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领导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87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网的推行,我国中学课程管理体制从课程管理向课程领导的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课程领导既为体育教师实现了课程赋权,同时也为其增能提供了更为优化的发展环境,在理论上能够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但从实践来看,一方面,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课程领导本身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从实践出发,研究课程领导对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才能真正明晰其具体作用,从而发挥课程领导的最大功效以促进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论文在学校课程领导视域下,以北京市两所中学为个案,借助教育叙事研究的范式,具体采用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探讨两所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持和内在动力,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学校课程领导构建与优化的角度提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策略。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下述几点结论。
  第一,学校课程领导的不同发展形态呈现了不同的特征。处于正在构建课程领导形态的学校,其学校课程领导的特征表现为:校长采取道德领导风格;体育课程权力共享并协同实施;采用协同决策为主、校领导行政决策为辅的决策方式;相信教师具有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师观;校内纵向及体育组内横向沟通顺畅、学科间及校外横向沟通较为局限的沟通模式;以决策主体自我驱动为主的体育课程发展动力源。处于不断完善课程领导形态的学校,其学校课程领导特征表现为:校长采取分布式领导风格;体育课程分权领导并协同实施;采用分层领导、共同推行的决策方式;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领导者的教师观;校内纵向及体育组内横向沟通顺畅、学科间及校外横向沟通较为局限的沟通模式;以学校层面课程改革主动驱动的体育课程发展动力源。学校课程领导的不同发展形态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资源平台和文化环境。
  第二,学校课程领导的不同形态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有所不同。课程领导处于正在构建中的学校,其学校愿景的引领,体育教师的课程赋权,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优化,团队合作文化的形成以及体育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提升将有助于推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课程领导处于不断完善形态的学校,除上述几点因素外,校长的专业引领、与学校课程改革并行的教师培训的落实、促进教师与课程发展相关部门的设立,将会进一步明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并推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学校课程领导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还存在不完善因素。在课程领导形态处于构建中的学校,其不完善因素主要包括了组织结构扁平化不够、“管理”向“领导”转变的过度发展、体育课程资源不足,以及与课程改革同行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尚未形成四个方面。而在课程领导形态处于不断完善中的学校,其不完善因素则主要表现于体育教师课程赋权与增能需要进一步匹配、学科间教师发展不均衡以及体育教师专业自主权不足等三个方面。
  第四,学校课程领导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持与内在动力。从外部支持的视角来看,学校愿景、校长课程领导、课程改革等因素,有助于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内在动机的激发、驱动力的形成以及课程赋权与增能的实现。从内在动力的视角来看,学校课程领导下体育教师的自身素养与自我导向学习,则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外部因素对内在动力的驱动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内外因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第五,学校课程领导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依据案例的实践经验,下述四个方面的策略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学校课程管理体制转型,优化学校课程领导;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发挥校长引领作用;培养教师课程领导,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自主性,实现课程赋权与增能的动态平衡。
其他文献
幼儿期的运动经历将对后期乃至终身的体育参与产生影响,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指导下,普及发展学前教育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幼儿基本协调能力是促进幼儿健康的保证,将对动作的掌握及形成良好的动作体验具有积极的影响,进而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特尔菲法等对幼儿基本协调能力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并用所测试的指标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筛选典型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值建立了幼儿基本协调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为定量评估幼儿基本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主要结
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国家体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锻炼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定期举行校内体育比赛,创建积极的运动环境,有助于学生身体发育,有利于学生身体潜能发展。同时,中小学生正处于关键的身体发育阶段,可以自由选择参与集体活动和课外活动,这一时期也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不适当的引导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越南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吸引社会投资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在总汇课外体育活动和吸引社会投资的基础上,找出现状存在的问题
目的:Gamma振荡可为神经元放电提供精确的时间模板,参与感知觉绑定、选择性注意及记忆巩固和提取。本研究在分析不同月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模型清醒探索时和睡眠时gamma网络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其神经网络特征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为AD无创性早期诊断及有氧运动作为非药物方法改善AD认知功能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以成年APP/PS1/tau转基因小鼠(AD模型)和C57BL/6J为研究对象,包括2月龄AD模型和C57BL/6J安静组,6月龄、9月龄
研究目的
  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早期健康教育的重视,激发了研究者探索不同环境和活动任务对幼儿健康促进的兴趣。粗大动作发展和感知身体能力是提高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与幼儿的健康密切相关。游泳学习是在水环境中开展的活动,它对促进幼儿健康关键的粗大动作发展和感知身体能力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在幼儿健康战略使命下,以“动态系统”理论与“学习迁移”理论为指导,通过横向调查和实验研究考察游泳学习及游泳能力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及感知身体能力的影响,分析其潜在的影响机制,为游泳学习对幼儿健康的促进提供数据
近些年,大学生运动员已成为我国短跑项目的一支生力军,训练与学业的兼顾使得怎样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竞技水平成为教练员亟待解决的难题。而运动损伤的出现是大学生运动员训练中的一大难关,致使教练员和运动员“谈伤色变”。运动损伤不仅会造成训练效应的消退,对运动员心理上的创伤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如何提高运动损伤预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大学生运动员健康持续发展一直是高校教练员和运动员首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关于大学生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的研究还相对匮乏,短跑运动损伤预防训练方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等理论指导研
目的:无机硝酸盐补充可以增加机体内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生物利用度,有提高运动能力的潜在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硝酸盐补充和一次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钙稳态的影响及机制,探究硝酸盐补充提高运动能力的内质网机制。
  方法:离体实验采用大鼠骨骼肌L6细胞,通过毒胡萝卜素诱导内质网应激,以亚硝酸钠(sodiumnitrite,NaNO2)作为NO供体、L-单甲基精氨酸(NG-Monomethyl-L-arginine,L-NMMA)作为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
目的:通过对高水平男子网球比赛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需求的运动间歇等特征的归纳分析,并结合人体能量代谢机理以及网球运动能量代谢特点等相关研究理论依据,以构建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方法设计理论体系,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对设计理论进行验证与分析,旨为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方法的科学化设计与实施提供借鉴或参考。
  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方法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与综述,采用专家访谈法获取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的相关论点论据,采用问卷调查法确定理论
【摘 要】 作为一种创作风气,或者说一种成果、产物,问题小说已发展百年。问题小说概念宽泛,因尖锐指出社会教育问题与青少年心理问题,韩寒小说被纳入问题小说之列。不同于五四问题小说,韩寒问题小说中的追问力量与追问立场都已发生改变。新时代潜行中的当代问题小说其新发展与时代文艺的导向息息相关,研究当代问题小说的流变与发展,对强化问题小说的当代命题有着庄严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问题小说;流变;韩寒;当
期刊
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简称球队)作为球类项目竞赛表演业中的主体,备受球迷关注,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在CBA联赛职业化与市场化的进程中,部分球队出现了一系列不利于球队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为推动球队的健康发展,认清球队的本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谈、调查、比较、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哲学本体论与共同体理论为基础,对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从球队的起源、本质及其自在逻辑、共同体属性剖析、自在逻辑变迁、现实问题以及健康发展几方面进行剖析与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体论视域下的球队是
目的:低氧环境诱导骨骼肌萎缩直接影响日常体力活动以及高原训练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索抗阻训练缓解低氧诱导骨骼肌萎缩效果以及Akt-FoxO1-MuRF1/Atrogin-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方法:研究一以大鼠为对象探讨低氧下抗阻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及Akt-FoxO1-Atrogin-1/MuRF1通路的变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抗阻训练组(R)、低氧组(H)以及低氧抗阻训练组(HR),每组各10只。R组在常氧环境下进行爬梯抗阻训练,H与HR组生活在低氧环境(12.4%O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