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太平洋温跃层的可视化研究

来源 :浙江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异常气候下温跃层的分布特征以及其变化对渔业分布的影响,采用2008-2017年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BOA_Argo)和同期商业渔船的鱼捞日志数据研究了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年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围网主要作业渔场温跃层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模型对时空和环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温跃层上界温度随着厄尔尼诺事件由弱到强,温度的高值区向东偏移,向赤道南北纬15°范围内靠拢。0°~10°S范围的中西太平洋的上界深度是变浅的。以10°N纬线为轴线,存在一个温跃层较浅的带状分布结构,且随着厄尔尼诺事件由弱到强,该带状分布愈加明显,深度值越低。(2)随着拉尼娜事件由弱到强,赤道西太平洋上界温度的高值区是往西扩散加深的。一般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以北温跃层较深,赤道以南温跃层较浅。(3)赤道中西太平洋东边温跃层强度的中心值一般达到0.25℃/m,强厄尔尼诺事件时能达到0.3℃/m,强中心主轴位于10°N纬线附近。(4)西太平洋暖池区温跃层厚度超过200 m,10°S以南的东南方向和10°N以北的东北方向附近温跃层厚度超过250 m。赤道中西太平洋温跃层的厚度整体上是西边厚,东边薄。随着厄尔尼诺事件由弱到强,温跃层的厚度有在东边变薄的趋势。(5)拉尼娜年,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随着上界温度的高值区向西收缩而西移,最西至145°E,厄尔尼诺年,东移至165°E以东。拉尼娜年较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东、西侧温跃层的上界深度差拉大,80~130 m上界深度值偏西。温跃层强度整体上是西弱东强,温跃层厚度以15°N和15°S为轴线,各存在一个较厚的带状分布结构,CPUE分布在厚度值为120~200 m之间。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较高的海域在5°N~5°S,150°E~175°E。渔场所在温跃层最适上界温度范围为27.5~29.5℃,最适上界深度范围为80~120 m,厚度集中在100~200 m之间,强度集中在0.08~0.13℃·m-1之间,环境因子中上界温度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分布的影响最大。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年渔获量的东移和拉尼娜年渔获量的西移随渔场所在温跃层的最适上界温度、上界深度、强度和厚度值而移动。
其他文献
随着图像等多媒体数据的大量涌现,旨在提取一幅图像中引人注意的显著区域,过滤冗余信息的图像显著性检测技术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预处理工作之一,
细胞-基质黏附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但目前缺乏可同时捕获细胞多个力学性能动态信息的技术。细胞在体外培养或体内生长时既与基质耦合,也跟相邻细胞联接,因此了解细胞-细
随着南方电网整体资源优化配置建设的实施,水电能源在系统中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低频振荡现象和超低频振荡现象同时存在的情况。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信号是典型的多分量混噪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然而,针对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响应公共服务提供者以及公众对信息和服务异质性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室自制的批量发酵装置,以斗南花卉市场四大传统鲜切花(玫瑰、百合、非洲菊、康乃馨)秸秆为实验原料,分别探究了发酵温度、发酵浓度、原料配比等工艺参数对
双生病毒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单链环状DNA病毒。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是双生病毒科中包含病毒种类最多、危害最大的病毒属,包含440多个独立种,全部由烟粉虱以持久循环的方式传
在全社会高度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影响下,“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依旧是当今社会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聚合物太阳电池(PSCs)凭借其质量轻,可柔性化,溶液法制备,低成本和易于卷对卷大规模生产制备等优异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尽管PSCs在器件性能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正常人的粪便中包含6种挥发性脂肪酸。其中,乙酸、丙酸、丁酸是碳水化合物发酵后的产物。另外两种短链支链脂肪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分别由肠道细菌发酵缬氨酸和亮氨酸后形成,
信息中心网络(ICN)是一种革命性的网络架构,数据中心网络(Named Data Networking,NDN)作为其重要代表,将内容作为中心,以名字进行路由,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网内缓存的功能,这是提高网络性能的重要设计。为了解决目前网内缓存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缓存策略。论文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分析数据(特别是物联网场景中的感知数据)的特点,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