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分析方法及应用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ong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认识石油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能够为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加氢工艺的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够解释含硫化合物的成因机理以及热演化和生物降解作用对含硫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有机地球化学理论体系。本论文以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FT-ICR MS)为核心,通过解决不同类型含硫化合物从复杂石油基质的分离以及不同类型含硫化合物的选择性电离等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完善原油中含硫化合物,尤其是极性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分析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将实时电离技术(DART)与电喷雾电离源(ESI)相结合,开发了Spray-DART离子化方法,实现了硫醚和噻吩类化合物的同时电离和选择性检测。通过雾化的方式进样,实现了FT-ICR MS长时间稳定的质谱信号的采集。在正离子模式下,硫醚和噻吩类化合物同时电离,但产生不同的离子形式而得以直接区分。噻吩类化合物主要生成分子离子峰[M]·+,硫醚类化合物在敞开,高温的离子化环境中被氧化为亚砜生成[M+O+H]+离子峰。因此,Spray-DART离子化方法在石油含硫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建立了亚砜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亚砜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利用正离子ESI FT-ICR MS分析石油样品分子组成时,O1S1(Na1O1S1)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且相对丰度一般较高。利用硅藻土萃取色谱法成功将O1S1(Na1O1S1)类化合物与非极性硫化物分离,富集在极性组分中。利用Li Al H4还原反应证实了O1S1(Na1O1S1)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是亚砜。利用+ESI FT-ICR MS揭示了亚砜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亚砜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与原油的地质环境和成熟度有关,不同原油中亚砜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差异很大,但主要以DBE<5的脂肪型亚砜为主。元素数据表明,极性含硫化合物占原油总硫的很大一部分(30%-40%),但以亚砜形式存在的极性硫化合物仅占总硫的一小部分(0.8%-5.7%)。(3)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氨水促电离剂,实现了亚砜类化合物在+ESI FT-ICR MS的选择性电离。亚砜类化合物在+ESI电离时容易缔合形成高丰度的Na1O2S2二聚体。通过CID隔离碰撞实验研究了亚砜二聚体的缔合规律,并讨论了亚砜形成二聚体的微观电离机理。向样品溶液中加入促电离剂氨水不仅能够显著消除亚砜二聚体现象,还能实现亚砜类化合物在+ESI下的选择性电离。(4)综合应用萃取色谱法和甲基化/脱甲基化分离方法,结合加氢脱硫反应,元素分析和高分辨质谱分析,系统表征了委内瑞拉原油中不同类型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根据酸碱性,极性和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原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被分成硫醚组分,噻吩组分,亚砜组分,含硫羧酸化合物组分以及残渣组分。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亚砜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分布特征与硫醚类化合物的基本一致,说明这类化合物可能来自硫醚类化合物的氧化;含硫羧酸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分布特征与原油中硫醚和噻吩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相似,而与羧酸类化合物的差异很大,推测这类化合物可能是硫醚和噻吩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产物。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以硫醚和噻吩形式存在的硫约占总硫的60%左右;而极性硫化物占总硫的很大一部分,但是以亚砜和含硫羧酸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极性硫化物非常有限,不到总硫的8%;还有约20%的极性硫化物的化学结构难以被质谱分析且在加氢脱硫反应中也是最难脱除的组分。因此,这部分极性硫化物的分子组成是未来含硫化合物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其他文献
学位
荧光分析法的发展不仅与仪器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与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息息相关。其中,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毒性小等优点,且易与荧光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荧光显微镜等仪器联用以实现对各种离子、小分子以及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标记和检测,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医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BODIPY类探针摩尔吸光系数大、荧光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
化感作用是化感植物与环境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化感植物通过分泌化感物质进入到土壤中,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分解、再利用等方式,形成新的或者活性更强的化感物质,到达受体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等产生影响,最终达到杀死或者限制该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因而,作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植物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微生物与次生物质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化感植物特有的微生态环境,最终
背景: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诊断慢性肾脏病(CKD)并对其危险分层的关键指标,是药物调整和术前准备的重要参考。GFR估算公式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且不断更新,准确性日渐提高,适用性逐渐普遍,并开始细分适用人群,分别出现了儿童公式和成人公式。然而,在我们前期的研究中,发现这些成人公式并不适合我国老年人。2016年,欧洲Pottel H等学者发起,欧洲多家医疗中心参与,新建了全年龄段(FAS)系列公式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孢子形成的土壤细菌,以能在芽孢期产生对昆虫幼虫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种群有特异毒杀活性的伴孢晶体蛋白为特征,被广泛用于防治农林害虫以及蚊子控制。苏云金芽孢杆菌分离株Bt S2160-1是由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研究所从广西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土壤中分离保存的高效杀蚊菌株,被看作是杀蚊模式菌株Bti潜在的替代菌株。本研究首先对
目的:本研究以L-谷氨酸诱导体外纯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建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体外模型,通过观察疏肝通窍法中药含药血清干预后RGCs凋亡和活性的变化以及筛选RGCs差异表达的mi RNAs,预测青光眼治疗药物发挥作用的靶基因和相关通路,阐明疏肝通窍法治疗青光眼,保护视神经的作用机制。方法:1.原代分离纯化培养SD乳大鼠RGCs。2.L-谷氨酸体外培养RGCs,通过倒置显微镜、CCK
目的:目前临床上用于检测行PCI术患者是否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PMI)的较好指标主要是心肌生物标记物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但这些检测最早也得PCI术后6小时开始才有临床意义,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做到早期预防治疗。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
学位
在城市化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及生态恶化的大背景下,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也来到一个时代分水岭。城市绿地中的人工栽培植物景观已造成资源消耗过高、景观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城市中可自播繁衍、无需过多养护管理同时发挥生态效益的自生植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城市绿地作为支撑生物多样性的载体,也是自生植物的栖息地之一,但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栽培植物,针对自生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分布特征鲜有报道。
近年来,非洲猪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目前威胁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等一系列高致病性高传染性的突发病毒,大面积传播,已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负担。另外,一些潜伏于机体反复感染的乙肝病毒、疱疹病毒等,也持续危害人类健康。病毒根据其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种类型。临床上现行的病毒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案,均因外部因素的限制,如准确性、安全性评估时间较长等,而无法实现病毒的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