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演变与思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50年来,根据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四次大的变革。第一阶段即是从1949-1952年的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第二阶段即是1953-1955年的农业合作社阶段,土地农民所有,互助合作经营。广大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大多数农户家底薄,资金耕牛农具短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民产生互助合作的要求,党中央给予了及时引导和支持。但因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很快便转向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合作社阶段。第三阶段即是1956-1978年的农业高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土地集体所有,集中统一经营。这种土地使用制度兼顾了公平却忽视了效率,而且严重压抑和扼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向前发展,最后终于解体。第四阶段即是1978年至今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土地经营制度否定了那种土地高度集中统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广大农民从过去那种僵化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宽松自由的土地自主经营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回顾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演变的历程,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示:这就是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符合广大农民利益和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经营模式,不断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此,本文从六个方面就如何完善当前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即是:(1)加强农村土地经营的立法工作,确保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的多种经营方式,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3)健全农村土地使用市场,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4)改革和完善农村税费体系,减轻农村土地的社会负担。(5)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6)加强农村土地的使用管理,确保土地的农用效果。当然,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大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电脉冲熔体处理和变质处理技术对铅黄铜铸态组织、铸造性能及切削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确定电脉冲熔体处理可以有效细化铅黄铜微观组织结构,进而改善其切削性能。
紧追权是由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一项国家属地管辖权,是沿海国管辖权的扩大和延伸,是公海自由的一种例外。作为沿海国执行措施中的一项主要手段,紧追权已经有了新的发展。1982
为了提高污水厂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大量学者的研究点都主要集中提高生化单元以及后续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方面,少有对预处理段除砂单元的相关研究。但是,随着氧化沟等不设置初
在化工、能源及机械领域中,工业用加热炉炉内的耐火保温材料经过长时间的高温使用后,容易粉化脱落,漏热严重。以红外热像技术和传热学反问题为基础的热无损探伤方法在加热炉故障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处于一个信息相互关连的网络世界,Intemet的日益普及和Web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MIS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Web技术和数据库
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对多种条件下的两阶段供应链、三阶段供应链模型在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时的数量折扣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求解,并对上述不同条件下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究露意象在唐诗宋词中的意蕴所在,分析诗歌中如何借客观的露表现主观的情意。 一、诗人笔下露自身性状表现出的情感意蕴。第一,珠玉之露传达美感;第二,白露
当前中国还处于由工业社会时代向信息社会时代的转变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新形势下企业在做战略决策时已经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企
证明标准是指法律规定的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的要求。比较现行两大法系国家及我国的证明标准,按其要求的程度的不同,从低到高可归纳为四层:盖然性占优势,排除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