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油催化裂解制备生物燃料及其燃烧特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脂类能源物质的高效转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以及“碳中和”的一条重要路径。通过裂解法制备的生物燃油,具有工艺简单、副产物少、获得的液体生物燃油热值高、原料适应性广、不会产生甘油等优点而备受人们关注。而油脂直接热裂解产生的油脂酸值过高,会加剧发动机磨损以及形成严重的结焦。为了使裂解油在发动机上能高效应用,须对其进行脱羧处理。本文以椰子油为原料,通过液相裂解和气相催化裂解方法制备高品位的生物燃料,探究了温度、进气速率、反应时间和催化剂含量等工艺参数对裂解产率、酸值等的影响,并基于详细的组分分析,推理出裂解过程中主要的反应机理;将体积分数为10%、20%和30%的催化裂解油与柴油混合制得二元燃料C10、C20和C30,将体积分数均为5%、10%和15%的催化裂解油、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制得三元燃料C5B5、C10B10和C15B15,并测定柴油与各混合燃料理化性质;基于TGA/DSC1型同步热分析仪分析,探究混合燃料挥发氧化特性;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混合燃料燃油经济性与燃烧特性。主要研究如下:(1)液相裂解与气相催化裂解反应工艺参数影响的研究。搭建反应装置,探究温度、进气速率、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液相裂解和气相催化裂解液体产率与酸值的影响。在温度450℃、进气速率30ml/min、反应时间45min的工艺参数条件下,椰子油液相裂解的液体产率达到最大为76.5%,但裂解液酸值高于100mg KOH/g。气相催化裂解以钠基膨润土为载体,以CaO作为催化剂,液体产率最高达69.5%,酸值最低为2.8mg KOH/g。经GC-MS检测,裂解油中主要包含烃类、酮类和酸类等组分,与液相裂解油相比,气相催化裂解油中烃类物质增加23.3%,酸、酮类物质分别降低18.8%和4.6%;推理出气相催化裂解主要发生了三类反应,即酯键断裂、CaO与羧酸结合以及成环反应。(2)裂解油的理化特性及热重条件下的挥发氧化特性研究。通过试验测量或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催化裂解油、生物柴油以及混合燃料的含氧量、酸值、粘度、密度和低热值等理化特性参数。与柴油相比,混合燃料低热值较低,含氧量等较高。与二元燃料相比,三元燃料低热值与酸值较低,而粘度等较高。基于TGA/DSC1型同步热分析仪分析可见,催化裂解油与柴油TG、DTG曲线最为接近,而混合燃料中生物柴油和催化裂解油占比越小,TG、DTG曲线与柴油更为相似。(3)不同比例催化裂解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油的燃油经济性和燃烧特性分析。在转速n=1800r/min的不同负荷工况下,测量发动机燃用Diesel、C5B5、C10、C10B10、C20、C15B15和C30的当量比燃油耗(beq)和有效热效率(ηet),测量缸内压力并计算得到缸内温度和放热规律。混合燃料的beq较柴油略有升高,且二元燃料beq小于三元燃料,ηet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在50%负荷及100%负荷工况下,放热规律、缸内压力、缸内温度曲线上均可见两个间隔的峰。在预喷燃油燃烧放热阶段,混合燃料的初始放热与缸内压力峰均小于柴油,而缸温曲线与柴油几乎重合;在主喷燃油燃烧放热阶段,前者大于柴油,后者小于柴油。与二元燃料相比,三元燃料瞬时放热率、缸压、缸温峰值略有降低,但三元燃料的燃烧特性与柴油更为接近。
其他文献
以2024-T4铝合金为研究材料,利用电流的电致塑性效应与激光冲击复合,提出一种新型金属材料强化方式,论文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电流设备、激光设备功率不足和工件需要局部处理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在局部区域汇聚高密度电流的通电装置,并能与激光冲击很好的配合完成复合强化。论文对不同处理方式下的铝合金试样进行显微硬度、残余应力、断口形貌和微观组织的测试、观察和分析,进行复合强化效果研究,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不仅要有可行的运算能力,还要有对数据进行高效率分析的方法。本文所探究的运用可视图模型构建基于时间序列的数据网络就是很好的分析数据的方法之一。当前已有的可视图模型虽然都能延续时间序列的内在形态特点,但有些性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算法的复杂程度、抗噪性能等。本文在已有的一般可视图(VG)和水平可视图(HVG)模型的基础上,在模型的构造过程中,结合滑动窗口和相关系数,提出一种基于相关
近年来,随着浅水波方程在力学、经济学、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该类方程解的性质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高阶Camassa-Holm方程是一类重要的浅水波方程,本文研究了在H2空间下,二阶Camassa-Holm方程的解在行波解Q附近的性质。最终得到了二阶Camassa-Holm方程的刘维尔性质,即若方程的解全局存在,那么存在平移不变量和伸缩不变量,使得在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下,解等价于行波解;若方
使用惯容器取代传统质量元件,推动了动力吸振技术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动力吸振型“惯容-弹簧-阻尼”(Inerter-Spring-Damper,ISD)悬架的结构简单,能够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但当车辆载荷变化时,使用定惯质惯容器的线性ISD悬架与车身主振系的动力学耦合关系会随之改变,影响了悬架动力吸振效果,限制了悬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动力吸振技术与非线性液力惯容器惯质位移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智能车辆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在高速大曲率工况下,智能车辆横纵向难以协调而保证良好的控制效果,成为智能车辆横纵向控制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本课题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开展智能车辆横纵向协调控制相关内容的研究,提出基于可拓理论的智能车辆横纵向协调控制方法。其中,横向上采用结合车辆状态关联函数的状态补偿可拓调节纯跟踪控制,解决了在高速大
21世纪以来,科技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地球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电子废弃物,电子废弃物一方面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其可能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物质,故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刻不容缓。就目前而言,电子废弃物行业发展紊乱且缓慢,回收利用率极低,大量可循环利用资源被浪费,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威胁。为提高现有资源回收利用率,合理地对电子废弃物回收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多个国
本文利用变分方法研究了 Schr(?)dinger-Possion系统和Choquard方程解的存在性,这两类方程在量子力学、半导体理论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Schr(?)dinger-Possion系统用来描述带电波与其自身静电场的相互作用,而Choquard方程可以用来描述量子理论中静态下极化子模型。第一部分研究了如下Schr(?)dinger-Possion方程径向对称、非平凡弱解的存在性
固态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而备受关注,是未来储能科技的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固态锂电池距离全面商业化仍有一段距离,其主要问题是其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低和界面相容性差,特别是锂金属的活泼性较强,极易与固态电解质发生反应,生成持续生长的不稳定界面,从而导致电池性能的快速衰减。本文针对固态锂电池的电解质/锂负极的界面问题,在聚碳酸丙烯酯(PPC)/La2Zr2O7(LZO)/LiTF
随着国家汽车产业的逐渐成熟,汽车的产量以及销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即使近两年受疫情以及转型的影响,销量略有下降,但也处于快速回暖的状态中。中国汽车行业目前正处于寒冬期,激发了企业间的强烈竞争与合并。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各厂商对于新车型的研发越来越重视,而汽车车身覆盖件的开发、质量以及成本问题正是新车研发中重要的一环。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与优化设计方法的结合,对覆盖件开发和质量提高来说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研
TC16钛合金因具有优良的强韧性、抗疲劳性和耐腐蚀性等特点,被认为是航空工业生产钛合金紧固件的理想材料。同时,退火态TC16钛合金棒材具有优异的冷加工塑性,其室温锻压比达到1:4,压缩后可直接使用或固溶时效后使用。因此,研究TC16钛合金棒材压缩变形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TC16钛合金热轧棒材作为对象,研究其室温压缩成形性能,并通过冷轧实验试制了TC16钛合金板材,同时研究了热处理对TC16钛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