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对赤铁矿和石英浮选及泡沫性能的影响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40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矿石作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原料,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铁矿石储量丰富,但开采和回收方面存在一些难题,赤铁矿作为主要铁矿石之一,对其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阳离子反浮选工艺是选别赤铁矿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存在泡沫黏、难以消泡等问题,因而没有被国内外多数选厂采用。本论文选取石英和赤铁矿纯矿物为研究对象,选用十二胺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阳离子捕收剂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四种阴离子捕收剂组合使用,在组合捕收剂体系中探讨捕收剂种类、pH值、质量比、抑制剂用量等因素对矿物浮选行为以及泡沫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实验室自制的起泡试验装置,分析不同条件下两相及三相泡沫的性能。借助旋转黏度计,从试验角度分析了黏度与泡沫的稳定性的关系。以期通过阳离子捕收剂与阴离子捕收剂组合使用的方式,在保证浮选指标的基础上,降低阳离子捕收剂泡沫的稳定性,为克服阳离子捕收剂浮选工艺的泡沫问题、微细粒级赤铁矿的浮选提供一定的参考。赤铁矿与石英的单矿物浮选结果显示,在十二胺和阴离子组合捕收剂体系下,不同捕收剂对石英浮选的最佳pH值有所差异,赤铁矿则集中在中性至弱碱性条件下回收率较高。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阴离子组合捕收剂体系下,不同捕收剂对石英和赤铁矿的回收率均在中性附近达到最高值。捕收剂用量试验表明,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加,不同组合捕收剂体系对石英和赤铁矿的回收率都呈现出先增大后保持不变的趋势,但不同体系对石英和赤铁矿回收率达到最高值时的用量有所差异。质量比试验表明,各捕收剂体系条件下,不同配比对石英和赤铁矿的回收率规律不一,最佳配比均为2:1。在不同组合捕收剂体系下,抑制剂对石英的回收率基本无影响,赤铁矿的回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十二胺、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分别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组合使用时,浮选指标较单一阳离子捕收剂好。在此基础上,采用这两种组合捕收剂进行了石英和赤铁矿的混合矿浮选试验。结果发现,十二胺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组合使用时,精矿铁品位为45.71%,回收率为86.98%;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组合使用时,精矿铁品位为48.99%,回收率为87.07%,两种组合捕收剂的浮选指标均优于单一十二胺和单一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浮选指标,且与单矿物浮选结果一致。两相泡沫性能试验表明,十二胺和阴离子捕收剂体系下,各组合捕收剂在中性pH值附近起泡能力较弱,泡沫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较高,且不同捕收剂的这两种性质受pH影响程度不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阴离子捕收剂体系下,不同捕收剂的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随pH的升高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各组合捕收剂体系中,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升高,泡沫稳定性基本呈现逐渐升高或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结合纯矿物浮选指标较优的条件,即pH值为7,捕收剂用量为0.05%的条件下,十二胺十二烷基磺酸钠组合使用(质量比2:1)时,相比十二胺单独作捕收剂,泡沫半衰期从40s降低到了11s,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组合使用,相同条件下,泡沫半衰期由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单组作捕收剂时的40min降低到了6min,两种组合捕收剂均可以缓解阳离子捕收剂单独使用时存在的消泡难的问题。三相泡沫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除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组合使用时,加入石英和赤铁矿都会降低组合捕收剂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其余各组合捕收剂体系中,加入石英和赤铁矿基本均会提高捕收剂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捕收剂用量越高,影响越明显,且石英对捕收剂泡沫性能的影响始终高于赤铁矿。黏度与泡沫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加,黏度先逐渐增加后变化较小,这与泡沫稳定性结果一致。说明在捕收剂用量试验中,黏度是影响泡沫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随着pH值的升高,黏度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这与泡沫稳定性结果相反。表明在pH值试验中,黏度不是影响泡沫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针对电弧增材制造硬、软件匹配困难、缺乏电弧增材路径规划特定软件以及成形精度低等问题,从电弧增材系统搭建、数值仿真、焊道成形质量等角度进行研究,筛选最优焊接模式、工艺参数及扫描策略,以此满足制件成形质量高的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采用工业机器人(ABB IRB1410)配合焊机(Fronius CMT TPS3200)为主体构建增材硬件系统。在Cura开源软件输出的切片数据结果的基础上,利
硫化铜镍矿作为主要镍金属的主要提取矿物,其分选难度也是越来越高。经大量实践结果表明,提高磨矿产品易浮粒级产率可以有效的提升铜镍精矿浮选指标,且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提升效果明显。本文根据新疆亚克斯黄山硫化铜镍矿的矿石力学性质、各阶段磨矿产品粒度特性、浮选精矿指标等条件,结合原矿中镍、铜矿品位,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镍、铜精矿铜回收率与磨矿多因素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实验室试验研究得出最佳初装磨矿介
黄铁矿热电性是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及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指示意义和应用效果明显。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该方法是否能应用于热液型铜矿床的成矿过程和勘查实例尚较缺乏,原位测试黄铁矿热电性仍需探索,以及黄铁矿热电性数据离散的量化处理等。滇中禄丰和尚洞铜矿床是滇中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代表矿床之一,显示出构造控制热液脉型矿化、存在宏观地质条件差异小的特点,致使深部找矿难度大,勘查效果差等
青山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矿集区威宁-水城成矿亚带中部,是带内典型铅锌矿床代表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和岩性组合双重因素控制。为了理清矿床构造控矿机制,有效进行深部找矿预测,本文综合采用大比例尺控矿构造精细解析、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构造地球化学勘查等技术手段,系统开展矿床构造控矿机制与找矿预测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和成果。(1)通过矿区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鉴定和分期配套,识别出矿区内存在4类构造体系:早
本文研究对象个旧风流山矿段34号矿体中,由于花岗岩蚀变带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力学性质差,导致巷道围岩普遍出现了较大变形,对巷道的稳定性及矿区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威胁。为了解研究区巷道具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在研究区选取了三条不同中段的巷道并对巷道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变形情况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对不同岩组采样并进行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以《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为分级标准对研究区巷
由于光伏产业的驱动,金刚线切割工艺成为目前主流的硅片切割方式,在其切割过程中约有30%-40%的晶体硅以粉末状态进入冷却液形成金刚线切割硅废料(DWSSP),资源浪费的同时导致硅片成本增加,并造成一定环境负担。本课题以DWSSP为原料电磁熔配制备铝硅合金,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具有重大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DWSSP进行元素和物相分析。结果示出
钛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钛铁矿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是大部分呈现出贫细杂的特点,选别效率较低。随着开采力度的加大,矿石的嵌布粒度明显变细,使得有用矿物难以回收;并且钛铁矿与脉石矿物的伴生也愈加复杂,导致有用矿物的品位越来越低,这是目前钛铁矿选别中的主要难题。本论文以伊朗某钛铁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矿样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矿石性质对选矿工艺进行深入探索
大地电磁测深法(MT)是一种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它利用天然场源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电性结构。以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大地介质中的衰减程度不同为基础,大地电磁法能够探测到由浅至深的地下介质电阻率信息。MT因使用天然场源,具有设备轻便,探测深度大,频段范围广,不受高阻层屏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能源勘探和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中。然而,大地电磁测深法中的静态效应是客观存在,无法避免的,会使得反演结果产生虚假异常,增加了
岩溶是非常复杂的不良地质体,其存在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往往难以发现和查清,对土木工程而言,岩溶发育往往是不利因素之一,岩溶区也是地质灾害事故的多发区。现阶段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西南地区岩溶勘探工程上运用的较多,但由于此地区的地形地貌较复杂、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不均及岩溶发育位置形态不规则等情况,导致高密度电法勘探难度剧增,其反演结果复杂多变,而且实际勘探过程中,各种参数的不同选择也会对探测及成图的分辨率
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地槽褶皱区右江地槽褶皱带西缘,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俯冲碰撞欧亚板块相连接的部位,是环太平洋巨型锡矿带锡矿盛产地之一。本文选择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内具有代表性的断裂构造,从几何学、动力学、运动学对断裂进行构造解析,并通过研究断裂旁侧的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判定断裂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及其转化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矿田构造体系与不同期次所形成的构造运动进行研究,确立了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