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泡灌洗液中ICAM-1、PGRN的临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4374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CAM-1和PGRN的浓度变化。探讨ILD患者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ILD患者93例。将患者分为:1)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 IP)组:其中IPF为21例、IPAF为21例、其他类型IIP为5例;2)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ILD(CTD-ILD)组:其中PM/DM为14例,RA为12例,SS为8例,其他类型有8例;3)其他少见ILD组4例。收集了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指标、肺部高分辨断层扫描(HRCT)、6分钟步行实验,并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留取肺泡灌洗液,应用EL ISA法测定BALF中ICAM-1、PGRN的含量。结果:1.ICAM-1、PGRN表达水平的分析:IIP组和CTD-ILD组BALF中ICAM-1的浓度分别为7.55±5.70ng/ml、8.59±5.84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RN的浓度分别为78.67±153.31、159.91±202.3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34)。2.IPF组、IPAF组、CTD-ILD组BALF中ICAM-1表达水平与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1)IPF组中BALF中ICAM-1与6分钟步行距离呈负相关(r=-0.469,P=0.043),与OI呈负相关(r=-0.732,P=0.000),与HRCT评分呈正相关(r=0.712,P=0.000),与FVC%predicted、DLCO%predicted呈负相关(分别为r=-0.662,P=0.002;r=-0.572,P=0.010)。2)IPAF组中BALF中ICAM-1与6分钟步行距离呈负相关(r=-0.538,P=0.021),与OI呈负相关(r=-0.733,P=0.000),与HRCT评分呈正相关(r=0.655,P=0.001),与FVC%predicted、DLCO%predicted呈负相关(分别为r=-0.798,P=0.000;r=-0.761,P=0.000)。3)CTD-ILD组BALF中ICAM-1与OI呈负相关(r=-0.640,P=0.000),与HRCT评分呈正相关(r=0.706,P=0.000),与FVC%predicte d、DLCO%predicted呈负相关(分别为r=-0.458,P=0.007;r=-0.549,P=0.001)。3.IPF组、IPAF组、CTD-ILD组BALF中PGRN表达水平与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1)IPF组中BALF中PGRN与OI呈负相关(r=-0.549,P=0.010),与HRCT评分呈正相关(r=0.514,P=0.017),与FVC%predicted、DL CO%predicted呈负相关(分别为r=-0.569,P=0.011;r=-0.659,P=0.002)。2)IPAF组中BALF中PGRN与OI呈负相关(r=-0.646,P=0.002),与HRCT评分呈正相关(r=0.439,P=0.023),与FVC%predicte d、DLCO%predicted呈负相关(分别为r=-0.585,P=0.011;r=-0558,P=0.016)。3)CTD-ILD组BALF中PGRN与OI呈负相关(r=-0.552,P=0.000),与HRCT评分呈正相关(r=0.579,P=0.000),与FVC%predicte d、DLCO%predicted呈负相关(分别为r=-0.449,P=0.009;r=-0.503,P=0.001)。结论:1.不同类型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BALF中ICAM-1、PGRN的表达水平不同,对ILD有一定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CAM-1、PGRN水平可用于评估ILD的严重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具有锯齿状结构的病变可以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检出,包括炎症、腺瘤及腺癌,2019年新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胃异型增生(也称上皮内瘤变)定义为明确的肿瘤性病变,并且将锯齿状异型增生作为异型增生的一个亚型,分为低级别锯齿状异型增生和高级别锯齿状异型增生,这一亚型也被称为锯齿状腺瘤,有研究发现锯齿状腺瘤有侵袭性行为,并可迅速进展为癌。目前,消化道锯齿状病变在结直肠较常见且研究较为广泛,国内
目的:利用AECOPD、ACO患者血清刺激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建立局部炎症体外模型,PM2.5刺激炎症体外模型,检测IL-6、IL-10的浓度,探讨PM2.5刺激对AECOPD及ACO血清孵育的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PM2.5组,AECOPD组,ACO组,PM2.5+AECOPD组,PM2.5+ACO组。分组培养细胞6h,收集细胞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
目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在定位航行与空间探索实验中观察持续低氧条件下SAMP8雄性小鼠在给予双氢睾酮后行为改变。探讨双氢睾酮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观察双氢睾酮对持续低氧条件下SAMP8雄性小鼠海马HIF-1α及SYN、PSD-95、Drebrin蛋白等的表达。探讨给予双氢睾酮后去势小鼠海马的形态学、HIF-1α、以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Drebrin的表达变化,进
目的:肺部感染是一种肺实质炎症,以感染最为常见,累及部位以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多见。目前,下呼吸道感染是世界第四大死亡原因。由于肺部感染缺乏一种金标准的诊断方法,尽管各种新的医疗工具和医疗方法在不断地发展,肺部感染在临床上仍然很难被及时诊断。本研究旨在探讨痰液中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 in sputum,S-HBP)在诊断肺部感染的价值,并与降钙素原(Pr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统计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总发生率,比较不同病因间质性肺疾病亚组间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及影像学差异,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结动态变化,总结分析纵隔淋巴结病理结果,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意义,为临床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和处理提供依据与思路。方法:以2019年6月19日至2020年7月8日于河北医科大
目的:旨在研究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用于重度与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评估进行呼吸同步膈肌和腹肌联合电刺激是否优于单纯的膈肌电刺激。为COPD稳定期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肺康复治疗手段。方法:本试验为一项前瞻性、优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招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确诊为重至极重度CO PD门诊康复治疗患者,并将其随机分配至试验组
目的: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ifficile)是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主要病因,患者的发病症状多表现为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目前,我们亟待寻找对肠道菌群作用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肝病之一,探明发病机制并确立特异度、敏感度高的血清分子标志物有助于该病的防治,减少肝硬化、肝细胞癌及相关代谢紊乱的发生。我们的研究首先通过临床研究证实血浆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与NASH发生发展有关,进一步通过建立细胞模型探讨了DCN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的作用及机制,为NASH的
P-T之交由于多重地质灾害事件的影响,生物普遍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研究结果显示种一级的灭绝率高达96%,可见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无疑是地球生物在显生宙演化历史上的重大挫折。而华南地区在经历了生物大灭绝后,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迅速的改变。这些年来学者们对复原早三叠世的海洋氧化还原环境持有的观点不一,研究手段各异,有观点认为浅水环境中缺氧,也有观点认为该时期浅海中也存在生物,似乎还有氧气。
目的:了解非HIV感染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8例非HIV感染PCP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合并症、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总结讨论患者临床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5.4±13.6)岁,肾脏疾病(57.1%)、自身免疫性疾病(21.4%)和血液系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