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先用权的法理反思与制度修正 ——以公平竞争为视角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及商标法律制度的发展,我国《商标法》在实施中显露诸多问题,因此第四次修订工作已经开始,此时有必要反思现行商标法中的问题。商标先用权是商标法律制度中一个细微之处,该问题的存在源于商标注册制下,有经营者使用商标但未申请注册,当该商标具有了一定的商誉之后,其他经营者就相同或近似商标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上进行了注册,这就造成了在先商标与在后注册商标在商标使用上的冲突。为了防止消费者混淆,理应不能并存此二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但是在先使用商标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与正当性,这就涉及到其产生基础及价值基础的问题。商标源于商标使用,商标获权亦从使用而来,这是符合商标发展规律的。然而,根据注册制,商标通过注册获得授权及保护,这似乎与商标权的发展规律不相符。对此,有必要反思并分析商标先用权相关问题,从而实现对该制度的修正。在我国当前较为严格的注册制下,商标先用权人与专用权人在商标利益配置上是不平等的,前者利益保护范围小,权利的行使也受到诸多限制。但二者作为利用商标开展竞争的经营者,在同一产品市场相互竞争,加之商标与公交竞争密不可分,从维护公平竞争的角度出发也应获得均衡的竞争利益。商标先用权人、商标专用权人与消费者作为商标先用权关系中的主体,亦是竞争关系的主体及直接受竞争关系影响的一方,故文章欲从商标先用权人、商标专用权人以及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审视我国商标制度对先用权中三者利益分配失衡的现状,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其中的原因,包括商标先用权背后的价值理念及公平竞争与商标、商标先用权的关系,以及对三者利益分配的影响。最后再与之前的现状及问题建立对应的关系,相应地提出解决之道,包括在商标法理念上进行更新,划定相关主体的权利范围等,从而实现文章结构上的完整性与对应性。从商标法的角度看,商标是由文字、图形、数字、颜色、声音等要素组成的符号,当符号与特定的商品或服务建立联系及指代关系,商标便具有了法律意义。指代关系的建立依赖商标的实际使用,故使用对商标来说意义重大,商标功能的发挥及价值的形成都需要使用。消费者在识别了不同商标后做出购买选择及评价,而某一商标凭借其商品的良好质量等优势获得消费者的积极评价,逐渐在该商标上形成商誉,这也是商标受到法律保护的原因。商标的商誉背后既包含了经营者的诚信经营,也包含了消费者对商标的认可与信任,以及围绕该商标建立起来的利益关系。在使用产生商标权的理念下,商标在先使用人可依使用行为享有相关权益,故而关于商标使用的研究至关重要。同时,商标受保护的原因在于其蕴含的商誉及指代的相关信息,这些客体并不随注册而自动产生,而是由于经营者的诚实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客观事实,这都显示了注册程序并非是商标获得保护的基础。这背后存在商标权取得方式的问题,即使用取得与注册取得两种模式的权衡。在商标法早期,使用取得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商标权取得方式,但由于存在确权效果差等问题,具有效率与安全优势的注册制逐渐成为主流的取得模式。严格的注册制忽视商标的使用价值,带来大量注而不用的闲置商标,造成商标资源的浪费以及他人进入商标市场竞争门槛的提高;同时可能出现他人大量囤积注册商标,提起恶意商标侵权诉讼以谋求高额的赔偿或转让费的情况。商标在先使用人通过使用商标使得商标蕴含了商誉,这份利益亦应得到保护,不能因程序的缺失而否定其正当性。没有在后注册商标,在先使用商标仅仅是普通的未注册商标而已,如何保护是未注册商标保护制度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对商标先用权问题进行分析,离不开对商标权取得制度的了解,文章也要落脚于对我国的商标权取得制度进行的反思与改革。从公平竞争角度来看,商标先用权人与商标专用权人利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这种竞争工具在相同或类似商品市场上开展竞争,因此二者具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而公平是法的价值追求之一,公平的竞争秩序亦是商标法的价值目标之一,因此从公平竞争角度出发,也应该对商标先用权人与专用权人的利益进行公平的配置,以保证商标这个社会区分体系的稳定。商标法对商标专用权保护的增强,会挤压其他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范围,但商标在先使用者这份在先的商标使用利益理应得到保护,附加过多限制条件是否合理,如有一定影响力才保护、在原有范围内使用、附加区分标志等,值得思考。而这种不平等表现在多方面,本文第三章即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二者作为商标市场的经营者,利用有限的商标资源开展竞争,故有义务维护该市场公平的竞争秩序。消费者受到竞争关系的直接影响,同时其利益亦受到商标使用行为的影响,两个相同或近似商标的共存会引发消费者的混淆,导致其购物的搜索成本上升;消费者本身也参与商标价值的构建,消费者的认可是商誉形成的关键;商标与商品之间指代关系的成立亦依赖消费者。因此,对商标先用权中的竞争利益进行划分时,需要在商标专用权人的私权范围之外预留公共利益区间,以保证上述三者间利益的均衡配置。本文的章节安排亦以此为主线,围绕三者间利益分配展开,同时融入对商标先用权背后理论的探讨,最终再回到解决措施上。文章的基本思路是从公平竞争的角度出发,反思我国现有制度是否符合公平竞争内涵,是否做到了公平配置三者的利益,显然是没有的,那么商标作为社会区分体系的一部分,亦是价值归属体系,法律需要保证其公平。文章以小见大,尽管商标先用权是商标制度中的一个小点,但却可以此窥见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全貌,在解决商标先用权人与专用权人利益冲突的过程中,对后背的问题探析并寻求解决之道,要在理念上进行修正,融入商标使用及公平竞争理念,并落实在具体制度安排上。在《商标法》第四次修订的背景下,对商标注册制进行完善,理顺其中的逻辑冲突。当然,对如何均衡配置三个主体间的利益,文章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其他文献
地表覆盖是对地球表面各种物质属性与特征的空间描述,是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研究规划的基础数据,科学准确地测定地表覆盖类别的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对于研究地球系统的能量平衡、碳循环、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地理国情监测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地表覆盖类别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数据支持。基于遥感影像提取专题信息是快速获得区域乃至大范围地表覆盖类别数据的主要手段。然而,从
大型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引汉济渭、梯级枢纽等)的建设引起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水文、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演变,使汉江从原来重要的自然河流变成集调水、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人工调控的功能性河流。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汉江原有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汉江水域自然生态系统已出现严重退化迹象:结构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稀有物种消失、水华频繁发生等。而生态系统的受损会对流域水
媒介发展的历史是传播结构的革命史,时空关系在其中发生根本变化,当前显著跨越了时空藩篱并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媒介浪潮,正是网络直播的产生及其迅速发展。然而网络直播从诞生之日便在巨大争议中成长,用户狂欢与负面导向、民主实践与商业扩张、持续监管与问题不断等等,种种争论针锋相对,成为网络直播区别于其他新媒体技术独有的社会影响。本文认为,我国网络直播引发的争议背后,是原本归属国家所有的媒介技术不再延续既存所
学位
学位
通过概述内蒙古鄂尔多斯分布有战国、秦、隋、宋、明五个时代长城的情况及其修筑的历史背景,详细描述鄂尔多斯高原传承至今的秦始皇跑马修边墙、孟姜女哭长城、昭君出塞、君子津传说、茶马互市、走西口、漫瀚调、鸡鸣三省、封贡互市明蒙商贸文化街等经典长城文化和传说,总结、分析出鄂尔多斯长城文化的多个特点和形成缘由,即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长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地区是我国农耕与游牧交错的典型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
群岛制度的意义在于保护群岛自身的整体性,以及由此而生的特殊的政治安全利益、环保利益和经济利益等。尽管,大陆国群岛与群岛国群岛存在同样的特殊利益,需要加以保护,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四部分目前仅能适用于群岛国群岛,而不能当然地适用于大陆国远洋群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制度设计上的空白。文章开篇介绍了群岛的概念及其制度演进,之后,从国际法的两个主要渊源入手,探讨了公约现有条款在远洋群岛的有限适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基于元素标记策略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逐步兴起,并发展成为定量生物分析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其具有灵敏度高、动态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重现性佳、可多目标分析物同时检测、耐受复杂基质干扰等优点,同时所使用的元素标签廉价易得、性质稳定且生物相容性好,在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以及生命有机体的定量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基于元素标记策略的ICP-MS技术
今天,创新变得越来越开放,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源于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而且源于企业的外部联系。技术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内部技术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代价高昂,风险甚大。仅仅从内部管理知识限制了从外部获取新思想和新知识的能力,内部知识积累不是技术创新的唯一来源,借助网络关系持续地从外部搜寻新知识也很关键。企业通过网络关系被连接到更广泛的创新系统中,与关系伙伴共同面对技术和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通过网络关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