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还原菌介导下施氏矿物的转化过程及砷的环境行为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190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氏矿物广泛存在于存在低pH、富含硫酸根和铁的环境中,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具有同构性,较易被砷(As)负载。然而,当环境条件改变时,施氏矿物发生矿相转变,原本负载于矿物中的As很可能会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对周围的环境带来风险。为了解此矿物相转变过程及在此过程中As的环境行为,本研究采用化学快速法合成了施氏矿物和含砷施氏矿物,考察其在9,10-蒽醌-2,6-二磺酸(AQDS)及硫酸根还原菌(Desulfosporosinus meridiei sp.nov.,以下简称DSM)共存的体系中,DSM对矿物的厌氧还原作用,及AQDS对此过程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究AQDS对DSM介导下施氏矿物相转变的影响。将AQDS、纯施氏矿物及DSM放在一个体系中共培养,对照组为未添加AQDS的体系,培养周期均为18 d,取样过程在厌氧操作台中进行。通过对溶液的理化性质的分析可知:AQDS的加入加快了体系达到还原环境的时间,Fe2+先于S2-被检测出来,溶液中可检测出更多的SO42-;通过对反应18 d后的矿物进行扫描电镜(SEM)分析可知,两个体系中的矿物的外表形貌均由圆球状转变为鳞片状;通过对反应18 d后的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可知,两个体系中新形成的矿物均包括蓝铁矿、硫化亚铁以及S~0等。进一步对反应18d后的矿物进行穆斯堡尔谱分析可知添加了AQDS的体系中施氏矿物发生完全相转变而未添加AQDS的体系中还有50%未发生相转变的施氏矿物。该研究表明AQDS可改变体系中的电子传递模式,促进施氏矿物发生完全相转变。(2)探究不同SO42-浓度对DSM介导下含砷施氏矿物(As-Sch)的相转变及砷的环境行为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可溶性SO42-、含砷施氏矿物及DSM放在一个体系中共培养,对照组为未接种DSM的体系,培养周期均为70 d,取样过程在厌氧操作台中进行。通过对溶液的理化性质的分析可知:DSM以乳酸为电子供体,SO42-为电子受体,将SO42-还原为S2-。S2-还原As-Sch后,溶液中SO42-、Fe2+、As(Ⅴ)浓度增加,所释放出的As(Ⅴ)进一步被微生物还原为As(Ⅲ),从而增加了As的毒性、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此外,DSM对As-Sch的硫化反应,引发了S~0、FeS和As2S3的生成。释放的Fe2+反过来又催化了As-Sch的矿物相转化,如Fe2+、PO43-、AsO43-,分别导致了蓝铁矿和纤砷铁矿的形成。随着次生矿物的形成,大部分As可再次固定在固相中,与新形成的矿物共沉淀或吸附在新矿物上。与As-Sch相比,微生物作用后矿物中无定形铁氧化物结合As的含量降低,而氧化铁化合物表面结合As含量增加,As的迁移率增加,SO42-的加入可强化这一结果。(3)探究AQDS对DSM介导下As-Sch相转变及As的环境行为的影响。将AQDS、As-Sch及DSM放在一个体系中共培养,对照组为未添加AQDS的体系,培养周期均为18 d,取样过程在厌氧操作台中进行。通过对溶液的理化性质的分析可知:反应18 d后添加AQDS的体系比未添加AQDS的体系多释放了70μM的砷;通过对反应18 d后的矿物进行穆斯堡尔谱分析可知添加了AQDS的体系中As-Sch发生完全相转变而未添加AQDS的体系中还有24%未发生相转变的施氏矿物;通过对反应18 d后的矿物进行连续萃取可知:DSM介导下As-Sch发生了溶解和还原,绝大部分的As向更不稳定的状态转化,原本负载在矿物上的砷,释放到水溶液中;小部分的As向更稳定的状态转化,转化为残渣态的As很难在释放到环境中。AQDS的加入加强了这一结果。该研究结果表明:AQDS可加快As-Sch上Fe3+的还原,促进矿物的溶解,使矿物坍塌,As-Sch发生完全相转变,原本负载在矿物上的全部As基本都释放到水溶液中。新矿物(蓝铁矿、S~0、硫化亚铁和硫化亚铁等)的形成只能使少部分的As再次固定于矿物上,绝大部分As依然留在液相中,As的迁移性大大增加。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越来越得到重视。我国将发展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大学是在有限的面积内把多学科的知识和多学科的师生密集汇聚在一起的社会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大学促进创新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大学可以视作学术信息交互传播的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内部信息传播的效率决定了学术共同体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学科内部的学术信息传播开展得较好,但学科
近年来三维芯片异构集成技术日益受重视并快速发展,其中芯片底部填充(underfill)技术在三维封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之相关的粘接结构可靠性问题也愈发重要;尤其是底部填充胶(也称为underfill)在封装结构中形成的良好粘接界面决定了界面抗开裂和剥离(分层)的能力,是确保电子封装器件可靠性的重要基础。本论文工作首先通过固化动力学研究确定了underfill的固化工艺,然后探究了经历不同固化工艺
永磁同步电机(PMSM)凭借高效率、高功率因数、高功率密度、低温升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航空、家电等诸领域中。高性能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往往依赖实时的转子位置信息,利用传感器获取位置信息是当前最通用的方式,但传感器的存在增加了系统成本、体积以及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使得控制系统应用场合受限。近年来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控制系统根据内部物理关系实时反馈位置
循环肿瘤细胞的分选与分析对于转移癌的诊断、预后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癌症药物的研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循环肿瘤细胞处在大量血细胞背景下,其物理特征与血细胞间有较大差异但又有部分相同。因此,研究如何实现循环肿瘤细胞无标高纯度分选是一项十分必要且极具挑战的工作。以有无外场力区分的主动和被动式微流控细胞分选方法,分别具有分选纯度高但通量低和通量高但分选纯度低的特点,且都需要压力泵和管路等外部连
免提取探针法一步法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Extraction-Free Probe One-Step Reverse Transcriptase-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FPO RT-qPCR)作为一种省时省力的核酸检测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EFPO RT-qPCR体系存在检测灵敏
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已经逐步地取代传统光源,并在生产和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荧光粉在LED照明设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为将转换芯片所产生的紫外或者蓝光,发射出目标颜色的光。近年来,人们为了提高LED光源的光照强度,一直在努力地寻找新型的高效荧光材料。稀土掺杂荧光粉具有发光强度高、掺杂量少和生产成本低诸特点,其中所掺杂的钐作为镧系稀土元素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能级,其发光效率较高。钐离子的
使用家用空气净化器是应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现有家用空气净化器主要采用活性炭滤网和HEPA滤网来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活性炭滤网和HEPA滤网在净化空气的性能上存在滤网吸附容量有上限,有二次污染风险等缺陷。新型空气净化技术是广东粤能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新型空气净化技术的组件主要包括光催化剂和UVALED阵列灯源。新型空气净化技术主要以光催化反应为基本原理,在处理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污
数据爆炸性增长的信息时代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不断更新的光通信系统,通信光纤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材料科学的持续进步,传统石英光纤的制造与表征已经发展成一门精密的技术。然而,科学的进步应该是永无止境的,对传统材料的深入挖掘和制造工艺的不断优化已经成为光纤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多材料光纤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光纤的限制,通过将光、电、热、磁、声和机械等功能集成到一根纤维中,实现光纤的多功能化
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客户对于汽车的要求也同步提高。驾驶者不仅关注汽车动力学性能的表现,而且对实际驾乘体验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制动踏板感觉是踏板力、踏板位移和减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融合了多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感觉。本文以集成式电液制动(Integrated Electro-Hydraulic Brake,I-EHB)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线控制动系统的上电唤醒
全球经济体量的飞速增长依赖于能源供给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建设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成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微电网作为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的主要形式,其容量优化规划问题引领当前能源电力系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基于价格等方式实现的需求响应,提供了平抑分布式可再生电源出力随机性波动的重要方法,从运行优化层面为微电网的容量优化规划带来新思路。需求响应在微电网容量优化规划中的应用需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