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y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进行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炎。除关节受累外,AS的心血管并发症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患者临床管理的巨大挑战,探索其发病机制是当前风湿界的热点。研究表明,AS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存在相似的炎症通路。自身免疫相关的炎症负荷被认为是传统因素以外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AS并发CVD的关键。近年,CD4+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参与血管内皮损伤和局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倍受重视。而AS存在CD4+T细胞失衡所致的促炎微环境,这很可能是其独特的CVD危险因素。然而,AS合并CVD的免疫炎症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探究AS合并CVD的临床特征、主要危险因素和风险预测指标,并从CD4+T细胞亚群免疫调节紊乱这一非传统CVD危险因素的角度出发,分析AS合并与不合并CVD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等免疫学特征的差异,以期深入揭示AS发生CVD的免疫炎症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降低该群体的CVD风险提供新视角。目的:1.分析AS合并CVD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2.比较合并与不合并CVD的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学特征;3.探讨特定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与AS合并CVD患者凝血、脂代谢水平的关系;4.分析AS合并心血管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AS患者117例,根据有无CVD分为AS合并CVD组(46例),AS不合并CVD组(71例),另选51例健康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S合并CVD组、AS不合并CVD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h17、Treg等CD4+T细胞亚群的绝对数量。比较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的差异。分析AS合并CVD组中CD4+T细胞亚群数目与炎性标志物、血清脂质谱、凝血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合并CVD的危险因素。结果:1.与健康对照相比,117例AS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绝对数量(23.98cells/μL vs.30.38 cells/μL,P=0.009)及其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3.60%vs.5.41%,P<0.001)均显著降低,而Th17/Treg比值(0.23 vs.0.14,P<0.001)、CD4+T的绝对数量(673.75 cells/μL vs.609.99 cells/μL,P=0.043)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相较于不合并CVD组,AS合并CVD组外周血Th17细胞的绝对计数(7.27cells/μL vs.4.34 cells/μL,P<0.001)及Th17/Treg比值(0.30 vs.0.19,P=0.014)显著升高。AS合并CVD患者Th1细胞的绝对计数(123.08 cells/μLvs.67.31 cells/μL,P=0.001)及Th1/Th2比值(14.49 vs.9.44,P=0.043)亦显著高于不合并CVD组。3.AS合并CVD组中,Th17细胞的绝对计数与血清载脂蛋白E(Aop E)水平存在负相关(r=-0.304,P=0.040),Th17/Treg比例与脂蛋白α的水平存在正相关(r=0.339,P=0.021)。4.AS合并CVD组使用NSAIDs、DMARDs和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例较不合并CVD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Th17细胞绝对计数(OR=1.20,P=0.016)、糖尿病(OR=6.17,P=0.039)、年龄(OR=1.09,P=0.003)是AS合并CVD的独立危险因素。6.Th17细胞绝对计数预测AS患者合并CV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32-0.825,P<0.001)。结论:AS合并CVD患者外周血Th17/Treg、Th1/Th2细胞处于免疫失衡状态。Th17细胞绝对计数升高、合并糖尿病及高龄是AS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其中Th17细胞升高与AS患者自身的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潜在风险指标和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正> 在谈及天然水或经过处理的水的水质时,往往要谈到它的硬度。按硬度大小,可将水质分为:很软水,总硬度为0—4°的水;软水,4—8°;中等硬水,8—16°;硬水,16—30°;很硬水,30°以上。
期刊
从2021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TD/T 1062—2021)(以下简称“《指南》”)以来,生活圈逐步成为研究热点,但有关乡村人口收缩背景下村级生活圈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乡村人口收缩的时空特征,从村级生活圈的服务中心选择、空间尺度优化、空间组织模式建构三个方面出发,研究了契合乡村人口收缩时空特征的生活圈划定方法,并以广东省阳山县为例,探讨了村级生活圈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为
为了实现数字化与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笔者组织学校高一生物学备课组开展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智适应学习平台的教学实践研究,建立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智适应学习“1帮1”课前备课模式、“1加1”课堂教学模式、“1对1”课后辅导模式。数据带给教学有针对性的教、个性的学、智能的评,促进了个性化学习,促进教育模式的流程再造,从而达到提升教育生产力的目标。
为进一步提高自适应教育系统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能力,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库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该系统可分为三层:客户端层、访问控制层和知识库层。所提系统采用了一种无监督的单通道技术,从收集的数据中提取规则,从知识库中生成基于模糊逻辑的模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用户偏好的知识传递方式,生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通过仿真分析,并对比17名学生在使用系统前后测试内容中获得的平均分数。
<正>社会的飞速发展,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大家可以很便利地解决自己的各种需求,购物也好,学习也罢,饮食也是如此。“速食”文化风靡一时,很多人再也没有耐心慢下来,好好地做上一顿饭。现在有了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食,简单加热或点个外卖就能吃到,何必再费劲烹饪呢?“速食”产品的确可以帮助人们省去大部分精力,让饮食只剩下“吃”这个步骤。不过,大众在获得便利、节省时间,
期刊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学已成为主要教学手段,然而其教学效果与线下教学却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如何弥补高等院校线上课堂教学的缺陷,结合教学实际将自适应学习与人才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学习机制下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线上教学模式,为有效提高线上教学的效果,提供新的方法与发展思路。
<正>疫情防控“新十条”之后,粤港澳三地首次联手全球招商,迎来了万亿外商投资额落地。12月21日,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行,来自1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数百家企业齐聚,共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跨国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是与湾区共同成长、双赢发展的故事。随着新一轮产业升级调整,未来大湾区各城市与不断加入的外商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期刊
社区生活圈的提出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重识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思潮是推进住区建设重要提前。研究基于生活圈概念的历史源起和演变,解读其"以人为本、空间公平"的基本内涵。从生活圈的视角,梳理当前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内部结构模糊、配置与人口空间分布错位、公共中心服务功能同质化的问题,认为新的住区规划标准引导下"人口标准+空间尺度"的配置标准回归、交通组织的变革推动公建资源开发共享、高水平的城镇化进程要求包
<正>1.教育领域重大政策、焦点问题、热点现象研究包括对教育技术学有重大影响的政策的解读,对教育技术学重大难点、疑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对教育技术学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热点现象的分析与探讨。2.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对教育技术学原理、规律、研究方法等的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创性、指导性、前瞻性。3.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学习科学研究(学习范式)主要涵盖认知与学习理论、学习环境、学习媒介、学习交互、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