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家畜血吸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0085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血吸虫防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消灭血吸虫。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是中国最严重的血吸虫病疫区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沅江市于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9年达到血吸虫传播阻断标准。为更好地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本文对沅江市近10年的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内容:1、面上监测,每年5-6月,组织各乡镇对区域内存栏牛羊进行血吸虫粪检,检测方法为毛蚴直孵法;2、点上监测,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对南大膳农业部纵向观测点范围存栏的牛羊进行血吸虫粪检,检测方法为毛蚴直孵法;3、野粪调查,2015-2019年,每年4月和10月,选择放牧牛羊较多5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放牧家畜较多的2处的外湖洲,每处采取野外新鲜牛粪样品30份左右,集中在观测点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毛蚴直孵法;4、钉螺调查,2010年-2019年,每年春季用抽样的方式对钉螺情况进行调查,对获得的钉螺进行鉴别,统计死螺和活螺的数量,对活螺进行解剖,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活螺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从时间流行特征看,2011-2019年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感染率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3.33%下降至在2016年的0%,此后没有再发现阳性家畜;每年的春秋两时段,秋季家畜血吸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春季;从空间流行特征看,距沅江市区离较近的乡镇、距离大堤或者外湖洲较远的乡镇家畜感染率较低;从种群分布看,羊的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低于牛的血吸虫感染率,不管是黄牛还是水牛,小于3岁的幼龄家畜血吸感染率明显高于3岁龄以上的;从钉螺调查情况看,沅江市阳性螺面积由2010年的28hm~2下降至2010年0hm2,此后再未查到阳性钉螺,沅江市有螺面积主要分布在垸外达44587.33hm~2,而且近10年来垸外钉螺面积未减少。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调查从家畜血防队伍建设、家畜传染源控制措施、人群传染源控制措施、钉螺控制措施、可能影响血吸虫防控的洞庭湖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调查发现通过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血吸虫感染率持续下降;血吸虫疫情处于历史最低,家畜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垸内钉螺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形成了血吸虫病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综合治理项目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发现沅江市血吸虫防控任然面临较大挑战:钉螺滋生环境复杂,垸外钉螺难以消除;动物传染源依然存在;人群高危行为不能杜绝,存在感染风险;血吸虫低流行下,新的防控模式尚未建立,消除血吸虫的技术和策略尚待研;防控机构、人员青黄不接。结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各项血防措施的持续推进,沅江市血吸虫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人和家畜血吸虫感染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有螺环境将长期大面积存在,保虫宿主无法消灭甚至种群数量还会增加,血吸虫传播途径无法彻底阻断,消灭血吸虫的任务依然艰巨,血吸虫疫情反弹风险很高,而且将持续较长的时间。因此对血吸虫防控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做好继续打持久战的准备。建议加强监测,精准防控;持续巩固牛羊淘汰成果;及时调整传染源管控对象;调整钉螺控制区域;加强法制建设推动血吸虫防控;加强家畜血防队伍和能力建设。
其他文献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HNL)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临床少见,表现多样化,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给患者带来极大恐慌。该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可导致病情复杂,若未能及早诊断及治疗,可危及生命。现临床遇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例1例,将其诊
本文为了找到2种作物不同品种的光谱特征差异及其SPAD值最佳估测模型,以早籼稻和秋玉米的不同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ASD Field Spec 3地物波谱仪采集的光谱数据和SPAD-502 plus叶绿素仪采集的叶绿素相对值,对进行水稻和玉米SPAD值与其一阶微分光谱和光谱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2种作物不同品种的敏感波长和相关性最大的光谱参数,以此作为自变量,构建早籼稻和秋玉米各个品种的SPAD值
传统发酵辣椒是湖南特产,湘菜主要调味料之一,微生物种类丰富,酱香味浓,但发酵周期长,质量不稳定,微生物共酵生香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前期传统发酵辣椒不同发酵阶段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发酵辣椒不同发酵阶段的优势、产香微生物进行了分离,为蔬菜复合发酵剂的开发提供了菌株;采用RNA-seq技术对优势、产香微生物香气物质合成途径展开了研究,从转录组水平揭示了优势、产香微生物典型香气物质代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小学校园环境已逐渐引起国家的普遍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小学校园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学场所,同时也是“寓教于乐,健康成长”的公共生活环境,让孩子真正的走出教室,体验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课堂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从目前国内的小学校园来看,大部分还停留在功能分区、交通枢纽、建筑单体的设计上,对小学校园环境色彩重视度不足,存在色彩单调、老旧、噪乱等问题。因此,研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来,我国偏远山区村镇产业发展与振兴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了持续关注。湖南山区面积广泛,占全省总面积的66%以上,其中湘南地区80%以上都是山区,其村镇地理环境具有典型性。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村镇规划往往忽视了山区产业发展与村镇景观环境的相互协调,而湘南山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本文
目前,枸橼C-05(Citrus medica L.)是已鉴定的抗溃疡病唯一柑橘属种质。为探究枸橼C-05抗性遗传规律,本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重悬缓冲液对不同生长期的柑橘溃疡病菌的增殖影响,筛选的重悬缓冲液和合适的生长期为人工接种溃疡病,准确评价枸橼种质及枸橼杂种后代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抗性反应提供了基础。利用活体注射接种,进一步评价了前期得到的65株沙田柚和枸橼C-05杂交苗极抗植株的抗病性。由于枸橼
缺铁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一种常见的逆境胁迫,通常造成水稻减产以及谷物铁离子含量过少。相对于治理缺铁胁迫的传统手段,生物方法环境友好且易于推广,具有很大的价值。实验室前期筛选出一株水稻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OsiSh-2,该菌在缺铁环境中能够高效摄取铁,因此能够通过竞争铁元素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本论文以OsiSh-2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缺铁情况下对宿主水稻生长的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真菌病害。利用抗瘟水稻品种防治稻瘟病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快,招致抗性易“丧失”;应用人工合成杀菌剂防控稻瘟病虽是目前主要手段,但杀菌剂对环境和食物安全问题仍令人担忧;利用活体生防微生物防治稻瘟病能克服它们的一些不足,因此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开展了稻瘟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抑菌谱和室内防效测定等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艺术介入乡村是复兴乡村的一种新的方式,并且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乡村建设的一种潮流形式。当前,世界艺术介入乡村处于新兴起步阶段,特别是在艺术介入与乡村景观的融合性问题上仍有所欠缺。所以,只有探索到艺术介入乡村的景观融合性模式,才能更好地让它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找到在艺术乡村建设过程中优化的景观融合性模式,为艺术介入给乡村的持续赋能提供可能。由于本人读研期间曾交换波兰学习,经导师建议,做中波艺术介入乡村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以及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更加能够体验乡村亲近自然的房车露营旅游方式,房车营地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成为当下最重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如何建设符合乡村休闲特色的房车营地为游客带来有价值的体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做好营地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为房车旅游提供场所,成为新型旅游形势下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房车营地的规划设计为主要切入点,结合乡村休闲旅游的大背景,对国内外几个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