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视角下留守儿童亲子互动产品设计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在科技的助力下使得远程异地互动更加便捷,但针对留守家庭的亲子互动产品与服务还有待完善,留守儿童面临着亲子互动少、家庭教育和陪伴缺失、心理状况堪忧等问题。因此,为留守儿童提供合适的亲子互动产品,让孩子感受到远方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游戏化在教育方面应用广泛,也有利于家庭互动,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积极性和参与度。所以本文尝试从游戏化视角出发,将游戏化元素融入留守儿童亲子互动产品中,促进亲子互动和亲子教育,让父母及留守儿童即使分隔两地,也能共同陪伴,以期为留守儿童亲子互动产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践经验。本文从理论分析到实践研究展开,分为理论分析-用户研究-设计实践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分析,首先梳理了游戏化理论的定义与发展脉络,探讨了游戏化的特征和设计方法,根据游戏化的设计方法总结了亲子互动产品游戏化设计模型:定义目的-定义用户-定义期望行为-选择核心驱动力-定制游戏化元素;其次梳理了亲子互动产品的相关概念和分类,分析了远程亲子互动产品对于留守家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市场现状,探讨了留守儿童亲子互动产品后续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用户研究,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即6-12岁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和社会志愿者;其次通过定性的深度访谈和定量的问卷调查来分析留守儿童家庭亲子互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期望的亲子互动产品,归纳四类用户角色:渴望父母关怀型儿童、心理受挫无法排解型儿童、不善表达渴望沟通型父母和热爱公益有活力型志愿者;最后根据各个用户角色的痛点进行需求和期望行为梳理,为游戏化亲子互动产品设计实践提供明确的方向。第三部分设计实践,首先基于亲子互动产品游戏化设计模型,围绕留守儿童亲子互动期望行为和背后的核心驱动力,从社交影响与关联性、进步与成就感、史诗意义与使命这三个核心驱动力出发提出了游戏化视角留守儿童亲子互动产品的设计策略;其次构建留守家庭亲子互动产品系统,由此展开亲子互动app平台和儿童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最后通过可交互原型对设计方案展开评估,根据系统可用性、用户界面满意度和游戏化目的来设计评估量表,评估了游戏化视角下留守儿童亲子互动产品设计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社会排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在消费领域,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遭受社会排斥的消费者会选择特定类型的消费产品来补偿社会排斥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社会排斥能正向预测炫耀性消费、冲动性消费行为等,经历社会排斥也会提高个体对怀旧产品的消费倾向。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考察了社会排斥对体验性消费意愿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索归属需求与自我建构在社会排斥对体验性消费意愿影响中的作用。本研究共设计并进行了三项实验研究。研
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从制度层面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财政部2017年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收入准则第14号》。新收入准则不仅有利于会计国际化,而且便于处理新兴产业的收入确认和计量。与旧收入准则相比,新收入准则不仅补充了一些具体交易和事项的收入核算,收入信息披露更加严格和可靠,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经营活动的适应性。本文通过比较阐述了新的收入标准,并分析了新
<正> 近日研究“方志学”有关书类,发现前国立西北师大教授黎劭西氏之《方志今议》,及杜学知教授之《方志学管窥》等书,内中对李泰棻氏之《方志学》一再提示,李氏之《方志学》於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平完成,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会议
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以促进绿色消费从而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目的,但数据显示个体的绿色消费行为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绿色消费的持续性问题。现有研究也大多从消费者自身角度来解释个体初次/单次绿色消费意愿或行为的产生,基于长期视角考察绿色消费持续性的内容少有涉及。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商家通常会采用促销吸引新顾客和稳定旧顾客。但研究发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竞技性强的运动项目,深受现代大学生的喜爱。篮球运动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核心力量。文章通过实验,探究了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高校女子篮球队训练方法的建议,旨在提升高校女子篮球运动竞技水平,推动高校女子篮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