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源-粮食关联视角下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以榆林市为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能源、粮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支撑要素,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近些年来,在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背景下,水资源短缺地区往往面临着能源和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竞争性利用加剧的客观实际。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北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陕西省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基地之一,同时又面临严重水资源短缺矛盾,统筹实现该地区水-能源-粮食协同安全对当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水-粮食-能源纽带关系的角度探寻发展缺水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解析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未来水平年(2025年)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预测,综合考量水、能源、粮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粮食-能源适水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提出榆林市适水产业规模和布局方案,并借助水资源综合模拟与调配一体化模型(WAS)求解基于粮食-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榆林市水资源配置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实体水及虚拟水两个维度解析了榆林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并预测了榆林市2025年不同来水频率下的需水量及可供水量。研究发现在实体水维度,榆林市工业、生活以及生态用水大幅增加;在虚拟水维度,榆林市为粮食及能源虚拟水的净输出区,内嵌于粮食和能源产品的虚拟水流出进一步加剧了榆林市的水资源压力。同时,本文以2018年为现状水平年,依据区域发展规划预测得到2025年榆林市正常来水年份总需水量为14.19亿m3(P=50%),可供水量为14.03亿m3,全市缺水1621万m3,缺水率为1.14%。在干旱年份,2025年榆林市可供水量为13.20亿m3,总需水量为16.12亿m3,总缺水量增加到29217万m3,缺水率为18.12%,研究发现,未来榆林市整体呈现缺水量增加态势。(2)构建了榆林市粮食-能源适水产业优化模型,并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模型以经济效益最大、环境影响最小以及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以可供水量、粮食生产安全线和能源生产能力为约束条件,求解区域粮食和能源适水产业优化布局。优化结果表明,在50%来水年份,榆林市粮食种植面积及能源产量均高于现状年水平,榆林市粮食及能源生产经济效益及工作机会均得到一定提高。在75%来水年份,水量短缺导致粮食面积较现状年大幅缩减,能源产量降低9.95%,但用水效益大幅提高。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提高榆林市经济效益与节水潜力有一定帮助。(3)利用WAS模型提出了榆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本文构建了榆林市WAS模型,并以2018年榆林市实际供用水数据为依据进行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相对误差率仅为0.66%,水资源配置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具备一定可信度。基于该模型,本文模拟得到2025年在50%和75%来水频率下,榆林市总供水量分别为13.70亿m3和12.91亿m3。从用水维度来看,在未来2025年50%水文年榆林市工业生产用水占比将超过农业生产用水,占据榆林市近一半用水总量。而在干旱年,由于可用水量的限制,在适水能源及粮食生产结构下榆林市的能源及粮食生产用水量分别为15364万m3和18848万m3,较平水年用水量分别下降了34.94%和 34.34%。(4)对产业结构优化前后的区域水资源保障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在50%和75%来水年份,榆林市在粮食种植面积及能源产量优化前缺水率分别为1.14%和18.12%,在优化后,全市总体供水满足程度达到100%,各县区缺水率均呈下降趋势。考虑水-能源-粮食关联视角下的水资源优化方案可显著减低榆林市各县区缺水率,提升全市水安全保障水平。
其他文献
随着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建成和运行,一个相应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对于乡镇(街道)社工站社工来说,督导该如何开展?乡镇(街道)社工站督导面临的困境就社会工作而言,督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督",即监督、督促,指的是对社工服务开展和完成情况的监督与管理;二是"导",又可分为对社工具体业务的指导或引导、对社工本身的心理疏导或压力缓解两个部分。督导可以是点对点的,也可以是点对面的。在社工机构中,
期刊
目的: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医疗服务水平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其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以促进两系统均衡发展。方法:以2019年我国城镇化和医疗服务水平状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结合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结果:城镇化和医疗服务水平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其耦合协调度呈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5个地区处于勉强协调和濒临失调状态,26个地区处于失调状态;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较好。结论:我
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建设是对当前国内社会工作发展与经验储备的一次检验,其建设好坏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工作的政府认同度和国民认可度。在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时,我们必须注重积累本土经验,搭建配套的支持体系,从而提高站点服务和专业服务质量。这就迫使社工站必须接受督导服务,以规范站点建设和提升社工专业服务质量。如何优化督导就成为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议题。本文基于湖南省H市乡镇(街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能源需求量激增,全球面临实现以粮食安全为核心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各子系统指标赋权,对2002-2018年协调发展水平和时序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2002-2018年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时间演变中,
学位
介绍了1992~1995年间小麦叶疫病检疫研究的主要结果。研究证实我国局部地区已有叶疫病发生,分离得到了11个小麦链格孢Alternariatriticina菌株,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确定了小麦链格孢的鉴定条件和鉴别标准,发现分生孢子链长度和分枝状况是区分类似种类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病株诊断方法和种子带菌的快速检验方法,后者包括吸水纸培养检验法和GLUZA鉴别性培养基培养检验法。根据研究结果和国外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多维角度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Meta-SSBM和Meta-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度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区)水-能源-粮食绿色静态和动态效率,并运用泰尔指数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技术差距无效率而导致的在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面下的效率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代表潜在的最优技术水平,中部和西
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这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档案工作须适应技术、管理、服务、政策、战略和治理层面的发展变革。医院档案管理要做好工作规划,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资源建设,执行政策调整,提供保障支持,服务国家治理,积极发挥档案工作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档案智慧。
学位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两部门理论模型,采用2008~2019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三种匹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来看,应用人力资本-技术应用匹配的正向经济效应最强烈,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匹配次之,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应用为无效匹配,不利于经济稳增长;异质性分析发现,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分别得益于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应用人力资本-技术应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