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平衡与立体视觉的关联——基于自然人群的横断面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立体视觉属于第三级视功能,对于人体获取空间信息及深度信息有重要作用。而通过识别空间和深度进行姿势调整、减少躯体晃动,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必要条件。既往研究多针对于老年人群进行立体视觉功能和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探索,发现立体视觉是影响平衡控制能力的主要视觉功能之一,立体视觉较差的老年人往往伴随着更高的跌倒风险。但既往研究大部分针对约几百人的人群,样本量有限,对平衡的评估主要局限于问卷或随访调查跌倒情况,且尚无在全年龄段人群中进行相关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以浙江省杭州市社区的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国成年人群中立体视觉与静态站立平衡功能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人群研究,使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杭州市上城区各个街道进行随机抽样,最终数据分析共纳入2511名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面对面标准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生活方式的相关信息,同时完成血液指标检测,血压、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及眼科常规检查;使用前后站立平衡及单腿站立平衡试验评估受试者的静态平衡能力;使用Titmus立体视测试检查受试者的立体视觉。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立体视觉与前后站立平衡、单腿站立平衡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吸烟状况、饮酒状况、身体活动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平均动脉压、糖尿病病史、最佳矫正近视力等指标后,立体视觉和前后站立平衡、单腿站立平衡均具有相关性。从观察模型中的优势比(odds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数据可见,立体视觉异常的人群,其单腿站立平衡异常的风险为立体视觉正常人群的约1.266倍[OR95%CI:1.266(1.032; 1.552)],前后站立平衡异常的风险约为1.488倍[OR95%CI:1.488(1.065;2.077)]。分析结果显示,立体视觉异常的人群相比正常人群,维持静态站立平衡姿势的能力较差。进一步探讨不同立体视觉亚组与静态站立平衡指标的相关性发现,静态站立平衡异常的受试者主要表现出更差的周边立体视觉,而黄斑立体视觉则未见显著差异。按照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青年人群(18至45岁)中立体视觉和静态站立平衡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中,立体视觉异常人群单腿站立平衡异常的风险为正常人群的约2.249倍[OR95%CI:2.249(1.113; 4.546)],而前后站立平衡异常的风险约4.751倍[OR95%CI:4.751(1.349; 16.730)]。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基于杭州市社区居民的自然人群中进行横断面研究,发现立体视觉与静态站立平衡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立体视觉正常人群与立体视觉异常人群相比,在单腿站立平衡和前后站立平衡测试上均表现更好。静态站立平衡异常的受试者主要表现为更差的周边立体视觉,而黄斑立体视觉则未见显著差异。在青年人群中,此种相关性比中年及老年人群更显著。
其他文献
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期刊
映射f∶A→B把集合A中的元素(x,y)映射成集合B中的元素(x+y,x-y)
期刊
数学思维方法是具体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操作,在对具体的数学问题中实施哪一种思维方法的决策水平就是思维能力,决策水平的高低升为思维能力的强弱,两者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高考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重,可以说每一道高考数学题都涉及数学思维方法,因此,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方法,选择最佳的思维方法,优化解答过程,减少解答时间.  换元法是教师学生耳熟能详的数学方法之一,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其目的是变换研究的对象
期刊
1. 考点分析  三角函数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考查形式近年来基本上保持“一小一大”模式(有的省份“两小一大”模式),考查的重点与热点是以三角形为载体考查平面几何中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相关的定理.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割补思想是解决平面几何、三角函数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引入为处理三角函数提供了新的
期刊
数学Ⅰ试题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高三习题课如何教一直是我们探究的内容之一.罗增儒教授提倡解题分析.一道典型题的解答完成后不能算是结束,还要继续分析解题过程,做好解题的反思.反思解题策略的选择是否恰当,反思解题方法是否合理,反思解题过程是否存在回路,反思解题过程是否可以改进,反思是否有其它更好的解法.但是,在考场上,是不允许多想的,是需要限时的应激性,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题目.那么,在这个限时的条件下,如何才能尽快的找到快捷的
期刊
直线与圆的内容是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概念及公式较多,有关方法技能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新课改后,直线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江苏考纲对它们的能级要求提高为最高级C级.考题以容易题、中档为主,一般是多个知识点交汇,侧重对基本技能的考查.解题时,学生常常因“忽视”而考虑不全,造成漏解,出现失误.  1 忽视直线(圆)方程形式运用的限制条件  例1 直线l过点P(-2,1),且点A(-1,-2)到
期刊
题目 已知数列{an}满足,an+an+1=4n-3(n∈N*).  (1) 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求a1的值;  (2) 当a1=2时,求数列{an}前n项的和Sn.  这是南通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卷高三数学(选修历史)的第19题.这是一道值得品味的好题.  先来看命题组提供的解法:
期刊
在不等式的基本公式外,有一个重要不等式不能忽略:a2+b22≥a+b22(a,b∈R)即两数平方和的平均数不小于两数平均数的平方.
期刊
一、 选择题的特点  1. 选择题的考察方向: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掌握.  2. 选择题的特点:单个题目涉及内容比较单一,题目数量较多,总体覆盖面比较广,题型比较灵活.在结构形式上又有如下特点:  前提由三部分组成:  (1) 统一前提:数学选择题的共同说明词,即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正确”.  (2) 具体前提:题干,即已知条件.  (3) 选择前提: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