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网环境下地学工作流互操作方法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卫星和各种传感器被加入到地球空间中,为人类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地球空间观测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为人类在自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从而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自上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融合,使得空间数据和信息的发现、获取和处理已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传感网是一项将具有感知、计算和无线网络通信能力的传感器以及由这些传感器构成的传感器网络技术与Web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新技术。在传感网环境下,各种传感器的观测信息和数据以信息服务内容格式提供给用户。工作流技术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服务的组合和集成。地学工作流能够将传感观测规划服务、获取服务、数据处理服务及信息管理和发布组合起来,地学工作流能贯穿于原始传感器观测信息到信息产品结果的每一个过程。传感网环境下地学工作流能够用于分布式传感器、数据、算法、计算资源的在线即时集成,并用于应急处理。在这种应用场景下的工作流集成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异构地学工作流和地学信息服务(资源链、处理链和服务链)的自动耦合完成制图任务。由于各种地学工作流体系架构、信息模型、执行模式千差万别,异构地学工作流协同服务已成为传感网即时制图的一个重大挑战。为此,本文从介绍传感网环境这一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新研究背景以及其地学工作流的研究需要出发,研究在传感网环境下地学工作流协同与互操作的一些关键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当今的Web服务,OGC地学信息服务(OGC Web Service)和传感网服务(Sensor Web Service)的基础上进行回顾和总结,指出了在传感网环境下地学工作流组合构建的思路与技术手段。(2)分析了通用的基于SOA架构的Web服务的异步机制及OGC服务和传感网服务的异步机制及其对地学工作流的构建所带来的障碍;讨论了各种Web服务的底层消息传输机制及异步调用的操作模式在工作流中的实现方法。本文针对OGC服务难以实现异步调用的问题,提出基于WNS作为内部消息通知机制及基于BPEL的外部调用方式来构建基于异步地学工作流模式。(3)分析了资源(resource)这一概念与虚拟工作流之间的联系。针对不同工作流标准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采用原子协议对工作流资源进行创建,发布和操作。通过统一的资源描述,使得异构工作流之间得以屏蔽架构和操作之间的差异性。(4)分析了当前地学工作流的主流构建模式(基于SensorML的处理链模式、基于BPEL的服务链模式和基于XPDL的资源链模式)。采用RESTFul方法实现了面向资源架构下异构工作流的并联耦合互操作。(5)研究了工作流互操作方法在地球观测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实证。依照本文提出的基于RESTFul的异构工作流互操作方法,对多种地学工作流进行了互操作实现,并在森林野火监测与制图这一应急场景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本文的方法,解决了地学工作流异构、异步服务即时协同问题,能够为各种地理信息决策部门提供更为智能的工作流处理功能。在之后的研究中,根据多传感器多工作流的语义特征,特定的领域知识、时空、主题和观测能力,实现地学工作流资源的精确分类和智能发现,从而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地学工作流的资源语义服务体系。
其他文献
低维关联电子系统是现代凝聚态物理学中的重要前沿课题。其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系统包括高温超导体、庞(巨)磁电阻材料、拓扑绝缘体、电荷密度波和自旋密度波等。各类丰富的有序现象是这类体系的一个共同特征,如轨道有序、自旋有序、电荷有序以及超导序等,往往不同的序在体系中是协同存在并且相互竞争的。因此,对各种有序行为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低维体系乃至整个关联电子体系中各种有序相的演化规律和关联耦合电子行为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以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双职家庭已经成为主要的家庭模式,加之二胎政策的开放,家庭的育儿压力前所未有的增大,许多适龄妇女在“工职”与“母职”的之间出现失衡,导致生育意愿下降,为了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大力
所有的生命形式都需要将遗传物质稳定的传到子代,低拷贝质粒的主动分配系统提供了一个简单并且易于操作的模型来研究这个问题。质粒的主动分配系统包含三个元件:一个顺式作用DNA元件着丝粒,一个能形成丝状纤维的马达蛋白ParA,以及一个着丝粒结合蛋白ParB。在质粒分配过程中,多个ParB结合到着丝粒区形成有高级结构的分配亚复合体,这个复合体进一步招募ParA形成分配体。通常在结合ATP的情况下ParA可以
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物体系的研究中,尤其是在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生命体新陈代谢过程等方面的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研究这些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基本的生命现象。本论文以电化学方法为主线,联合其他多种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分子对细胞代谢的影响。电化学方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常规测试方法,已经被人们熟悉,但对于生物体系的研究还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电化学
合子是高等植物双受精产物之一,也是植物孢子体世代的起点。合子经历细胞分裂,分化等生长发育过程,完成胚胎发生并形成成熟胚,成为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胚胎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过程,包含一系列精巧有序的发育事件。合子通常进行一次不等分裂形成一系列形态各不相同的两个子细胞。靠近珠孔端的一个称为基细胞,靠近合点端的一个称为顶细胞;顶细胞体积较小,具浓厚的细胞质及丰富的细胞器;基细胞体积较大,具大的液泡
生物是高中教育重要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高中生物教师在此背景下需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运用理性态度解析生物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问题解决,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此,从多方面分析在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策略.
在筛选斑马鱼生殖细胞中特异表达的基因时,我们发现了一个E2F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E2F5b。它和一个未经研究的E2F5a有着97.9%的同源性。E2F转录因子在细胞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组织半定量PCR和整体原位杂交分析,我们发现E2F5a和E2F5b高量表达于Ⅰ期和Ⅱ期卵母细胞。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当中,两个E2F5的转录本均一并且广泛地表达于胚胎中,在后来的发育过程中,渐渐集中在大脑中表达。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部边陲,其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区蕴藏特殊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新疆荒漠地区采集的沙土、植根处沙土、矿土和经辐射沙土样品中共分离纯化404株细菌,分属于5个门、8个纲、16个目、37个科和53个属。分离的优势菌株属于放线菌门,其次为变形杆菌门。在不同的微环境中其优势菌株结构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耐干旱、寡营养和耐辐射等抗逆性强的细菌是该地区的主要细菌群体。同时,有12.6%的细菌
随着空间数据获取技术,网络,空间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上的空间数据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组织这些地理上广泛分布的海量空间数据资源,并最终为GIS提供大规模的空间数据共享平台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其集中控制与局部自治相结合的体系结构所带来的单点失效,性能瓶颈以及难以扩展等缺陷阻碍了大规模的空间数据资源共享。与此同时,对等
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批量链路的卫星通信网络管理方法,涉及卫星通信领域中基于FDMA卫通网的网络拓扑管理技术、多星资源管理技术、卫星资源分配技术以及链路分配和控制技术。将卫星通信网络节点划分为一级网管中心、二级网管中心和网管站进行管理。通过动态采集网络拓扑并监视网络状态、管理多星资源并为链路分配卫星频率资源、动态配置链路并进行多级自动控制来实现卫星通信网络的高效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卫通网络自动化管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