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粘连蛋白融合神经营养因子修复喉返神经损伤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喉返神经挤压伤及横断伤后的自我修复能力,构建与层粘连蛋白结合区结合的神经营养因子,体内研究胶原管、层粘连蛋白及与层粘连蛋白结合区结合的神经营养因子构成的生物活性系统在喉返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喉返神经挤压伤及横断伤模型,术后3、6、10及16周分析声带运动、发声、喉内肌中营养因子蛋白量及神经组织学的变化。构建与层粘连蛋白结合区连接的BDNF及GDNF即LBD-BDNF及LBD-GDNF,体外研究其生物活性并将胶原管、层粘连蛋白、LBD-BDNF及LBD-GDNF构成的生物活性系统应用于喉返神经横断伤模型中,分析术后4、8及12周声带运动、发声、喉内肌中营养因子蛋白量、神经营养因子mRNA量、喉内肌肌电图及神经组织学的变化。结果挤压伤后16周声带运动恢复,但是横断伤直到术后16周声带运动仍旧没有恢复。LBD-BDNF及LBD-GDNF可以特异性连接于层粘连蛋白,并持续释放。检测第七天,BDNF、GDNF、LBD-BDNF及LBD-GDNF的释放百分比分别为87%、93%、57%、60%。与PC12细胞共培养后,LBD-BDNF和LBD-GDNF的生物活性高于BDNF和GDNF,且两者混合比例为2:3时效果最佳。生物活性系统的应用在术后12周时虽然未能完全恢复声带的运动,但是效果均优于自体神经移植组。结论喉返神经挤压伤及横断伤后其神经自我修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LBD-BDNF和LBD-GDNF的生物活性优于BDNF和GDNF,且两者间存在协同效应。胶原管、层粘连蛋白、LBD-BDNF及LBD-GDNF构成的生物活性系统对于喉返神经横断伤后神经的再生作用优于自体神经移植,有望用于喉返神经等其他外周神经损伤的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靶向分子修饰氧化铁纳米探针的合成、表征、修饰及其作为MR分子探针在非小细胞肺癌MR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简易的温和还原法,以聚乙烯亚胺(PEI)为稳定剂合成PEI-Fe3O4纳米颗粒,再经聚乙二醇(PEG)修饰连接叶酸(FA),最后得到FA-PEG-PEI-Fe3O4纳米颗粒;同时,以柠檬酸盐为稳定剂,通过水热法合成超微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USPIO),以PEG为模板进行RGD靶
目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都位居第三位。结直肠癌干细胞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耐药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经典Wnt信号通路是维持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关键信号通路之一,我们研究目的是探讨Bcl-3能否调控Wnt信号,并维持结直肠癌细胞的干性。此外我们在细胞水平以及自发乳腺癌肺转移的小鼠模型上证明Bcl-3通过稳定Smad3蛋白水平参与调节乳腺癌肺转移过程。本论文中我们继续设计实验更深入的探讨B
随着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机体的精神状态、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从机体的系统调控网络出发,研究可能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因素及其机制,将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精神应激对机体的系统调控网络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过程包括一系列的精神行为及机体机能的改变,从而对肿瘤发生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精神应激可分为良性应激(Eu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探讨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及改善患者预后。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R)主要表达于肝实质细胞,其在肝癌中的作用还不太清楚。本课题旨在探讨ASGR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
地质雷达因其方便快速、测量高效、分辨率高等优点,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方面得到迅速推广。文中系统介绍了地质雷达法检测的原理及其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应用的原理和技术,并结合隧道检测工程实例,对隧道二次衬砌质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对隧道边墙、拱腰以及拱顶衬砌厚度、密实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边墙和拱腰的衬砌厚度、密实度基本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而拱顶是隧道衬砌的薄弱环节,应在施工中加强管理和控制。分析了隧道衬砌质量
目的探讨我院单中心对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同时比较我院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以来,接受机器人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病理库搜集了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普外科手术后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的病例共152例,回顾病史资料并分析病例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外科手术方式。以2011年8月起选取同时期开展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比
第一部分胆囊癌组织中Linc00152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索Linc0015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5对胆囊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中Linc00152的表达水平。我们通过Pearson’s Chi-square法分析胆囊癌组织中Linc00152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
背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进行骨髓微小残留病灶监测的时间经常为诱导治疗完成后。为了更好的在诱导治疗期间调整化疗方案,亟需发现新的实用且准确的早期疗效监测方案。因此,化疗后外周血残余原始细胞监测可能成为理想的疗效评估手段。材料与方法: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学方法,动态监测并计算患者诱导治疗前(D0)及诱导治疗后(D3,5,7,9)外周血原始细胞绝对计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得出第五天外周
目的:耳廓重建手术仍然面临一些困难。研究耳支架的雕刻方法可以减少耳廓再造的学习曲线,以获得自然的耳廓形态;外伤后耳廓部分缺失的重建是耳廓再造中的难点,传统的外伤耳分类,对手术指导意义有限。研究对手术有指导意义的分类系统对规范手术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伴乳突区凹陷的患者中,应用自体脂肪填充凹陷对后续移植的肋软骨支架存活是否产生影响尚不清楚,建立该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的研究可以为后续该治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