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基桩竖向承载力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ph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可靠度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基桩设计方法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对钢管桩、后压浆桩和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对相关规范转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国内目前各地区、各类型基桩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进而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基桩竖向承载力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校准流程。并对当前尚未有相关研究的钢管桩、后压浆桩、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现场试桩实测数据是对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的基础,本文通过广泛阅读已公开发表的钢管桩、后压浆桩和钻孔灌注桩相关论文以及课题组所作试桩报告,建立了包含土层信息和试桩数据等相关信息的43根钢管桩、100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和170根后压浆桩试桩数据库。本文基于收集的钢管桩、后压浆桩、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现场试桩数据,给出了钢管桩、后压浆桩、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相关统计信息。基于《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中桩的轴向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总安全系数取2时的桩基轴向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所蕴含的可靠度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结合铁路桥梁和公路桥梁的相关荷载统计信息,研究了不同变量对基桩竖向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可靠度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对钢管桩、后压浆桩、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总抗力分项系数进行了校准,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以荷载分项系数和总抗力分项系数表示的基桩竖向承载力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关分项系数的建议值。基于现场试桩的实测端阻和侧阻的相关统计信息,对校准后的钢管桩、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桩竖向承载力的总抗力分项系数进行了等效拆分,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以荷载分项系数和端阻、侧阻分项系数表示的基桩竖向承载力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通过不同工程实例,验证了钢管桩、后压浆桩、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校准后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最后,对欧洲规范中的桩基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性综述,阐述了使用欧规进行桩基设计时的注意要点。结合欧洲规范以及本文提出的钢管桩和大直径桩竖向承载力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拟新建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左主桥墩的两种桩基设计方案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了验算,以期能对后续优化设计起到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对无线网络规划及优化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网络情况,降低运营成本,3GPP在R10版本中研究并指定了解决方案,即最小化路测技术(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s,MDT),如何合理运用MDT数据辅助无线网络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无线网络规划及优化工作中,基站经纬度是重要的工程参数,同时,在准确的工参基础上
流水线模数转换器(Pipeline ADC)在大量电子通信系统如高性能数字通信系统、高质量视频系统和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这些应用领域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流水线ADC的设计也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进步逐步向更高速度、更高精度、更低功耗和更低电源电压等技术方向发展。这些发展趋势对传统的流水线ADC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流水线ADC设计依赖高增益高带宽运算放大器来实现高精度。本论文介
学位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引发的尾气污染、能源紧缺问题日趋严重,推广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必然趋势。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起到关键推动作用,面对当前补贴退坡的趋势,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放缓。为降低对补贴政策的依赖,针对购车、用车环节进行新能源汽车激励和管理政策创新迫在眉睫。青年群体是潜在购车群体,该群体的新能源汽车选择行为,对我国未来交通结构和汽车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为了使新能源汽车政策效用最大化,探索
在电话会议等多媒体通信系统中,可以通过使用自适应回声消除技术来消除源于扬声器和麦克风之间的耦合回声、保证实时全双工通信的质量。在多人参会的情况下,多通道的声学回声消除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十分良好的空间定位效果,给参会者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立体声回声消除技术并非简单的单声道模型的扩展,其理论与实践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另外,随着用户对声音质量要求的提高及硬件技术的发展,立体声回声消除算法(SAEC
学位
过去的几十年中,移动通信已逐渐演变成为支撑全行业、全社会运行的万物互联信息基础设施,然而随着无线网络持续致密化与异构化,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将面临许多信任危机与挑战。现有无线通信网络架构的极端化信任模式使得无线网络资源割裂化严重,大规模资源无法合理共享与高效利用,网络中诸如访问控制、数据交换、隐私保护、身份认证等方面的安全风险更加剧了网络信任危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区块链技术,依靠其特有的属性能够在对
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和种类持续增长,生成的数据达到了泽字节(ZB)规模,传统的分析方法是将数据加载到具有强大计算和存储能力的集中式云数据中心。但云计算难以满足实时性高的应用需求,将大数据中继到远程云数据中心还可能导致网络拥塞,因此业界提出将边缘计算作为云计算的辅助,通过在网络边缘提供计算和存储数据的能力来降低时延和缓解网络拥塞,并引入软件定义网络(SDN)以期解决云边协同系统中内部交互复杂和云边数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终端持续增长,新的应用场景和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技术成为实现高速率通信、海量设备连接和超低时延的必需方案。多天线和毫米波通信是5G的两大核心技术,毫米波通信可以使用大量空闲带宽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吞吐量,多天线技术可以通过波束赋形有效补偿毫米波通信面临的高传输损耗,两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