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某校初中生学业拖延调查及干预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是他们最重大的社会实践,这导致学业拖延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学业拖延不仅直接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还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初中时期自我意识蓬勃发展,被看作是习惯形成和心理成熟的关键节点。对于年纪尚小的初中生来说,若不能及早遏制拖延倾向,任其发展,拖延可能就变成他们的一种应对方式,其不良影响会更长远。总的来说,初中生的学业拖延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取Aitken拖延问卷(API)的中学生修订版、自尊量表(SES)、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量表(SESRL)和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对四川省泸州市某中学的641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于了解当前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的现状,考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自我控制作为中介变量对自尊影响初中生学业拖延的内在机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降低学业拖延的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置,评价课程干预效果。研究的具体结论如下:(1)初中生总体学业拖延问题不太显著(M=2.14),但仍存在部分高拖延人群(11.54%)。初中生的学业拖延在年级、班干部经历、是否住读、父母是否离异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户籍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上总体差异不显著。(2)在初中生群体中,学业拖延与自我控制双系统中的冲动系统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自我控制双系统中的控制系统呈显著负相关。(3)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和自我控制双系统中的冲动系统在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中存在链式中介效应。(4)基于团体动力学理论设计的心理健康课形式的干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且该干预方案具有持续性的效果。
其他文献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列入其中。但如今的中小学Python课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缺乏讲授Python课程的教学经验,因此无法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网络学习平台和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领域的各类数据增长速度迅猛,通过挖掘和分析教育数据
近年来工匠精神已成为高频词,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今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呼唤,反映出产业转型升级对工匠精神的渴望和精神文化的价值追求。作为与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肩负培育大国工匠的历史使命。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所拥有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在新时代还表现
2008年国际性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及其他发达经济体施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致使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但从2013年以来,发达经济体如美国等开始逐步撤出量化宽松政策,愈来愈多新兴市场国家显现出资本流入急剧减少,更有甚者逆转为资本流出的现象。另外,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也开始主动投向海外以积极探索有利的国际投资时机,从而在全球寻求最优资本配置。而同时,“效率”和“公
学位
数字媒体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使其传播更加便捷,应用于企业产品推广上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让工业演示动画在制作水平和表现形式上有了很大突破,设计潮流的转变在不断刷新着大众的审美认知,人们更偏爱形式丰富,视觉表现力较强的工业演示动画。本文以工业演示动画的视觉表现为研究方向,并结合项目实践总结分析,明确工业演示动画的视觉表现在当今市场的价值性和其未来发展的潜在性。全文分为五个主题章节。第一章绪
现阶段,消除贫困人口是我国各级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较大的成就,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习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始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及精准脱贫相关的政策文件。要求通过区域发展的方式带动减贫,更是规定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另一方面,开始完善针对现有贫困人口的识别机制,开展摸清贫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的精准扶贫相关工作。要将扶贫
伴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图形从静态迅速演变成动态,动态图形成为视觉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与此同时,技术变得更加易于掌握,设计师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动态图形设计领域当中,其中,宣传片中的动态图形由于其视觉表现使宣传片更加出彩,更加快速地传递信息。本文将探讨动态图形在宣传片中的应用,从设计本身出发,阐述在宣传片中动态图形的设计方法及研究模式,并进行具体的项目实践,在其中探索动态图
本实践报告是基于对托马斯·海兰·埃里克森(Thomas Hylland Eriksen)所著《弗雷德里克·巴斯传——一部知识分子传记》(Fredrik Barth—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第一、二章的汉译实践。这两章节分别讲述了弗雷德里克·巴斯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类学家的过程,以及他前往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进行田野调查的经历。由于原文属于传记文学,其语言简洁,具有一定的文学
“西园雅集”是继“兰亭雅集”之后中国最著名的一次文人雅集,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成为雅集类题材的典型代表。《西园雅集图》是对这次文人雅集的记录,其画面所呈现的空间布局、人物形象和叙事意趣尤为引人入胜,为历代文人雅士所争相效仿。本文以宋代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为研究中心,探讨其人物刻画、小品运营以及艺术表现等内容,以期深入解读其文化意蕴。本文系统梳理了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认为《西园雅集图》借助长卷手
本文选取了当代作曲家赵季平先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笔者的音乐理论知识储备和实际的演唱体会,对其音乐特点和演唱处理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论文首先对其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伴奏织体与意境、音乐旋律线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然后通过实战演唱所得到的歌唱技术体会切实地论述:包涵喉位的稳定、面罩唱法的获得、共鸣腔与歌唱作力点的协调、歌唱技巧与语言的协调配合等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