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工艺和铌钛含量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min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热水器内胆特殊的服役条件,对用于制造热水器内胆的低碳微合金钢的屈服强度有一定的要求。低碳微合金钢在釉化烧结过程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热处理过程,会发生铁素体-奥氏体转变、晶粒长大等显微组织变化。本文采用实验、热力学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动态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DSIT)轧制工艺以及Nb、Ti含量对低碳微合金钢轧制态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含0.01-0.06 wt.%Nb钢板的Ae3温度在871℃-873℃之间,碳氮化物的全固溶温度在1009℃-1179℃之间;含0.02 wt.%Ti钢板的Ae3温度为874℃,碳氮化物的全固溶温度高于920℃。淬火实验表明含0.02 wt.%Nb钢板的Ar3温度为840℃-860℃。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后3道次开轧温度(T3)的钢板轧制态屈服强度(σ0.2)相差约10-50 MPa,平均晶粒尺寸在3-4μm之间,当T3温度范围在820℃-840℃之间时,钢板的综合性能较好。结合有限元模拟结果发现,T3温度越高,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的塑性变形抗力越低,轧件受到的轧制力越小;采用较大压下率(I#)轧制的钢板比较小压下率(II#)钢板的屈服强度(σ0.2)高,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压下率较大时,轧件在后3道次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回升较明显,最大轧制力也较大;不同轧制工艺对热处理后钢板的组织性能的影响不大。研究了不同Nb、Ti含量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的增加,钢板轧制态的屈服强度(σ0.2)逐渐增大(~426-459 MPa),屈服平台逐渐明显,平均晶粒尺寸约在3-4μm之间。比较含相同质量分数的Nb、Ti钢板发现,含Nb钢板的屈服强度(~430 MPa)比含Ti钢板的(~371 MPa)的高约60 MPa,含Nb钢板的晶粒尺寸(~3μm)比含Ti钢板的(~6μm)的小约3μm左右,含Ti钢板的拉伸曲线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含Nb钢板经815℃-871℃砂冷(SC)或空冷(AC)热处理后的屈服强度(SC:~412-457 MPa;AC:~415-440 MPa)比轧制态的略微降低,热处理后的晶粒尺寸约为3-4.5μm,比轧制态的略有增大。主要是由于在热处理过程中轧制引起的应变储存能得以释放,促进晶粒长大。含Ti钢板在砂冷热处理后的屈服强度(~389-397 MPa)比轧制态的略有提高,而空冷热处理后的屈服强度(~353-389 MPa)比轧制态的略有降低。对含0.02-0.06wt.%Nb的钢板经过871℃砂冷热处理后的强化机制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各种强化机制对砂冷热处理后钢板屈服强度的贡献依次为:细晶强化(~45%),固溶强化(~25%),位错强化(~15%)和析出强化(~10%)。
其他文献
伸长类翻边是材料加工工艺中常见的成形方法之一,本文将外轮廓支撑渐进成形应用于伸长类翻边工艺过程中,结合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对圆孔、方形孔基于单点渐进成形的伸长类翻边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渐进成形应用于伸长类翻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DYNAFORM分析平台,构建外轮廓支撑渐进成形圆孔及方形孔翻边的有限元模型。对基于单点渐进成形的伸长类翻边工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工艺参数及几何参数对翻边制件的成形
由于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密度低和耐高温等优点,TC4合金成为航空航天领域最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近年来,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因具有快速、精密制造复杂形状和难成形材料的优势,在TC4合金的加工方面展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当前研究表明SLM-TC4具有复杂的组织结构,如多级针状马氏体、改变马氏体分布特征的原始β相柱状晶以及难以避免的加工缺陷(气孔),对其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缺乏有力
锡基巴氏合金具有良好的减摩性、顺应性和嵌入性,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船舶、电力等领域,包括汽轮机轴瓦、电机轴承、中间轴承等。然而,传统离心铸造工艺制备的锡基巴氏合金轴瓦存在着成分偏析等缺陷,硬度低,承载能力差,寿命较低。随着国产航母、两机专项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一批核心装备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以及重型燃气机、汽轮机、船舶推进系统等设备设计参数不断提高,都需要进一步提升锡基巴氏合金的力学性能,以
PEEK轴承适用于水润滑和自润滑条件,相对于PTFE等工程塑料具有更好的承载性能,且耐热性能优于巴氏合金,在水下传动、风电、水电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学者和业界针对PEEK材料改性做了大量研究,在材料减摩、耐磨性能以及材料强度及韧性方面的研究工作较为丰富。但是作为轴承材料使用,PEEK与金属之间的结合强度仍然不足,在重载、冲击或者工作温度较高的极端条件下,当前工艺水平还是无法保证轴承的使
TP321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易加工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海洋等恶劣的环境中。晶界作为多晶材料的薄弱环节,往往会成为奥氏体不锈钢腐蚀的突破口,发生晶间腐蚀。通过提高奥氏体不锈钢中特殊晶界的比例,打断大角度晶界的网络连通性,可实现晶界特征分布优化,提高材料抗晶间腐蚀性能。本文研究了TP321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单次冷轧退火工艺和循环压缩热处理工艺对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材料利用率高和异形件成型能力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金属增材制造热过程十分复杂,材料的熔化和凝固是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制件中容易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缺陷的存在会极大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对增材制造过程进行在线检测,能够及时发现缺陷以便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激光超声是一种非接触、高精度、无损伤的新型超声检测技术,特别适用于增材制造的在线检测
渐进成形工艺是一种新型的柔性加工技术,它无需模具或仅需要简单的模具就能成形出出具有复杂曲面形状的零件。本文采用凸模支撑渐进成形工艺来成形典型的回转类筒形件,探讨了圆台件和筒形件的成形规律,对筒形件成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数值模拟为主并辅以物理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平台依据筒形件凸模支撑渐进成形的特点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工艺参数和成形路径对筒形件成形的影
铸造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导电、导热性能优良和可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在汽车、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酸雨等环境问题的涌现,铝合金铸件的腐蚀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铝合金自然生成氧化膜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增厚氧化膜成为提高其耐蚀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对比分析了热处理对铝合金型内氧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采用磷酸盐涂层和表面硅烷化对型内氧化热处理试样进行复合涂层处理,最后,探
CoFe基非晶合金表现出优异的力学、软磁及化学性能等,且环境友好,作为功能材料在工业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CoFe基非晶合金在室温下塑性变形能力较差,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工程应用。近期,研究发现向CoFe基非晶合金中加入微量Cu元素可以显著改善其宏观塑性。因此,研究Cu元素对CoFe基非晶合金力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不断有学者采用纳米压痕技术结合各种先进的结构检测手段对
不锈钢是目前人类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力学性能以及可加工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在厨卫餐具、医疗器械等特殊领域中,普通不锈钢在使用时容易沾染灰尘、污渍等,成为滋养细菌的温床,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研究具有抗菌性能的不锈钢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锈钢的阳极氧化作为一种表面改性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阳极氧化在不锈钢表面构建的微纳米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潜藏性,可以作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