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对龙眼细胞培养中功能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ae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眼(Dimoarpuslongan Lour.)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Dimocarpus)植物,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名贵特产果树。龙眼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功能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多糖、类黄酮、生物碱、类胡萝卜素等。而光调控被看作改变植物细胞功能性代谢产物合成的重要方法之一。为进一步挖掘龙眼功能性代谢产物有益基因资源,本研究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龙眼EC)为材料,进行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转录组学分析。在不同光质处理下龙眼EC功能性代谢产物和生理生化测定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龙眼EC响应不同光质的mRNAs、miRNAs转录组学分析,以及部分mRNAs、miRNAs与靶基因的qPCR验证。克隆了光响应基因(BRI1家族)和miRNAs前体,并进行光响应的表达验证以及部分miRNAs的功能研究。基于转录组的研究基础,探索生物反应器中蓝光对龙眼细胞培养及功能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本研究诣在探讨光调控龙眼功能性代谢产物的机制,为挖掘利用龙眼功能性代谢产物的光响应基因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光质对龙眼EC的功能性代谢产物积累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龙眼EC为研究对象,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置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光环境条件(光质、光强、光周期、天数),优化其功能代谢产物合成的光照模式。结果表明龙眼EC功能代谢产物合成的最佳光照模式为:蓝光,32 umol·m-2·S-2,12h/d,25d。基于正交试验所得的最佳光照模式,选取黑暗、蓝光和白光对龙眼EC进行处理。比较龙眼EC在不同处理下增殖率、功能性代谢产物和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蓝光培养下的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率高于暗培养,而白光的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率则低于暗培养;光照对龙眼EC中多糖、生物素、生物碱、类黄酮均起到促进作用,而蓝光对这4种功能性代谢产物促进作用优于其它处理;蓝光处理的SOD、POD、PAL酶活性和H2O2含量最高,白光处理次之,黑暗处理最低,表明光照激活了龙眼EC酶类抗氧化系统。2.不同光质对龙眼EC功能性代谢产物积累的转录组学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不同处理(黑暗,蓝光,白光)的龙眼EC进行mRNAs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在DB(Dark VS Blue)和DW(Dark VS White)组合中,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4463个和1639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3096个和759个,下调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1367个和880个。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跨膜转运、磷酸化、钙离子转运、赖氨酸生物合成、生物素代谢、次生代谢等一些基础途径在光响应过程中高度富集。差异表达基因的初级代谢的Mapman分析发现多数差异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壁、脂类、蔗糖、淀粉、氨基酸途径。次生代谢的Mapman分析发现多数差异基因主要分布于莽草酸途径、苯丙烷类化合物、单酚、木质素和木脂素类、类黄酮途径。DB组合中每个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均多于DW组合,表明蓝光对龙眼EC代谢途径和其它过程的影响更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因子分析发现PIF4、ARF、MYC2等均为龙眼受光照影响显著的转录因子。基于前人的研究和转录组数据挖掘,初步构建了影响龙眼功能性代谢产物的蓝光信号网络。qPCR验证结果表明蓝光信号网络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符合mRNAs测序结果。3.不同光质对龙眼EC功能性代谢产物积累的miRNAs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不同处理(黑暗,蓝光,白光)的龙眼EC进行miRNAs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共获得30个miRNA家族的111个已知miRNAs,DB和DW组合特异表达已知miRNAs分别为24和16个;获得103个Novel miRNAs,DB和DW组合特异表达Novel miRNAs分别为5和6个。miRNA靶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光对龙眼功能性代谢产物合成存在多种光响应途径,包括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MAPK信号转导等。miRNA 靶基因的 Cytoscape 分析结果表明 miR171d1、miR394a、miR396b-5p、miR5139最有可能参与蓝光对龙眼EC的影响;miR171d1、miR319e、miR394a、miR395b2、miR396e最有可能参与白光对龙眼EC的影响。miRNAs靶基因的Mapman结合表达量的热图分析表明蓝光对细胞信号传导、多糖代谢、生物素合成、类黄酮代谢的调控作用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基于前人的研究和miRNAs组学数据挖掘,本研究发现miR171f3靶定DELLA、miR390e靶定BRI1、miR396b-5p靶定EBF1/2、EIN3可能参与到蓝光信号网络,进而调控龙眼功能代谢产物积累。qPCR验证结果表明龙眼miRNAs与其靶基因之间存在复杂的调控关系,既有正调控、也有负调控。在不同光质响应过程中,一些miRNAs能够负调控其靶基因,一些miRNAs只在特定的光质下负调控其靶基因。4.龙眼光响应miRNAs的前体克隆及分子特性与表达分析在龙眼EC miRNAs组学结果分析的基础之上,挑选光对龙眼EC功能性代谢产物调控中起到关键作用且差异表达的miR396a-3p、miR396b-5p进行深入分析验证。首先,利用miRbase(21.0)数据库下载已登录的miR396的前体和成熟体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植物miR396a和miR396b的进化与分子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物种特异性是影响植物miR396前体进化的重要因素,而序列保守性是影响成熟体进化的主要因素。由5P臂上形成的miR396成熟体序列保守性较高,由3P臂上形成的miR396成熟体序列特异性较大;茎序列的保守性高于环序列,5p臂上保守性高于3p臂。其次,在对植物miR396a和miR396b进化与分子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参考龙眼miRNAs组学测序结果,采用PCR克隆方法,从中获得miR396a-3p和miR396b-5p前体序列,长度都为300 bp。同时,对龙眼miR396a-3p和miR396b-5p的启动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含有较多的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及其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而个别元件在miR396a-3p和miR396b-5p中具有特异性。miR396a-3p启动子含有4个生物钟作用元件;miR396b-5p含有9个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结果说明miR396a-3p和miR396b-5p可能通过这些顺式元件在龙眼光响应过程中起调控作用。最后,对龙眼miR396a-3p和miR396b-5p在不同组织部位(根、茎、新叶、雄花、雌花、幼果、果肉、果核)的表达量进行qPCR分析,结果表明miR396a-3p2、miR396b-5p在不同组织部位都呈现相似的表达模式;miR396a-3p2、miR396b-5p均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新叶和幼果的表达量最低。对不同光质的表达量进行qPCR验证,结果表明miR396a-3p2、miR396b-5p均为miR396家族成员,但是其表达模式却截然不同。对龙眼miR396和靶基因在不同光强的蓝光(黑暗、16、32、64、128 umol·m-2·S-2)的表达模式进行qPCR分析,结果表明miR396b-5p与其靶基因(EBF1/2、EIN3、GRF2、、RD21aFLS2)的表达趋势基本呈现负相关,miR396b-5p可能通过负调控其靶基因参与蓝光对龙眼EC的生长发育或功能性代谢产物的影响。而靶基因rpoA可能由miR396a-3p2与其它miRNAs或家族成员同时调控,从而实现靶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5.龙眼BRI1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及相关功能研究在不同光质对龙眼EC的miRNAs组学分析结果可知,差异表达miR390e的一个靶基因为BRI1,mRNAs组学结果中BRI1也是差异表达基因,并且它们均为蓝光调控龙眼功能代谢产物的关键基因。因此,本研究对龙眼BRI1基因家族进行进一步的成员鉴定以及光响应表达分析研究,同时还对龙眼miR390e进行靶标验证与功能研究。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参考龙眼基因组序列,从龙眼EC中获得4条BRI1基因家族全部成员完整的CDS序列。为了解龙眼BRI1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法进行以下分析。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DlBRIl-1,DlBRI1-2a和DlBRI1-3均定位于细胞质膜,而DlBRI1-2b定位于细胞核。磷酸化位点预测表明DlBRI1属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结构分析表明DlBRI1是一种无内含子基因,无内含子基因在转录的过程中不需要经历内含子的剪切步骤,是响应外界因素的一种快速应答基因。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龙眼BRI1蛋白家族为植物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的一种,其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非生物胁迫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lBRI1-2a和DlBRI1-2b同源性较高。启动子顺式元件预测发现龙眼BRI1四个家族成员启动子均含有大量的光响应元件、激素应答元件、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表明龙眼BRI1家族基因可能是连接光信号转导与激素信号转导的重要纽带。互作的miRNA预测表明DlBRI1-3分别受到miR390a-5p和miR390e的调控。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龙眼BRI1家族成员在不同体胚发生过程和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DlBRI1-1和DlBRI1-3在体胚发生过程和不同组织部位中均呈现高表达,推测DlBRI1-1和DlBRI1-3可能在龙眼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对不同光质处理下的龙眼EC的miR390e、BRI1基因家族成员及其上下游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推测蓝光信号刺激蓝光受体,改变它们的构象并且激活了 BR信号通路。蓝光信号使得miR390的表达量显著减少,导致靶基因BRI1-3的表达量增加,从而影响油菜素内脂从属基因BZR1、转录因子PIF4,进而影响龙眼功能性代谢产物积累。通过RLM-RACE法进行靶基因裂解位点验证,结果表明miR390e能够剪切DlBRI1-3从而抑制其mRNA转录。基于龙眼EC上建立的miRNA高效过表达和抑制表达体系,通过过表达和抑制表达miR390e,验证miR390e与DlBRI1-3的调控关系,龙眼BRI1其它家族成员和下游途径基因的影响,并测定agomir390e、antagomir390e、CK的功能性代谢产物含量。结果表明miR390e与靶基因DlBRI1-3的表达趋势成负相关,miR390e能够负调控靶基因DlBRI1-3。当agomiR390e使miR390e过表达时,DlBRI1-3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总黄酮和生物碱含量下降;当antagomiR390e使miR390e抑制表达时,DlBRI1-3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总黄酮和生物碱含量提升。综上,miR390e可以通过负调控靶基因DlBRl1-3影响龙眼功能性代谢产物合成。6.生物反应器中蓝光对龙眼细胞培养及功能性代谢产物的影响相比于植物组织培养和摇瓶培养,植物生物反应器是大量获取功能性代谢产物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将前文的结论应用于生物反应器中龙眼细胞培养,获取黑暗和蓝光培养过程的变化规律,并验证转录组的部分结论。基于摇瓶培养中所建立的龙眼胚性悬浮细胞体系,对生物反应器中通气量和搅拌速度两个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初步建立生物反应器中龙眼胚性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生物反应器的最佳通气量为100 ccm,最佳搅拌速度为100 rpm。在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讨生物反应器中蓝光对龙眼细胞生长及功能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基于已建立并优化的龙眼胚性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研究悬浮细胞在黑暗和蓝光的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量,总黄酮含量,生物碱含量,细胞活力,培养液的底物消耗量(蔗糖、还原糖、磷酸盐),培养体系的pH及溶氧的变化情况等。结果发现:培养9 d后,龙眼胚性悬浮细胞放大约3倍,蓝光处理的细胞干重比黑暗处理增长了 0.28 g/l,总黄酮含量增长了 0.77 mg/g,生物碱含量增长了 1.93 mg/g。培养液中蓝光处理的总黄酮含量对比黑暗处理无明显差异,但生物碱含量却增长了 0.75 mg/ml。细胞培养前期蓝光的培养液蔗糖消耗速度慢于黑暗培养,此后蔗糖含量均稳定在2 g/1之间。培养过程中,蓝光培养的还原糖的含量低于黑暗培养,蓝光的磷酸盐的消耗量基本大于黑暗培养。通过qPCR技术对光信号因子(DlHY5、DlPAP1、DlMYC2和DlPIF4)和代谢途径合成基因(DlCHS)等进行表达量差异分析,验证生物反应器中蓝光对龙眼胚性悬浮细胞次生代谢合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蓝光可能通过光信号转录因子DlHY5调控DlPAP1的表达,从而调控类黄酮代谢途径合成基因DlCHS的表达,进而影响龙眼胚性悬浮细胞的总黄酮含量积累。蓝光还可能通过转录因子DlMYC2和DlPIF4调控总黄酮、生物碱的合成。
其他文献
本文深度解析了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大单元观念,分析了大单元观念下初中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设计,并结合写作课堂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确立教学目标、设立教学主线、丰富教学活动,开展大单元观念下初中英语写作课堂的实践,同时对相关活动设计进行了反思。
保护性生物防治强调利用自然和其它非作物植被作为天敌栖息的场所,在害虫爆发的时候,这些场所能够为中心田块提供自然天敌以防控害虫。鉴定出能够支持某些特定的天敌,为其提供庇护所的植被类型的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在芸薹属作物和与其相邻的非作物田块和非芸薹属作物的景观格局下,我们主要关注了不同田块类型中蜘蛛类群的共性:丰度和多样性。我们采用了基于空间的多元变量分类方法,层次聚类和空间特征向量分析。中国南方的小
辣椒无论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均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其生产效益高。然而,辣椒也是土传病原菌多的典型茄科植物,病害的发生常常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最终导致其效益下降。培育和推广应用抗病的辣椒品种是解决其生产中病害问题的最经济有效对策,而阐明抗病分子机制则是开展辣椒有效遗传改良的重要基础。鉴于植物抗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转录水平的调节,而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抗病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开展WRKY在辣椒等茄科
双生病毒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毒,病毒粒子呈典型的孪生状,基因组由单链环状DNA构成。当前,双生病毒科被分为9个属,分别为Becurtovirus,Begomovirus,Capulavirus,Curtovirus,Eragrovirus,Grablovirus,Mastrevirus,Topocuvirus 和 Turncurtovirus。双生病毒,特别是begomovirus,在热带和亚热带地
水淹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致使水淹发生频繁,导致农作物的严重减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L.)Druce)是一种生长在江海口潮间带滩涂上的耐水淹型木本植物,每天都会经历潮汐海水淹没,是研究木本植物响应水淹机制的良好材料。为了探讨秋茄植物响应水淹的分子生理适应机制,以未水淹处理(Control)和水淹处理(Flooding)
辣椒(Capsicum annuum)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疫霉和青枯菌引起的疫病和青枯病等疾病常常导致辣椒生产严重损失,在高温高湿条件下(HTHH)损失尤其严重。基于抗病遗传改良的辣椒抗病新品种选育是解决辣椒病害问题的根本有效的技术对策,而解析辣椒免疫的分子机制是其重要基础。由于植物抗病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转录水平的调控,各种转录因子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剖析转录因子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是阐明
期刊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什么情境下运用什么知识能做什么事(关键能力),是否持续地做事(必备品格),是否正确地做成事(价值观念)",是人的属性。学科核心素养同样是人的属性,而不是学科的属性,只不过它是通过学生的学科学习逐渐形成的。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科内容非常重要,没有学科内容,就不会有学科核心素养。但学科内容尤其是一直以来备受重视的学科知识点只是素养形成的素材或载体,只有
期刊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进入了素养时代。随着课程目标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传统的基于"课时""知识点"的教学设计难以匹配素养目标,素养目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单元设计。"单元"是指依据统摄中心,按学习的逻辑组织起来的、结构化的学习单位,是实现素养目标的一种微型课程计划。已成国际趋势的单元设计主要包括教育技术、建构主义以及将两者相整合的三种思路,并都积累了丰富的国
期刊
亚洲柑橘木虱是芸香科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也是柑橘黄龙病的媒介昆虫。害虫遗传多样性分析是害虫防治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亚洲柑橘木虱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两株棒束孢对柑橘健康植株和黄龙病病株上的亚洲柑橘木虱的致病性,为亚洲柑橘木虱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1)利用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和铜转运蛋白(ATOX1)分析了亚洲柑橘木虱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利用16S rRNA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