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业绩反馈对组织运营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条件 ——基于公立医院的实地实证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管理控制系统提出以来,业绩反馈过程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同一层级的员工不断增加,更多的企业开始对员工进行相对业绩反馈。与以往只反馈员工(或团队)自身业绩不同,相对业绩反馈不仅反馈员工(或团队)自身的业绩信息,还反馈与其同一层级其他员工(或团队)的业绩信息。组织意在通过这种带有比较性质的业绩反馈机制,刺激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令员工(或团队)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更好的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然而相对业绩反馈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在何种条件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现有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基于此,本文利用一家公立医院的实地数据,通过实地实证的研究方法探究相对业绩反馈对组织运营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条件,并从医疗质量水平的角度研究相对业绩反馈对于医院的真实后果影响。运营效率提升是组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无论是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还是流程再造理论的先驱迈克尔·哈默,都将组织的运营效率看作组织管理非常核心的内容。而且,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也是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目标,诸多组织试图利用相对业绩反馈机制来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虽然相对业绩反馈引起了实务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相对业绩反馈能否提升组织运营效率仍存在争议。早期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相对业绩信息的反馈主要通过激发组织成员的社会比较活动以及维持较好的社会印象等,来刺激反馈对象维持较好业绩水平,从而促进组织的运营效率和业绩。然而,相关实验研究表明,相对业绩信息也可能鼓励破坏或勾结,进而对组织的效率和绩效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实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上述结论是否受到实验场景、实验对象以及试验任务的影响仍待进一步探究。不同于以往实验研究,本文试图利用一家公立医院科室层面的实地数据并基于医院真实的管理情景进一步探究相对业绩反馈对组织运营效率的影响,这有助于明晰相对业绩反馈这种管理控制机制的作用机理。本文以代理理论、社会比较理论和印象管理与声誉激励理论为基础,以一家三甲公立医院在一项管理控制变革中开始为科室主任提供相对业绩反馈为实践背景,利用这家公立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科室-月度数据并采用实地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相对业绩反馈的相关问题。首先,本文直接检验了相对业绩反馈对组织运营效率的作用;其次,本文从反馈特征、反馈对象和反馈环境三个角度研究相对业绩反馈的作用条件;最后,本文从医疗质量水平的角度研究相对业绩反馈对于医院的真实后果影响。首先,本文采用实地实证的研究方法直接研究相对业绩反馈对组织运营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业绩反馈能够显著提升医院科室层面的运营效率。在经过替换被解释变量、保留实施前后各6个月样本、进行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s)设计以及通过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仍然成立。其次,本文从反馈特征、反馈对象和反馈环境三个角度研究相对业绩反馈的作用条件,分别对应着反馈信息的内容、反馈信息的获得者以及反馈信息存在的环境,从这三个方面研究相对业绩反馈的作用条件,也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厘清相对业绩反馈的影响机制,加深对相对业绩反馈研究的理解。因此,本文通过构造反馈效价、反馈对象自尊水平和反馈环境竞争程度三个指标,利用实地数据对相对业绩反馈的作用条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业绩反馈的作用发挥受到反馈效价、反馈对象自尊水平和反馈环境竞争程度的影响,具体来看:(1)正反馈促进了相对业绩反馈对组织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而负反馈抑制了相对业绩反馈对组织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2)反馈对象自尊水平促进了相对业绩反馈对组织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3)反馈环境竞争程度抑制了相对业绩反馈对组织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反馈对象的自尊水平更高时,正反馈带来的相对业绩反馈的提升作用更强;当反馈对象的自尊水平更低时,负反馈带来的相对业绩反馈的抑制作用更强。当反馈环境竞争程度更强时,正反馈对相对业绩反馈的促进作用更强;当反馈环境竞争程度更弱时,负反馈对相对业绩反馈的抑制作用更强。最后,本文从相对业绩反馈对医院产生的真实效果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相对业绩反馈机制对于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的影响。医疗质量对于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意义重大,如何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引发了政府、社会以及医院的广泛关注。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医治水平上,与医院的管理水平也息息相关。现有研究关于如何提升医院医疗质量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和案例讨论阶段,缺乏严谨的基于大数据的实证研究探究医疗质量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实地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相对业绩反馈机制对于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业绩反馈能够显著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而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通过对相对业绩反馈、组织运营效率和医疗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相对业绩反馈确实能够通过提升组织运营效率来提升医疗质量。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第一,利用实地实证研究相对业绩反馈问题。本文利用一家三甲公立医院内相对业绩反馈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通过实地实证的研究方法对相对业绩反馈的影响及其作用条件进行研究。基于真实世界的管理活动,研究结论更具真实性,有利于补充完善相关实验研究的经验证据,弥补实验研究的不足,也能进一步开拓管理会计领域研究方法的创新。第二,丰富相对业绩反馈的作用及其作用条件的研究成果。现有关于相对业绩反馈的研究相对匮乏且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尽管也有研究从反馈特征、反馈对象和反馈环境等角度对相对业绩反馈的作用条件进行了研究,但是仍存在研究结论不一致、研究角度不充分、研究方法较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反馈效价、反馈对象自尊水平和反馈环境竞争程度三个角度进一步探讨相对业绩反馈的影响及其作用条件,有助于缓解现有关于相对业绩反馈的影响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困惑,进一步厘清相对业绩反馈的真实作用,完善相对业绩反馈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三,丰富公立医院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医院管理的理论研究仍然不足,研究大多从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等角度展开,对于医院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构建以及业绩反馈、业绩评价等相关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以公立医院中的科室为单位进行研究,不仅是对医院管理内团队组织绩效相关研究的补充,也是对于公立医院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会计研究的补充。此外,本文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第一,中国公立医院数量众多,其管理水平如何对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医疗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从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看,公立医院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公立医院相对业绩反馈在科室部门的实践,研究相对业绩反馈对组织运营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条件,对公立医院完善业绩反馈机制和管理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对公立医院等相关部门管理会计研究的有力补充,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二,本文基于公立医院实践的研究,对公立医院在管理会计实践中如何设计相对业绩反馈进行业绩管理和评价具有指导意义:不同组织应该根据组织自身的特殊情况,设计符合组织发展的相对业绩反馈系统。同时,本文对于相对业绩反馈与医疗质量的研究成果,对于公立医院提升医疗质量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尽管本文以公立医院为研究背景,但是研究相对业绩反馈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研究结果不仅仅适用于公立医院组织,对于公司制企业、其他事业单位等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好坏决定民心向背,决定国运昌衰,这是一条历史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共之所以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好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习近平对保
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条件下,集知识、高新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特征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成为新经济下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共同制订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提出:把握智能服务新趋势、探索智能服务新模式、培育智能服务新能力。智能服务产业主要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
管理将激励分为货币激励和非货币激励,其中非货币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在职消费、控制权激励等。一方面,理论和文献认为货币具有激励作用。有货币激励好于没有货币激励,金额大的货币激励好于金额小的货币激励,价值相等的货币激励与非货币激励的激励作用相同。另一方面,部分理论和文献认为货币激励具有次优性。在特定情况下,货币激励反而会降低人们的行为绩效,相同金额的货币激励不如等价值的物质激励作用好。动机挤出理论认为,
隧道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围岩体常表现出明显的时效特性,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导致围岩时效特性显著劣化,因此,考虑水环境作用下围岩时效特性研究对隧道长期稳定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利用改进的可视化三轴伺服控制试验系统,以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开展不同水环境(含水率、渗透水压)、不同荷载速率、不同方向广义应力松弛等条件下的岩石时效特征试验研究,揭示了水-岩耦合作用下岩石表面三维应变场的时
分生孢子是病原真菌的主要侵染单元和繁殖单位,分生孢子的产量、进入稳定产孢期的时间、孢子产品中菌丝体的比例等都成为大规模生产的限制条件。大多数真菌存在两种产孢方式:正常产孢和微循环产孢。正常产孢是由菌丝产生孢子,是丝状真菌最普遍的产孢方式。微循环产孢是指丝状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不经菌丝生长(或只有极短的菌丝生长)阶段而直接由孢子萌发产生孢子的现象。与正常产孢相比,微循环产孢的产孢量更大,孢子大小更均一,
科技的进步促进分布式移动电子、传感器网络、个人医疗电子产品、机器人、人机交互界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s,HMIs)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s)等领域飞速发展。这些移动电子产品及其系统大多靠传统电池供能,然而,由于电池的寿命有限,更换和维护成本较高以及电池中的铅、汞、镉等化学元素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使得传统电池电源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分布式移
体育设施是人类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水平、保持生体健康的场所,也是城市举办体育赛事、增加运动交流、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公共设施,具有“全球化”与“本土化”并存的二元结构特征。三峡库区是我国典型的山地城市区域,地形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文化独特,经历了大规模移民搬迁后,城镇空间发展出现了时空压缩和错位的特征,区域范围内城镇化程度和城镇规模出现差异,城市发展因人地矛盾问题而呈现高密度发展趋势
学位
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纳米药物构筑和抗肿瘤应用实现了飞速发展,其中抗肿瘤药物输送系统、光热治疗纳米药物和纳米催化药物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这些抗肿瘤纳米药物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纳米药物输送系统受到生理体系的屏障阻碍如溶酶体隔离而导致药物输送效率低。用于光热治疗和催化治疗的纳米药物也面临光热转换效率低和纳米催化试剂不能长效循环的挑战。此外,界面惰性的无机物或金属在纳米药物构筑中还存在稳定性差、尺寸
河口与近岸海域通常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在海洋碳循环中扮演关键角色。硅藻作为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贡献大约一半的初级生产力和高达40%的碳输出,硅的循环由此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碳循环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近岸海域硅循环受到人为活动的严重干扰,DSi浓度的大幅下降使某些海域的浮游植物生长受到硅的限制,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显著的改变,因此,揭示近岸海域硅循环对人为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如何响应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研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迅速,2019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22143.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23%,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新驱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还需认识到,目前一些产业的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和材料仍垄断在国外“隐形冠军”企业手中,自主知识产权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发明专利少等严重制约产业发展、阻碍国际化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