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CT碘图联合临床特征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评估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ong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术前双能CT碘图联合临床特征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旨在为临床外科医生是否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7月一2020年6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术前行颈部双能CT扫描,病检确诊为PTMC且均行CLNM清扫的165例患者。以病检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CLNM组和无CLNM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颈部CLNM分为CLNM组(79例)和无CLNM组(86例)。分析PTMC患者临床特征(性别、年龄、BMI、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病灶CT形态学特征(多发病灶、结节最大径、形态不规则、甲状腺边缘接触、微钙化、增强后边界模糊)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测量动脉期和静脉期PTMC实质成分和同层面颈内动脉的碘浓度(IC)及CT值,计算动、静脉期病灶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和标准化CT值(NCT值),比较2组间动、静脉期IC、CT值、NIC和NCT值的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特征、CT形态学征象及双能CT定量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利用二元Logistics回归联合ROC曲线分析得到临床特征联合形态学、双能CT定量参数预测CLNM的诊断效能。[结果]1.PTMC发生CLNM临床特征分布及诊断效能基本临床资料中,性别、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二者诊断效能较低,AUC值分别约0.584和0.562;而BMI、桥本氏甲状腺炎无统计学差异。2.PTMC原发灶形态学征象与CLNM的分布及诊断效能CLNM与多发病灶、结节最大径、形态不规则、甲状腺边缘接触相关,AUC值依次为甲状腺边缘接触(0.695)>多发病灶(0.625)>结节最大径(0.586)>形态不规则(0.564)。而与微钙化、增强后边界模糊无关。3.PTMC原发灶各期碘图定量参数与CLNM的关系及诊断效能CLNM组和无CLNM组的动脉期和静脉期碘图定量参数比较结果显示,PTMC病灶IC、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N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NM组NIC及NCT值高于无CLNM组。其中,动脉期NIC诊断效能最大(AUC 0.822),特异度动脉期NIC最好(90%),灵敏度静脉期NCT值最高(71%)。当动脉期NIC>0.36时,提示颈部增大的淋巴结发生CLNM的可能性高。4.PTMC临床特征联合原发灶形态学特征、定量参数预测CLNM的效能性别、年龄、多发病灶、结节最大径、形态不规则、甲状腺边缘接触联合动、静脉期NIC及NCT值预测CLNM的AUC为0.908,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75.1%。[结论]1.男性、年龄<55岁、多发病灶、结节最大径较大、形态不规则、甲状腺边缘接触者更易发生CLNM,但不推荐单独作为预测CLNM的指标。2.动、静脉期NIC及NCT值可作为PTMC发生CLNM的预测指标,且动脉期NIC预测特异度较高,当NIC>0.36时,提示颈部增大的淋巴结发生CLNM的可能性高。3.临床特征(男性、年龄<55岁)、病灶CT形态学特征(多发病灶、结节最大径、形态不规则、甲状腺边缘接触)联合双能CT碘图定量参数(动、静脉期NIC及NCT值)预测CLNM的诊断效能最优,发生CLNM转移机率最大,能为临床外科医师是否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供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目 的]本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E3泛素连接酶RNF165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抑制,并且初步阐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乳腺癌诊断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方法]1、使用甲基化抑制剂(地西他滨)对乳腺癌细胞株处理不同时间梯度(48 h和72h)检测RNF165表达情况。2、运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验证RNF16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HCC1806和MDA-MB-231迁移的影响。3、在过表达RN
[目的]肺癌多发结节的检出率日益增高,准确地区分多原发肺癌或肺内转移癌是临床面临的难题。本研究拟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探索同时性多结节肺腺癌病灶间的克隆起源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例同时性多结节肺腺癌患者。采集手术切除的多结节肿瘤组织样本及自身远端正常肺组织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多发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作为恶性程度高、异质性强和预后较差的一类乳腺癌亚型。目前化疗仍是TNBC的主要药物治疗措施,化疗药物可以促进BCSC的富集从而导致化疗耐药和疾病复发,BCSC的存在对TNBC的治疗来说是重大挑战。所以,靶向调控BCSC的分子或信号通路分子来消除BCSC将为TNBC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我们前期发现GABRP在TNBC中特异性高表达,同时GABRP高表达的TNBC患者总体生存期差,另
[目的]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了ING3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乳腺癌分期、分子分型、绝经状态、年龄、病理学分型等)的相关性;通过生存分析,探讨ING3 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我们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中过表达ING3基因,研究ING3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增殖能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最后通过GSEA分析,对ING
[目 的]验证MYO1B在食管鳞癌组织是否存在突变及异常表达;确认MYO1B是否参与调控食管鳞癌增殖、侵袭、转移、耐药等肿瘤的生物学过程;预测MYO1B调控的下游基因及信号转导通路,并阐明相关调控机制;阐明MYo1B的对食管鳞癌的临床重要性,为食管鳞癌发现生物标记物和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1、运用cBioPortal、Oncomine、GEPIA等公共癌症数据库,检索目标蛋白(MYO1B/S
[目的]通过比较行常规经鼻蝶复杂类型垂体腺瘤切除术和神经导航下经鼻蝶复杂类型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激素恢复正常率、肿瘤切除程度、是否术后脑脊液漏、是否颅内感染、是否术后尿崩等指标,分析神经导航系统应用于经鼻蝶复杂类型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优缺点,为经鼻蝶复杂类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7月1日至2
[目的]应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型PEEK假体修复重建不同部位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观察其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为不同原因造成骨缺损的患者采用3D打印PEEK假体修复重建提供临床使用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骨外二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行3D打印PEEK假体植入手术治疗的原发骨肿瘤患者资料共11例,男性5例(45.5%),女性6例(54.5%)。年龄范围
[目的]探讨术中导航技术对原发性肝癌手术的应用价值,对其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关于原发性肝癌手术中应用术中导航技术的所有发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检索的各大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检索时间由各大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
[研究背景及目的]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20年我国约有81.5万的新增肺癌病例,死亡约71万人,最新癌症数据显示肺癌依然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肺癌病例中占比超过80%,其中肺腺癌是主要的亚型,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肺腺癌患者对治疗的获益程度体现出巨大的差异,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存预后。本研究旨在对肺腺癌患者的
[目的]结肠癌(Colon cancer,C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种针对结肠癌和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常用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检测分子标记物,目前应用CEA在我国临床术后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的情况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性和参考价值,但对于术前CEA处于正常水平的患者,与其总平均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