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贯入仪评价浅表层超软粘土强度试验及数值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ogov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流动贯入仪自提出以来被广泛用于测试软土强度,但其在测试浅表层土体强度时由于土体并未在探头周围全流动,导致阻力系数取值准确性降低进而影响测试结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测探头不同位置处土体压力的球形探头全流动贯入仪,通过在球形探头的不同位置安装微型土压传感器,进行不同土体强度下的室内模型试验,探究探头不同位置土压与贯入深度、阻力系数N和土体强度的关系。并利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的ANSYS CFX15.0软件对球形探头在土体中的贯入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以下结论:(1)建立了不同强度土体中球形探头贯入阻力与十字板剪切测试得到的土体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发现高岭土中土体强度较低时,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好,而强度较高时相关性较离散;而球粘土中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始终良好。且较小直径的球形探头能够更好的反应土层强度的变化;(2)通过对基于十字板测试强度计算得到的阻力系数分析发现,阻力系数基本能够满足正态分布,且阻力系数随着土体强度的增大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并建立了阻力系数N值与土体强度之间的关系式;(3)利用探头不同位置处土压传感器得到贯入过程中土压随土体强度及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赤道位置处土压增长率与土体强度之间的关系式,利用该式可在原位测试中无需涉及阻力系数取值问题得到土体强度。利用赤道偏60°处土压传感器获得全流动机制发生的临界深度与归一化强度之间的关系式。并建立了土压与阻力系数和贯入深度间的关系式,并对上述公式进行了验证,可为原位测试过程中阻力系数的取值提供参考依据。(4)利用ANSYS CFX 15.0软件,对球形探头在土体中的贯入过程进行模拟,利用薄层单元法模拟土体与探头表面的摩擦效应,且利用子区域动网格技术能够较好的防止网格畸变问题,可适用于模拟大变形问题。(5)模拟了不同贯入速率下探头受到的贯入阻力,发现贯入阻力随贯入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文献进行对比,量化了率效应对贯入阻力的影响。且探究了土面水的存在对土体流动状态的影响,发现水的存在较上部空气时土体易在探头周围全流动。
其他文献
土的本构模型描述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通常以土工试验结果为依据,引入一定的假设,将荷载和变形用数学表达式联结。本构关系是分析土工结构承载力和变形稳定的基础,因而成为土力学和岩土工程中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研究课题之一。三轴试验由于应力条件明确、土样接近真实受力状态,成为建立土的应力应变模型和确定模型参数的主要试验方法。传统的三轴试验由于变形测量技术限制或本构模型简化,将土样视为均质的单元体,根据其整体表现
因自身三维效应,混流泵叶轮内部流动十分复杂,叶轮的正向设计严重依赖设计者的经验并且消耗计算资源。针对叶轮正向设计效率偏低的原因,本文采用MATLAB程序语言自主编写混流泵叶轮快速反设计程序,使设计者设计叶轮时对经验的依赖降低并节约计算资源,从而提高设计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反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论及其方程并推导这些方程在正交坐标系下的形式,同时编写子午面网格划分程序,程序可通过两种控制参数来对网格划
城市建筑能耗占据了建筑领域总能耗70%以上的比重,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已有专家学者指出,仅仅关注对单体建筑进行改造的传统节能措施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挑战,需要对城市尺度建筑能耗的特点、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当前的城市能耗模型中应用性和灵活性最广泛的是基于物理的自下而上随机性模型。此种模型在校准方面面临着比单体建筑层面更严峻的挑战。在随机性模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贝叶斯校准技术。以往研究
集中供热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基础建设,在解决了我国冬季取暖问题的同时,集中供热所耗费的大量能源不容忽视。近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其核心为在每个用户安装变频水泵,以此替代传统供热系统中的调节阀,通过独立的水泵向用户提供压头,这样避免了压头浪费,能够显著节约集中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的关键是运维部分,由于供热管网水各支路水力互相影响,如何统筹协调动力分布式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多,建筑能耗占总能耗较大比例,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无污染的优势,代替传统能源为建筑供能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太阳能资源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可再生能源,尤其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三类以上的北方地区应用较广。另一方面,“近零能耗建筑”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相关技术日益成熟,该类建筑由于其围护结构具有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高气密性能,采用新风热回收
辐射供暖末端以其低能耗高热舒适性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辐射供冷末端因其存在结露风险而限制了供冷能力,基于此开发的列管式自然换热空调末端设备克服了结露风险且可承担房间湿负荷,可以满足建筑全年的供热供冷和除湿要求,特别适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等低空调负荷建筑。但是在使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进行此设备的性能提升研究时发现,还缺乏其在夏季湿工况下的除湿能力的模拟计算模型,在随后的文献调研中发现,现有的凝结
在国家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意义重大;太阳能PVT热泵系统可以综合利用太阳能、空气热能和天空冷辐射热能,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集热电冷和生活热水一体化的太阳能开发利用系统。我国幅员辽阔,各个气候区的气象条件和建筑冷热负荷差异较大,太阳能PVT组件及热泵系统受室外气象条件变化影响也较大,因此,为了在不同地区推广使用PVT热泵技术,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室外设计气象参数来服务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为满足当今社会生活与工作的需要,城市建筑的规模与密集程度不断增加,建筑火灾的发生难以避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对建筑火灾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准确预测将有利于救灾的组织和灾后恢复,因此,建筑火灾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预测一直为火灾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两大重要问题。机器学习在大数据时代是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近年来,一些研究将
颗粒材料如砾石、砂土等常见于实际岩土工程中,海洋工程中岛礁填筑以及近海砂床上平台建设也常涉及到钙质砂等颗粒材料。颗粒材料常由于渗流引发土体破坏和变形问题,例如支护结构间的土体渗流变形和砂床上吸力锚负压贯入的土塞产生。颗粒与流体间的耦合作用极为复杂,而基于离散元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CFD-DEM)能有效反应颗粒与流体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细观角度研究颗粒材料渗流问题。然而当前用于表征流体对颗粒作用的
深部隧道钻爆开挖时,爆破荷载使目标岩体有效破碎的同时,也将引起隧道局部围岩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隧道稳定性。爆破作用的本质是爆破荷载对岩体做功,因此,进行爆破荷载作用下岩体能量演化及失稳破裂研究,有利于高效利用爆破能量和降低爆破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显式动力学软件,分析了单孔爆破体系中各物质能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并研究了隧道围岩在高地应力和爆破荷载耦合作用下,侧压力系数与初始裂纹倾角对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