn-Ni-Cu合金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得到最佳的电镀Sn-Ni-Cu合金镀层的镀液配方及操作参数。之后再对样品进行加热,研究热处理对镀层性能的影响。首先对焦磷酸盐体系中电镀制备Sn-Ni-Cu合金镀层基础配方的优化。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温度、p H值、电流密度、各主盐浓度和焦磷酸钾浓度对镀层组成含量的影响;L-半胱氨酸、乙二胺和柠檬酸三铵的浓度对镀层光泽度及耐蚀
含有三氟甲基(CF3)基团的有机化合物一直以来在农药、医药以及材料科学中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以经济便捷高效的新方法在化合物中引入三氟甲基是有机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三氟甲基具有亲脂性、强吸电子性以及稳定的碳-氟键等特性,将三氟甲基引入到有机化合物中能够显著改善化合物的各种特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化学和代谢稳定性。三氟甲基化反应主要是利用三氟甲基化试剂来实现的。三氟甲基化试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亲核型
十元瓜环(Q[10]),做为瓜环家族中聚合度最大的成员,其大的空腔以及众多数量的端口羰基氧赋予了Q[10]与众不同的性能。本文以Q[10]为构筑基元,选择了盐酸小檗碱(BER)、质子化吖啶(MeAD)两种客体分子,构筑荧光探针Q[10]@BER、Q[10]@MeAD,通过多种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了它们的主客体作用,并将这两个荧光探针应用于农药检测;同时研究了两个哌啶衍生物与Q[10]的自组装结构特征;
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是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将非结构化文本转变为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方式之一,NER模型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下游任务的执行效果。现阶段表现较好的NER模型大多均添加辅助信息以丰富特征类型,而辅助信息需耗费一定资源进行构建,难获取,不同领域特征差异较大,且特征质量的
喀斯特地区开采地质条件复杂,矿山动力灾害频发,有关喀斯特地区金矿床开采巷道围岩采动致灾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以黔西南烂泥沟金矿深部含断层构造巷道为研究对象,为探究开采扰动下深部含断层构造巷道围岩的损伤特性,综合采用了现场调查、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等研究方法,对开采扰动下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围岩裂隙演化规律及其分形演化过程展开研究,并基于微震监测手段对其演化规律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