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扶贫”视域下的数字乡村传播与新媒介赋权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乡村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赋予了内在动力。通过“信息扶贫”,新媒体技术的介入不仅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结构和内容,不断解构与重构着乡村传播的格局。在新媒介赋权之下,生发出自我赋权、组织赋权、群体赋权等,人们在表达、沟通、对话的公共空间中自我组织,同时赋予其行动力,乡村的振兴处在历史的绝佳机遇。本文以“信息扶贫”为背景,以新媒介赋权为理论切入点,通过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探究“信息扶贫”在媒介环境、社会格局、文化衍生三个维度之下的数字乡村建设,分析新媒介如何重构乡村传播格局,又如何强调村民的媒介赋权反作用于数字乡村的建设发展,以此对当前的信息扶贫工作提出反思与建议,补齐精准扶贫的信息短板。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团结村为田野调查对象,观察“信息扶贫”开展下媒介秩序的修复与乡村传播格局的重组如何作用于数字化乡村建设。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随着“信息扶贫”政策的落实,首先推动了乡村的通讯技术发展,将媒介推广变为村民的日常需求。其次,媒介环境的改善使村民的自我意识被激发、释放,在新媒介赋权的背景下,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被颠覆、重构。多元主体在动态的博弈平衡中共同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播中来。其三,从传播对象上看,基于“信息扶贫”政策下媒介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媒介技术高速介入也引发了媒介语境下的文化困境,留守群体的媒介依赖以及无序混乱的媒介自主。从扶贫工作的角度来看,媒介角色偏离扶贫理念,扶贫工作出现信息不对口以及隐形贫困主体的显现,忽略了以熟人网络、人际传播为基础的乡村社会。此外,在注重技术引进的同时,应注重思考如何使乡村媒介技术与媒介素养协同并行,反思数字反哺在提高村民媒介素养的反作用力,重视数字媒介作为一种技术所赋予人们的见机而作、因时制宜、临机应变的能力,最终达到数字乡村建设的目的,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成本管理当中,企业更注重于站在会计的角度,着眼于生产,较为静态单一地追求成本最小化,进行成本项目的精确核算,通过报表反馈的各项指标来制定短期的成本管理规划。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数据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形态下,企业逐渐意识到资源配置与改革的重要性,亟需要一种更优质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来代替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重要
学位
太阳能路灯装置由于零电费、无安全隐患、零排放、安装简便等优势大量应用于各种照明场所。结合采用大功率太阳能路灯装置的工程,分析了道路照明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介绍了采用大功率太阳能路灯装置照明的一些设计原则,可为类似太阳能路灯装置照明设计提供参考。
学位
学位
抗生素在水体中以持久性污染物状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很难去除。类石墨烯结构的纳米二硫化钼(MoS2)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边缘和表面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可调的能带隙,对可见光区有吸收且能激发电子-空穴对,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力学性质等,可作为潜在的吸附剂和光催化剂用于去除水体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在处理含抗生素水污染问题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本论文用液相剥离法和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节点,这一时期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塑造完整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伴随的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投入巨大的精力。初中历史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历史素养的重要科目,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2016年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4000万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为应对长期照护需求,我国诸多城市采取引进商业保险公司参与长期照护保险服务经办模式,试图为失能老人提供照护服务。而长期照护保险服务递送质量决定了对失能老人需求的满足程度,本文在社商合作模式下,分析长期照护保险服务递送质量控制的优化途径,从而保障照护服务质量。本文聚焦长期照护保险服务递送质量控制机制研究,通过研究国内长期照护保险服务递送质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