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碳负载过渡金属阴极催化剂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6s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等优点的可循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储能系统。设计合成出能降低反应过电位,提高电极反应效率,增强循环稳定性的廉价电催化剂是解决锌-空电池发展应用中所遇问题的关键。研究表明,将过渡金属纳米粒子包覆在石墨烯层或碳纳米管中能够为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带来了非凡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得该类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成为了可能。在材料表面,由碳层包覆过渡金属纳米粒子作为活性位点不仅能够防止纳米粒子团聚,阻止其直接与反应物和电解质溶液接触,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复合材料中的电子传输。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类新兴的多孔材料,其催化活性纳米粒子(NPs)被限制在MOFs的空腔/通道中或被MOFs包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基底和产品的传质和扩散,是制备过渡金属催化材料的理想前驱体之一。本文主要以MOFs衍生的碳包覆过渡金属材料为研究重点,通过限域作用,热解工艺,水热反应等对MOFs衍生材料的形貌,结构和活性位点进行设计与调控,制备高性能长寿命的电催化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发展了一种自下而上的MOFs制备方法,即表面活性剂辅助方法,以合成新型的双金属(Co/Zn)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ZIF),该ZIF在高温热解后仍可保持其正六边形形貌(表示为ZIF-PHS)。经过热解后,最终产品可以被视为封装在氮掺杂的正六边形碳纳米片中的Co纳米颗粒,以及分布在纳米片表面的碳纳米管(CNT)(称为Co-N-PHCNT)。从纳米片生长的碳纳米管对于改善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增强电导率并保持结构完整性,而且可以通过封装的Co纳米颗粒促进活性部位暴露。二维(2D)ZIF衍生的纳米片结构可以在活性位点和具有较小扩散势垒的底物分子之间提供有利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有效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此外,碳纳米管的独特缠结和大孔特征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电子的快速传递途径和反应中间体的良好吸收,为使材料表现出高电导率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使材料呈现出大的比表面积,极大地促进了催化活性。此外,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合表明,Co纳米颗粒与附近的N原子具有共生关系。以此方式,这种独特的片材衍生的碳纳米管结构与作为活性位点的Co-N-C部分中Co和N之间的强共价键协同作用,赋予该材料出色的双功能电催化活性(E1/2≈0.89V)和长期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使用Co-N-PHCNTs作为空气电极的可再充电锌-空气电池表现出高峰值功率密度(≈125.41 m W cm-2,电流密度为≈130m A cm-2),低的充放电间隙(在5 m A cm-2时约为0.796 V)和长期稳定性(在5 m A cm-2时超过673 h)。(2)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MOFs制备方法,即一种具有温度限制效应的合成策略,用于制造新型的二维双金属(Cu/Zn)沸石咪唑酸盐骨架材料,该材料呈现出超薄的纳米片形貌(表示为铜/锌ZIF-UNS)。通过热解单个前体,可以获得最终产品,可以将其视为封装在超薄碳纳米片中的Cu纳米颗粒(标记为Cu-N-UNS)。封装结构中超薄碳层的存在,不仅防止了过渡铜颗粒的聚集,避免了与反应物和电解质溶液的直接接触,而且缩短了活性过渡金属与碳表面之间的电子传输路径。此外,这种合理设计的超薄碳层包封的纳米颗粒结构可以增强Cu-N-C部分中Cu和N之间作为活性位点的坚固的共价键,使该材料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E1/2=0.898V)和长期耐久性。此外,使用Cu-N-UNS-2:1作为空气电极的一次锌-空气电池可以在放电过程中实现高峰值功率密度(Wmax=134.7 m W cm-2)和良好的稳定性(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连续放电90h以上)。(3)发展了一种通过水热法在2D MOFs上生长超薄MoS2纳米片的新方法,合理利用了在二维MOFs衍生碳载钴纳米颗粒与MoS2纳米片产生协同作用的同时,二维基底材料上负载纳米片的形貌更是充分暴露了MoS2边缘,增加了其与反应物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制备了一种Co MoS结构新型催化材料催化材料(Co MoS@CNS)。当其作为锌空气电极阴极使用时更表现出高电功率和长充放电寿命(电流密度≈350m A cm-2时为247.5m W cm-2;充放电电流密度5 m A cm-2下,稳定运行148个小时)。
其他文献
在当前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多领域研究为基础的机器学习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既是当前一个热门的研究问题,也能够为投资行为和监管政策等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随着中国证券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成为国民投资十分重要的领域,有越来越多学者围绕着这一投资市场展开研究。因此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选取了2015年1月5日至2019年12月29日10个中证行业指
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多孔碳材料由于其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电导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低廉的成本,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存储与转换、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持续改进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开发新的制备方法、降低生产过程污染与成本,将有效缓解上述能源与环境压力。目前多孔碳材料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孔结构的精准调控和探索多孔碳的新型合成方法。近年来研究者们已经开发出多种多孔碳材料,但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剧,城市中心高楼林立,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道路交通越来越拥挤,致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贡献者。城市风环境作为城市微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大气污染物扩散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了解城市风环境的特点,研究大气污染物在城市空间中的扩散分布规律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城市街谷为研究对象,从街谷高宽比与建筑立面构件入手,研究短街谷(L/W<4)和长街谷(L/W
随着近十几年对CRISPR系统展开的广泛研究,CRISPR-Cas9系统已成为目前普及率最高的基因编辑工具,在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中都有成功编辑的报道。然而,该系统在微藻中转化效率低下,假阳性率过高,目前仅在衣藻、三角褐指藻、微拟球藻和裸藻中有成功的例子,开发一套成熟高效便捷的基因编辑策略对微藻的深入研究毫无疑问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模式生物硅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
燃料电池和锌-空气电池等能源储存与转换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中动力学过程缓慢的氧电极反应通常依赖价格高昂的贵金属催化剂,由此导致的高成本问题是阻碍这些技术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原因。氮掺杂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成为代替贵金属催化剂最有潜力的候选材料之一。本文旨在开发高性能氮掺杂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并研究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
裸藻是独特的具有动植物双重特性的单细胞藻类,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裸藻对高盐、低p H、营养贫瘠、重金属污染等极端环境适应性强,但其拥有强大环境适应性的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在CM培养基(对照组)里分别添加巴龙霉素(Paromomycin,PRM)(1μg m L-1、5μg m L-1、25μg m L-1)、氯化钠(Na Cl)(1%)、氯化镉(Cd Cl2)(0.5 m
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和使用造成了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开发高效、绿色、友好的可持续新能源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挑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新型燃料电池效率高、排放低、能量密度高,是一种可持续的先进能源技术。在这些燃料电池中,阴极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的动力学性质十分缓慢(比阳极反应慢六个或更多个数量级),限制了电池的性能,从而影响了它的
过度消耗的化石燃料和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引起了人们对发展新能源的极大关注,人们致力于寻找环境友好型可持续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但是这些绿色能源却受到地理环境、人文因素、设备等条件因素的制约,不利于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广泛开发和利用。因此研发新型高能量的能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电催化剂是下一代可再生能源系统如水分解,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核心,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催化
乳糖是乳制品的重要组成原料,其相态转变会引起乳制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进而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货架寿命,例如乳粉或豆乳粉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粉体结构塌陷、结块、风味散失以及相分离导致的溶解速率缓慢等均与乳糖的相态变化相关,因此,了解乳糖的相态转变机理对干燥乳制品加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发现α-和β-乳糖及α-乳糖一水合物晶体结构的分子振动会受到异构化和水分子存在的影响。基
目前正在使用的化石能源在地球上储量有限,并且是不可再生的,人们基于对化石能源过度消耗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的担忧,已经开发了各种用于存储和转化能源的新技术。锌-空气电池和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实用技术之一。然而,由于多电子转移过程以及氧还原反应(ORR),氧析出反应(OER)和氢析出反应(HER)的动力学缓慢,因此非常需要开发先进的电催化剂来减少反应的过电势,加快反应动力学和提高转换效率。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