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花叶病毒在本氏烟和二穗短柄草上侵染系统的建立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disease,SMD)是严重危害甘蔗生产的病毒性病害,在全世界甘蔗产区普遍发生,造成甘蔗的大规模减产。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是甘蔗花叶病的主要病原物之一,它在与寄主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衍生出多种致病力有差异的株系和分离物,目前通过传统育种和由病毒自身基因介导的转基因抗病(pathogen-derived resistance,PDR)技术难以得到稳定、广谱的抗花叶病甘蔗种质。要找到新的分子改良靶点必须先要了解SCMV的侵染机制。然而SCMV侵染甘蔗的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多种寄主因子和病毒编码的蛋白互作,目前对其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甘蔗生长周期长,基因组较为复杂,在甘蔗上进行基因功能验证比较困难。鉴于此,本研究选择了本氏烟和二穗短柄草这两种模式植物,探究SCMV是否能对其造成系统侵染。主要方法和结果如下:(1)使用RT-PCR方法对福州地区几个甘蔗田主要杂草种类进行SCMV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19种杂草样品中有12种扩增到目的条带,PCR产物测序结果证实感染的为SCMV;且能感染SCMV的杂草中,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均有;说明SCMV的自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在选择研究SCMV侵染机制的模式植物时既可以选择单子叶植物也可以选择双子叶植物;(2)用感染SCMV-FZ分离物的毒源叶片人工接种二穗短柄草和本氏烟的幼苗,2周后通过RT-PCR在这两种植物的接种叶及上位叶均扩增到目的条带,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样品中的病毒与毒源叶片中一致;DAS-ELISA检测结果也均呈阳性;对接种后的植株进行症状观察,发现接种后4~8周部分本氏烟出现系统花叶、叶片皱缩或发黄萎蔫等症状,二穗短柄草叶片出现点状失绿症状。用检测呈SCMV阳性的本氏烟和二穗短柄草的上位叶去回接健康的甘蔗组培苗,2周后通过RT-PCR和DAS-ELISA在甘蔗上位叶检测出SCMV,1~2月后,有一部分甘蔗出现了花叶症状;(3)克隆获得了本氏烟和二穗短柄草的eIF4E1、eIF4E2基因,分别命名为Nb-eIF4E1、Nb-eIF4E2、Bd-eIF4E1、Bd-eIF4E2。其中,Nb-eIF4E1 的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 669 bp,编码 223 个氨基酸;Nb-eIF4E2的ORF长度为603 bp,编码201个氨基酸;Bd-eIF4E1的ORF长度为645 bp,编码215个氨基酸;Bd-eIF4E2的ORF长度为624 bp,编码208个氨基酸;以感染SCMV的甘蔗叶片为材料,克隆了SCMV-VPg基因,序列长567bp,编码189个氨基酸。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 hybrid system,Y2HS)验证了 SCMV-VPg与Nb-eIF4E1、Nb-eIF4E2、Bd-eIF4E1、Bd-eIF4E2 的互作关系。结果显示,Bd-eIF4E1、Bd-eIF4E2、Nb-eIF4E1 与 SCMV-VPg 互作强烈,Nb-eIF4E2 与 SCMV-VPg 有微弱的互作。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在模式植物本氏烟和二穗短柄草上实现了 SCMV的系统侵染,为进一步了解SCMV在甘蔗中的侵染机制以及分离并验证与SCMV互作的寄主因子提供了实验体系,为创制抗花叶病甘蔗种质材料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在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基础饲料中添加海带粗多糖,以研究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对肝脏和脾脏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800尾珍珠龙胆石斑鱼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普通饲料,试验组为添加0.5%海带粗多糖的试验饲料,试验持续60d。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择100尾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测量(体重、增重率、日增重、尾绝对增重、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每组随机选择24尾石斑鱼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通常蜜蜂按照日龄承担生理上最适宜的工作,工蜂羽化出房后的2-3周从事巢内工作,如哺育幼虫、造脾、酿蜜,此后转为巢外工作如采蜜、采粉和采水。嗅觉影响着蜜蜂交尾、哺育和采集等行为,对蜂群的繁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蜜蜂触角上分布着大量的嗅觉感觉器,能感知挥发性分子、气味和激素等,因此是蜜蜂重要的嗅觉器官。虽然有学者对工蜂、蜂王和雄蜂触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蜜蜂嗅觉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金针菇作为典型的低温型变温结实性食药用菌之一,能够在寒冷的冬天正常出菇,但目前其低温应答机制还不清楚。本课题基于实验室已完成的金针菇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结果,根据酿酒酵母的HOG-MAPK通路的研究报道,依托于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了金针菇中能够应答低温胁迫信号的HOG-MAPK途径,以期能揭露金针菇需要低温诱导出菇的机制。更为进一步改良金针菇品种,降低其工厂化栽培消耗能源,提供分子方面的帮助。实
中国是世界上人类文明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作为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以无数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作为载体的灿烂文化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其中文化景观更是如耀眼的明珠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在城市改造和城市化进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景观如何处置的问题。文化景观保护与新城市建设在诸如用地、用途、风貌等方面必然产生冲突,文化景观不可能也无必要全数保留,全面修复。本文从中国城市改造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讲与学生学、学习状态、形式及照顾全体学生等问题。基于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本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初衷,提出了"‘热炒热卖’教学法"。"‘热炒热卖’教学法"借助教育技术手段,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热炒热卖’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释疑与检查,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颠覆性重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
运用文献分析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教学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技术技能、课堂满意度及学生的体育品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实验后无明显变化。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可以促进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市场上茶饮料众多,却存在着开发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品质参差不齐,质量不稳定等情况,这不仅阻碍了茶饮料市场的发展,也影响了消费者对茶产业的期望。乌龙茶叶和乌龙茶浓缩液是乌龙茶饮料最基本的原料,烘焙工艺和浸提工艺是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对乌龙茶饮料的品质和理化因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研究基于箱式烘焙和反渗透膜浓缩技术,分析在不同工艺下,茶叶以及茶浓缩液的品质和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定
番木瓜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水果,番木瓜树是具有三种性别分化的被子植物。由于性染色是新生起源的染色体,所以也是研究性染色体进化的模式植物。番木瓜的性别决定是XY性染色体系统:XX染色体型植株为雌株,XY染色体型植株是雄株,XYh染色体型植株是两性植株。番木瓜X染色体和Y染色体(或Yh染色体)序列相似度为85%左右,而Y和Yh染色体相似度为99.6%。番木瓜SVP基因在X染色体上缺失,CpSVPY基因和C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对肉类的需求不断增长,作为畜牧业主要的支柱养猪业在这过程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猪肉的供应不断提高为了迎合国内猪肉消费猪场的需求和增加居民人均猪肉保有量。然而,随着养殖户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饲养规模,越来越多的生猪粪尿污废弃物的产生,直接排放的形式使得养殖场周边环境惨遭破坏,水体的污染更为严重;而政府相关的畜牧业防治政策制定与相关措施的实施跟不上畜牧业扩张的速度,养猪场排放的
荷花是莲科(Nelumbonaceae)莲属(Nelumbo)多年生水生观赏植物,不仅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印度和越南的国花,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世界著名的食用和药用植物。中国是荷花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品种数量超过1000个,占世界荷花全部品种数量的一半左右,为荷花相关科研及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荷花可分为两大类:亚洲莲(N.nucifera)和美洲莲(N.lutea)。亚洲莲花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