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木犀草素对视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ng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它的主要特征是视神经损伤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进行性变性。如今,中药被广泛用于青光眼的治疗,尤其是在视神经保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具体作用机制现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中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活性成分,挖掘其潜在靶点,筛选可能有效的作用途径,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中药对视神经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结合文献复习,筛选出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物相关靶点。通过OMIM、Gene Cards、GEO数据库挖掘青光眼相关靶点,并构建和可视化青光眼-靶点-药物网络和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程度较高的活性成分及关键蛋白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动物实验采用巩膜上静脉烙闭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观察筛选出的有效成分对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眼压、视神经髓鞘、RGCs及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1.通过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146个关键靶点蛋白、148个生物途径、8个主要信号通路,发现中药治疗青光眼的过程可能主要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STAT3、AKT1、TP53、MDM2等靶点蛋白,参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核受体活性等生物过程,调控IL-17、HIF-1、Fox O等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结合TCMSP提供的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我们选择高生物利用度及高类药性的木犀草素作为实验药物来进行下一步的动物实验验证。2.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木犀草素能降低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的眼压,减少视神经髓鞘的损伤和视网膜的损害,上调MDM2的表达,减少RGCs凋亡,对青光眼视神经有保护作用。结论:从网络药理学分析的角度探讨了中药治疗青光眼的相关靶点和机制,反映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木犀草素能通过上调MDM2的表达,减少RGCs的凋亡,对青光眼视神经有保护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及信号通路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大型真菌也称高等真菌,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我国北方除黑吉内蒙以外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由于对秦岭林区的几十年开发,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使森林覆盖率明显下降,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发。本文通过随机踏查的方法,对陕西境内的秦岭和大巴山内的12个地点共7种植被类型进行调查,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秦巴山区内菌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采用试剂盒方法提取大型真菌DNA,经
本文以分析后人类主义视域下的身体概念为主要方向,主要采取概念史研究法、归纳法和文本细读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包括:梳理身体概念的哲学史内涵,整理出身体概念的历史脉络;梳理人文主义到后人类主义发展的理论过程,阐述后人类主义的理论渊源;结合后人类主义身体在文艺作品的艺术表现,在比较的观点中梳理出后人类主义对身体概念的界定与以往的身体概念的区别;研究后人类主义身体概念出现的背景;思考后人类主义身体概念给文艺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大量的售电商参与到电力市场竞争之中。根据售电商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可以将售电商划分为两类——“价格接受者”(price-taker)和“价格制定者”(price-maker),其中“价格制定者”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大,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其投标行为会对市场出清电价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电力市场的平稳运行。考虑到price-maker型售电商自身的投标策略对市场出
作为一类复杂非线性信息处理系统,神经网络具有抗失真、抗噪声、自学习、自适应等功能特征,并在凸优化计算、语音识别、联想记忆、安全通信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神经网络实现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速度和网络硬件的限制,可能会出现时滞现象。时滞的存在可能导致分叉、震荡、发散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神经元所处的环境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外界干扰,从而可能破坏网络的性能。另外,由于神经元之间的
生物分子种类繁多,有蛋白质、葡萄糖、脂质、维生素等。这些生物分子在体内的表达水平异常是身体某些疾病发出的信号,所以具有灵敏反应、快速检测、准确结果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光电化学、气相色谱分析、紫外分光计法等传统检测方法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或者复杂的检测步骤。在实际运用中,仍需探索一种更简便、快速和准确的方法。在生物分子中,有一类分子跟人类疾病癌症相关表达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它就是微RNA(miR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眼底微血管病变特征与舌下络脉特点,阐明两者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通过观察舌下络脉评估DR病情、选择治疗时机提供帮助,亦为中医药防治DR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8月到2021年1月期间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住院部及内分泌科住院部就诊者54例,每位患者行散瞳眼底检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运用中风醒脑液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严格根据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收集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共68例。通过随机、对照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治疗期间,试验组、对照组分别脱落1人,最后完成66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试验组予基础治疗加中风醒脑液治疗,两组治疗
量大面广的混凝土箱梁桥普遍存在的腹板开裂和持续下挠病害,是长期困扰桥梁工程研究、设计和管养的技术难题。针对带斜裂缝的混凝土桥梁结构,如何定量评估裂缝对结构剩余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是性能评估中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本文针对混凝土桥梁结构裂后抗剪性能定量评估难题,遵循“力学机理——理论模型——实际应用”的技术路线开展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针对节段悬臂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揭示了悬臂束锚固
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节点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工程实践表明,在地震中混凝土框架节点相比于其他构件更容易发生破坏。目前,国内外对无损伤混凝土框架节点加固的研究较多,但是对震损混凝土框架节点加固的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节点,增强震损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外包钢套加固混凝土节点方法,引入粘弹性材料,出了一种新型的加固震损节点的方法——粘弹性外包钢加固方法,并对加固后震损节点的
轴承钢有着高而均匀的硬度、耐磨性和高弹性极限,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力、冶金工程、造船、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建筑工程等领域。轴承钢一般在高温、高负荷以及高循环周次的极端条件下工作,因此对轴承钢的质量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心部孔隙型缺陷是大型轴承钢棒材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Super Form对轴承钢大棒材开坯轧制过程进行三维建模分析,通过对不同轧制规程、不同坯料初始温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