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建设。旅游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载体,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实践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旅游地的生态保护离不开旅游者的行为及表现。近年来,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在提升旅游地环境质量,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研究旨在从游客行为的视角,探讨旅游地环境教育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为旅游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和知—信—行理论,探究环境教育对环境情感和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并以武汉东湖景区为调研地,以东湖景区的旅游者为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依据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环境教育对环境情感和环境责任行为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是旅游者环境情感和环境责任行为形成的前因变量。具有较高环境教育感知程度的旅游者,其展现出的环境情感越强烈,越倾向于做出积极的环境责任行为。(2)环境情感包含积极、消极环境情感两个具体的维度,两个具体维度均对环境责任行为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其中积极环境情感是指正面环境教育内容对旅游者作用而产生的自豪与快乐等情绪,而消极环境情感是指非正面环境教育内容对旅游者作用而产生的良心谴责感和忧虑感等情绪。表现出强烈环境情感的旅游者,其作出环境责任行为的可能性越强。(3)环境情感在环境教育和环境责任行为的路径中产生部分中介作用。环境教育不仅对环境责任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通过环境情感的中介作用对环境责任行为产生间接影响。(4)环境价值观可分为利己和利他两个价值观维度,其中利己价值观在环境教育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负向调节作用。持利己价值观的个体更关心自身欲望是否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环境教育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而利他价值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从环境教育视角出发,建构了旅游地环境教育的影响机制模型,同时对环境情感的中介作用和环境价值观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丰富了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理论。研究结论为旅游景区开展环境教育和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借鉴。
其他文献
财产保险正步入存量博弈和高质量转型的时代,不论是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不断提升,保险科技推动业务流程和内容的变革,还是保险公司自身的定位和发展,都需要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支持。特别是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更大,其中通过培训体系提升和优化人才素质,向管理机制要效能,是公司生存发展的不二选择。本文以中小财险公司G财产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借鉴国内外培训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
目的:探讨中成药注射剂在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方法:医院于2020年1月起针对中成药注射剂管理问题开展整改工作,对药房管理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中成药注射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管理整改,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培训、规范验收、专项管理等手段来提升中成药注射剂的管理质量,将2019年设为实施前,将2020年设为实施后。从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500份中成药注射剂处方进行核查,对比不同时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对全球职业健康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后疫情时代,职业健康工作面临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多种疾病并存的复杂局面。首先,COVID-19疫情对工作场所劳动者的健康,特别是从事医疗卫生和社会工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次,COVID-19疫情催生或加速了以数字化与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和以居家工作为代表的新工作方式,由此带来新的人机界面、网络安全等人
<正>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8项任务。一是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二是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三是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四是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
期刊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人群的体质特征,并将患者所罹患疾病以五行进行分类,探讨其与体质及出生时五运六气各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利用SPSS 23.0软件对所纳入的646例患者的信息采用频次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中单纯体质者较少,复合体质者居多,分布频次居前3位的复合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
目的 探究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中药药学服务方式。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兴化市中医院收治的采用中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60例,患者并未采用药学服务;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采用中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60例,患者接受药学服务,比较药学服务实施前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差异。结果 实施药学服务后患者个体差异、疗程过长、炮制不当等因素影响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低于实施前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抑郁症急性期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94例抑郁症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6)。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联合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目的 基于胸痛中心临床数据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患者的初步诊断进行准确性评价,进一步筛选诊断特征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以提升NSTEM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纳入胸痛中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数据建立数据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理解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之手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所共同关心的议题。近年来,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传统工作手段,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价值,发挥了检察建议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了司法实践中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效果和社会治理效果的有机统一。虽然检察建议工作已获得一定进展,但制度建设未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