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的判断标准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sa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民法基本原则的公序良俗,是民法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公序良俗将一般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纳入到法律规范之中,从而有效防止了因过分强调意思自治、契约自由而造成的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弥补了现行法律适用中的不足。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民事主体间相互关系日益复杂,在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案件需要运用该原则来处理。然而,由于该原则立法上的不全面,导致其在司法适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立法上,各国对于公序良俗内容的规定都较为笼统、模糊,从而使得法官在运用该原则处理案件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为权力滥用提供温床。其次,公序良俗适用标准在立法上存在空白,缺乏具体的适用规则,导致法官在处理具体案件时会更多的加入其个人所认同之标准,从而出现同案不同判、判决结果缺乏说服力等问题的产生,甚至出现对该原则避而不用的情形,加大了公序良俗的适用困难。可见,为了真正实现公序良俗原则的法律价值,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以及良好的法律秩序,从制度上确立起一套合理的适用标准并使之实现体系化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上述问题,从基本理论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学界相关理论,进一步探讨公序良俗原判断标准的类别及其适用,最后阐述如何构建公序良俗判断标准体系化及适用程序并就此提出建议。文章共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公序良俗原则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公序良俗原则内容界定、各国法对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效力的规定、学界对于违反公序良俗判断标准的认识以及研究该判断标准对于推动司法实践的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就违反公序良俗的时间标准理论进行研究。该部分先从时间标准的内涵界定入手,引出学界对于该标准的有关认识,其中包括法律行为成立说、法律行为实施说、履行区分说,最后笔者在学界观点的基础上,阐述对时间标准适用规则的认识。第三部分阐述违反公序良俗的空间标准理论。该部分同样先阐述空间标准的内涵,接着探究学界目前对该标准所存在的观点,包括国家标准说、地方标准说以及民族标准说。最后,笔者在综合探究几种学说的基础上,阐明笔者的认识,即在探究民事行为是否违反公序良俗的空间标准时,以国家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民族标准为补充。第四部分主要阐述违反公序良俗的主观判断标准理论。该部分先指出主观标准的具体含义,接着阐述了学界对此标准的相关认识,主要从主体差异说、行为人主观标准说两方面阐述学者们对主观标准的态度。最后笔者在探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从司法实务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得出笔者的观点,即不应将行为认识和动机作为判断民事法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的依据的的结论,否则会加大案件的处理难度,降低司法效力。第五部分首先阐述公序良俗案件中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对司法实践的影响,进而从法律制度、职业素养、裁判理由充分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把握有关公序良俗案件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最后从判断标准的体系化及适用的程序性角度对有关违反公序良俗判断标准的进行制度设计。
其他文献
该文探索了自噬抑制剂3-MA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胚胎着床的影响。将成年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MA低剂量组(15 mmol/L)和3-MA高剂量组(30 mmol/L)。自小鼠孕D1起,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3-MA,直到处死,以腹腔注射PBS作为对照。收集孕D4、D5、D6子宫内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抑制剂3-MA注射后自噬相关因子Atg5和LC3蛋白表达,形态学观察对照组和
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他的"清贫、爱国、奉献、创造"精神历经岁月而不朽,值得传承和弘扬。在新时代赶考中,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继承和弘扬方志敏的"清贫、爱国、奉献、创造"精神,更需要学习方志敏的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精神、忠诚干净担当精神,以期在新时代的复杂局势面前永葆初心,努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为实现"两个一百
课程思政是课程之魂,其宗旨就是立德树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大学的教育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不能局限于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需要构建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课和社会实践课、教育活动课和学校文化课等全方位课程的“大课程思政”体系,进一步加强实践课程育人导向,消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但当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还存在学校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不健全、教师层面的认识不足和思政知识欠全面、课程层面的体育德育功能容易被忽视等困难。全面落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健全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机制、持续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
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成为学校教育的新常态。那么,后疫情时代对于班主任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学校教育将如何作为?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什么?学习的革命。后疫情时代,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空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势必会带动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学校还是那个学校,班级还是那个班级,课堂还是那个课堂,但是,整个学校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不确定性给学校教育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里,后疫情时代意味着
期刊
劳动技术课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最直接的课程载体,开足、上好劳动技术课是对党中央倡导劳动教育的首要回应。苏州市近年来在区域层面探索劳动技术"微项目群"的建构与实施,寻求劳动技术课程的有效落地方式,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找到一条可操作的路径,成为区域劳动教育的一个载体、一个亮点。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方志敏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模范践行者,也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典型代表。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二苏大会"上曾高度评价方志敏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同样,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传统中职技术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本文以疫情期间,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智慧和技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进行论述和分析,结合笔者在中职教学机构的班级管理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举措和管理办法,仅供参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捷,突发性事件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也不断加快,因此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突发性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控制的深入研究,根据突发性事件的特性和网络舆论传播特点进行有效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控制,进一步降低网络舆论传播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