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电镀锡复合阳极系统研究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酚磺酸盐高速电镀锡液(PSA)是一种生产效率高、性能优良、环保性好的镀锡液。PSA镀锡系统的阳极采用可溶性阳极或不溶性阳极两种,但是可溶性阳极存在镀液中锡离子浓度波动大,操作复杂的缺点,不溶性阳极存在镀液中产生锡泥量大,投资大的缺点,为改善PSA镀锡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对PSA镀锡的阳极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一种复合阳极系统。首先对PSA镀锡溶液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镀液在工作温度50℃时,镀液的电导率为128ms/cm,覆盖能力C.P=74.1%,分散能力T.P=91.2%,测试结果表明,镀液导电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其次采用单因素对比实验研究了PSA镀锡体系中采用可溶性锡阳极时,锡阳极在镀液中化学溶解和电化学溶解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化学滴定法对镀液中Sn2+,Sn4+,总锡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阳极在镀液化学溶解作用下,静置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镀液搅动越剧烈,镀液中Sn2+向Sn4+转化量增加,在电镀时,锡阳极在电化学作用下的溶解使镀液中Sn2+、Sn4+和Sn总的浓度随着电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采用不溶性阳极时,锡粒溶解的影响因素主要是pH值和通氧量。溶锡时pH值降低会导致Sn2+浓度降低,Sn4+浓度升高,随着通入氧气量的增加,镀液中Sn2+、Sn4+的浓度逐渐增加,当通入氧气量超过75L/h时,镀液中Sn2+浓度降低,Sn4+浓度增加,不溶性阳极电镀时,不溶性阳极工作时的析氧电位为0.85V,在不补加锡离子溶液时镀液中Sn2+下降速率为4.1g/(L﹒h),Sn4+上升速率为3.056g/(L﹒h)。最后根据不溶性阳极PSA镀锡系统和可溶性阳极PSA镀锡系统的研究结果,设计了一种复合阳极,采用对比实验分别对复合阳极的可溶性阳极与不溶性阳极的面积比,电流分配以及阳极的极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锡阳极与钛阳极面积比为1:3时,pH为1.05时,电流分配给锡阳极上施加0.25A的电流,钛阳极上施加0.10A的电流作为复合阳极时,镀液中Sn2+的含量能够保持比较稳定,镀层的孔隙率、耐蚀性等指标与PSA不溶性阳极系统和可溶性阳极系统得到的镀层相当。
其他文献
  在这个报告中,我将关注生物大分子与合成高分子的合成和应用。在报告的前半部分我主要讨论NCA的可控聚合用于制备分子量可控的聚多肽高分子,发展具有超稳螺旋结构的例子聚
  大部分生物软组织呈现软、湿的凝胶状态并且拥有多尺度的有序结构,这些结构赋予了生物机体特殊的力学、光学等性能[1]。一些研究表明,生物体系中内部应力可诱导细胞分化和
会议
  运用超分子组装技术,基于非手性大分子单元构筑手性超分子聚合物一直是手性超分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主要有圆偏振光诱导、手性溶剂诱导等方法。上述方法可以克服传
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 GA)是一种四环双萜类的植物激素,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在自然界中存在130多种赤霉素,但在植物体内,仅有少数的赤霉素分子是具有活性的,如已知
  探索和开发无机纳米粒子一维有序结构中纳米粒子之间的电、磁偶极、激发子、表面等离子体等相互作用是现代纳米材料科学和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1].由纳米粒子组成的一
会议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有无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0HVD)、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乙酰肝素酶(HPA)的水平变化,探讨250
  为了模仿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结构与功能,科学家们已合成了种类丰富的序列调控聚合物。在实现精密控制合成的基础上,相关研究目前正朝着数据存储、结构控制和自我复制等功能
会议
摘 要:本文就“外语教学流派与方法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课程学习谈了笔者自己的体会。首先对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做了梳理,然后根据后方法时代的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途径设计了一节阅读课,最后对学习的课程和实践进行了反思,明确了今后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外语教学流派与方法;阅读教学;任务型教学  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于2016年1月8日—12日在深圳市盐田区
  传统的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主链结构非常有限,已知报道的研究仅局限于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乙炔、聚硅氧烷、聚噻吩、聚降冰片烯类主链.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含有聚苯
会议
我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各个时期,都曾做过统战工作,但不是专职。我在政协专门任职,是从1955年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开始。1955年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