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用于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既往研究证明: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优于单一的静脉镇痛,但其在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对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静脉镇痛与“金标准”硬膜外镇痛在腔镜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日照市人民医院择期接受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46~73岁,体重51~76Kg,ASA分级I~II级。排除标准:患者有凝血功能异常、局麻药物过敏、穿刺部位感染或解剖结构异常、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有精神疾病或其他不能配合穿刺者。本研究经日照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SPB组(A组)和硬膜外镇痛组(B组),每组30例(n=30)。两组患者入室后行ECG、SPO2、PETCO2、脉搏心率检测,在局麻下行桡动脉有创测压,选择右侧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开放中心静脉通路。麻醉诱导前A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ESPB,在竖脊肌与T8横突之间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液25 ml,相同方法行对侧竖脊肌阻滞,15~20 min后测麻醉平面;B组于麻醉诱导前于T8-T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麻醉诱导: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2mg/kg序惯诱导行气管插管并连接麻醉机,设置吸入氧浓度60%、流量2L/min、潮气量6~8ml/kg、频率10~12次/分通气,根据PETCO2适时调整呼吸参数。麻醉维持:七氟烷吸入维持,瑞芬太尼0.1ug/(kg·min)、苯磺顺阿曲库铵0.1mg/(kg·h)持续泵注。术中根据麻醉深度监测值(BIS)适时调整药物泵注速度,维持BIS值45~55之间,根据镇痛需要加用舒芬太尼。手术结束顺序停用苯磺顺阿曲库铵、七氟烷、瑞芬太尼,等待患者苏醒拔管。A组患者术毕连接PCIA(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病人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舒芬太尼100ug+昂丹司琼1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剂量2ml/h,单次自控镇痛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B组于手术结束前半小时硬膜外给予2mg吗啡注射液,术后连接PCEA(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0.2%罗哌卡因+0.04mg/ml吗啡,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剂量2ml/h,单次自控镇痛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术后2h、6h、8h、12h、24h患者静息及运动VAS(Visual analogue score)评分(将疼痛从0~10分为十一级:0分代表没有疼痛,10分代表剧痛。让患者根据自身对疼痛的感受从0~10之间选取一个级别代表自己所承受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的不良反应(低血压、尿潴留、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评分(1分代表不满意;2分代表基本满意;3分代表满意;4分代表非常满意)。研究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及运动VAS评分比较(2h、6h、8h、12h、24h)A组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A组低血压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皮肤瘙痒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与硬膜外镇痛相比,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能取得与其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2、与硬膜外镇痛相比,双侧竖脊平面肌阻滞联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患者满意度高。
其他文献
目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作为一种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新兴微创内镜技术,自2008年问世以来,在全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POEM在临床中的广泛开展,POEM的术式趋于多样化,其中隧道开口的方式不同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但具体开口方式的临床疗效尚不十分明确。本文拟通过比较纵开口法与倒“T”形开口法两种不同隧道开口法POEM治疗AC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不同隧道开口法的安全性及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阴道上皮内病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筛查方法、危险因素、治疗方式及随访预后等,探讨阴道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式。方法:搜集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时发现且经病理确诊的226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对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随访。采用
目的:探究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纳入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因神经源性跛行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并收治的134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为54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65±7)岁。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核磁共振成像,并根据颈椎椎管狭窄指数分
目的:肝脏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术后动脉并发症是肝移植受者与临床医生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有研究发现,供肝肝动脉动脉解剖变异可能是造成肝移植术后动脉相关并发症的1个主要因素,复杂供肝动脉解剖变异会明显增加术中动脉成形与重建的难度,是发生肝动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尽管理想的肝动脉重建通常被认为是在受体和供体的肝动脉成型无冗长、张力,但是目前尚无文献证实这种理想动脉重建的优越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已成为胃肠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计算机辅助诊断结直肠息肉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拟构建和验证一个自动识别结直肠息肉的深度学习模型,分析该模型对新手内镜医师的辅助学习功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内镜中心数据库中的结肠镜图像22004张和203个结肠镜短视频作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数据集均由2名内镜专家结合组织
目的:结核仍然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胸腰段是胸椎前凸和腰椎后凸的交界区。目前很多学者对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手术入路未达成一致,本研究就是探讨对胸腰段结核患者应用侧前方手术入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HIS系统回顾性分析诊断为胸腰段结核并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共54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8例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为对照组(A组),2
目的: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是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发生在颌骨区,表现为死骨暴露和黏膜不愈合的一种药物并发症。双膦酸盐类药物用于骨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破骨前体细胞的成熟分化,减弱骨吸收功能来完成的。因此,有学者认为破骨细胞生成受到抑制是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发病机理之一。circ RNAs作为一种非编码RNA可以调控破骨前体细胞的成熟分化过程,然而,尚未见有关
目的:通过分析心外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相关资料,找出心外科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与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统计于2016.7.1-021.4.30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施行常规心脏手术的所有患者(包括单独或者联合瓣膜的置换或成形、冠心病搭桥、简单及复杂先心病的常规手术、A型主动脉夹层的常规手术),介入手术因过程差异较大,排除在外。找到术前
目的:研究40例由我院就诊并经过创伤外科手术治疗的合并后尿道损伤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于骨盆前环骨折以及后尿道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为此种类患者寻找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并经过创伤外科手术治疗的合并后尿道损伤的骨盆前环骨折的男性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入院后优先挽救病人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A)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及早干预、改善预后。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月诊断为MPA且完成随访的90例患者资料,如一般资料(首诊科室、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等,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分为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未缓解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