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再分配制度改革动态跟踪和效果评估研究——基于充分的保障权视角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分配制度作为重要的收入分配调节手段,在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基于充分的保障权视角对我国再分配制度改革进行动态跟踪和效果评估,以期清晰地呈现我国再分配制度改革的来龙去脉,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赋予居民充分的保障权既是再分配制度演进的基本方向,也是本文对其进行效果评估的主要维度。
  本文首先在对现有西方主流再分配理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对再分配制度改革进行动态跟踪和效果评估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和再分配制度变革的特点,将我国再分配制度改革历程分为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探索经济时期(1979-1992)、转型经济时期(1993-2002)和市场经济时期(2003-现在)四个阶段进行动态跟踪,并基于充分的保障权视角对其进行理论解释。再次,从整体再分配制度改革、具体再分配制度改革和国际比较三个方面对我国再分配制度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估。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我国再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六点结论:(1)再分配应该基于居民的保障权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公正。“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之所以要进行收入再分配,并不是因为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效用能够增加得更多,而是因为其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员理应享有社会对其最基本的保障权。(2)再分配制度变迁本质上是保障权配置的动态变化,保障权配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再分配制度改革的效果。我国再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了从不普遍、不充分的保障权到普遍的、但依旧不充分的保障权转变,正是保障权配置的变化导致我国再分配制度改革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政策效果。(3)测算期间内,对整体再分配制度改革效果的评估结果为:①我国整体再分配制度改革产生了“逆调节”效果。②再分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微弱,在2007年之前的大部分年份产生了“逆调节”效果,而在2007年之后的大部分年份则产生了正向收入再分配效果。③再分配显著地缩小了城镇内部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④再分配显著地扩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且这一“逆调节”现象是造成整体再分配出现“逆调节”现象的主要原因。(4)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产生的收入再分配效果为:改革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逆向收入转移效果,各收入群体均为终生纯受益者,但更有利于高收入者;1997年的改革方案具有较强的代内再分配效应,有利于收入向低收入群体转移,并且下一代的负担要轻于前一代;2005年的改革方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但明显减弱了代内再分配功能,同时可能加重下一代的养老负担。(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其他政策效果为:新农保显著地提升了参保老人独居意愿和幸福感,营养结构也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老人的经济独立性有所增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和照料负担,对缓解老人的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过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政策效果的发挥。(6)我国未来再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应是赋予居民充分的保障权。
  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首次基于充分的保障权视角对我国再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动态跟踪和效果评估。据笔者所知,基于充分的保障权视角来研究我国再分配制度改革的文献目前基本没有,本文的研究弥补了这一空白。(2)与大多数文献仅仅对再分配制度改革历程进行描述不同,本文还在其中融入了理论解释,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再分配制度改革的前因后果。(3)本文不仅对整体再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效果评估,还对具体再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效果评估;不仅对再分配制度改革产生的收入再分配效果进行了评估,还对再分配制度改革产生的其他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这样的评估更加全面和科学,评估结果也更为可信。(4)本文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待再分配制度改革,而应与初次分配协同起来。以平等的参与权确保收入分配的起点公平,以共享的收入权确保收入分配的过程公平,以充分的保障权确保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
其他文献
摘要:贫困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逐步推进,贫困问题成为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抓手。新形势下,如何引导贫困山区摆脱贫困的牢笼,如何制定和实施扶贫发展战略,成为当前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怒江州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怒江州)为例,通过对金满村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怒江州经济的发展战略,以此确保该民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怒江州;旅游扶
期刊
摘要:转化型抢劫罪是指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的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而具体在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上,司法解释又作出了很多规定,其中对于“两高”关于抢夺案件的解释中第六条第一项的规定,在具体案件适用中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转化型抢劫罪;司法解释;案件适用  中图分类号:D92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17-01  2015年的一天
期刊
摘要:2012年新修改的民诉,启动了由立案审查制向立案登记制的转变,目的是为了解决“立案难”的问题。立案登记制的建立对司法改革进程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保障人权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而且也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诉权,抑止以行政权替代司法权现象的发生,完善我国法治社会之构建。但现阶段施行的立案登记制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需要我们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相关配套制度。  关键词:立案登记制;价值;完善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我国的技工学校教育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之中,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的“口传身授”,在一定程度上抹煞了技工学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改变原本略为沉闷的课堂气氛,让政治课教学变得更灵活而具有特色。  关键词:技工学校;政治课;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本文拟从教师课堂体态语及其功能、教师课堂体态语应遵循的原则、教师课堂体态语的运用等方面对小学英语教师课堂体态语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体态语;体态语的使用原则;体态语的具体运用;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法。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用后者去取代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者去否定后者。而应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教师要在合理利用讲授法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程
期刊
摘要: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论是跨文化交际中具有十分影响力的理论,它针对不同文化概括出衡量的标准。日本社会是一个十分守规矩的社会,这一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那么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日本社会的具有较高的集体主义倾向,高不确定性规避,较高权力距离以及男性化的文化模式,对其社会造成了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社会;文化模式;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反杜林论》一书被马克思誉为“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恩格斯的道德观在该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反杜林论》的哲学编中,恩格斯系统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的阐述了道德的起源、本质、属性等问题。文章通过简述恩格斯的道德观的内容,同时探讨其道德观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反杜林论;恩格斯;道德观;启示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66-01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新一轮改革正在进行,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笔者借用一节listening& speaking课教学案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分析,体现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听说教学设计的理念。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设计;listening& speaking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弱化问题一直存在,主要包括企业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单调、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不健全等。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强化民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明确民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健全民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  关键词:民营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