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纳米抗体的筛选及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gsmall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天然噬菌体单域抗体展示文库,并筛选出针对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的纳米抗体,经原核表达及纯化后,对其生物学功能包括特异性、亲和力及与细胞表面CD20分子的结合能力等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天然噬菌体单域抗体展示文库的构建与鉴定提取骆驼脾组织的总RNA并反转录,基于巢式PCR的方法扩增其可变区片段,构建重组载体并进行电击转化,此为初始库容,然后通过菌液PCR、序列比对等手段评估文库质量。2.抗CD20纳米抗体的生物淘筛以CD20分子为靶标,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从文库中进行四轮液相筛选,用phage-ELISA法对阳性克隆的重组噬菌粒初步筛选,菌体测序后获取抗CD20纳米抗体的基因序列。3.抗CD20-Fc纳米抗体的表达及鉴定将筛选到的抗CD20纳米抗体基因序列与人IgG Fc片段偶联,构建pCZN1-CD20-IgG Fc原核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即抗CD20-Fc纳米抗体);通过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与鉴定。4.抗CD20-Fc纳米抗体的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利用Western Blot和SPR方法分别验证抗CD20-Fc纳米抗体的特异性及与CD20分子的亲和力;利用量子点免疫荧光法分析抗CD20-Fc纳米抗体与表达在Daudi细胞表面的CD20分子的结合性能。结果1.天然噬菌体单域抗体展示文库的初始库容达2×107CFU/mL,抗体重组率达100%,序列比对发现均符合驼源重链抗体的特征。2.救援后的文库滴度为1×1013CFU/mL,通过四轮淘筛后,特异性吸附的噬菌粒抗体被富集,将phage-ELISA鉴定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发现有2条不一致的基因序列得到富集,且均与驼源的特征性纳米抗体序列高度一致。3.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CZN1-CD20-IgG Fc,目的蛋白主要通过包涵体表达,抗CD20-Fc纳米抗体的分子量大约为40kDa,其纯度达85%以上。4.抗CD20-Fc纳米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CD20,与CD20分子的亲和力达0.147μM;此外,能够特异性结合Daudi细胞表面的CD20分子。结论1.天然噬菌体单域抗体展示文库成功构建,且抗体重组率高,符合筛选要求,为特定纳米抗体的筛选提供了良好的筛选平台。2.成功筛选出针对CD20的纳米抗体。3.抗CD20-Fc纳米抗体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好,在体外能够与细胞表面的CD20分子结合等特点,可为该抗体在疾病诊疗方面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其他文献
目的:检索医学相关数据库筛选文献,纳入食管、贲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与早期肠内营养对比的RCT研究,应用meta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路径对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营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8个大数据库相关文献,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Cochrane、WOS,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质量文献,对本文所研究的11个方面
目的探讨不同功率下微波消融对人新鲜离体乳腺癌组织的作用效果。观察分析微波消融前后乳腺癌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的差异,研究消融后的乳腺癌边缘组织对病理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9年01月至2021年01月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标本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参数为(30w 3min),B组为(40w 3min)。操作南京康友微波消融仪KY-2000和南京
目的乳腺癌腋窝的处理一直是争论的话题,预测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非前哨淋巴结的状态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以确定与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的预测因素。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收集了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的36篇研究。提取相关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值确定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与非
第一部分二氢卟吩纳米粒的制备、表征、药物释放及相变等基本性质研究目的制备包载二氢卟吩、全氟戊烷和多西他赛的多功能纳米粒,检测其表征、药物释放能力等基本性质。方法通过双乳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外壳,内包载二氢卟吩(Ce6)、全氟戊烷(PFP)和多西他赛(DTX)的多功能纳米粒(CPDP NPs)。Malvern粒径仪测定相关指标,透射电镜查看内外部形态,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并检测其不
目的采用生物雷达及血氧指环的新型设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进行睡眠监测,评估新型睡眠监测设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鼾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确诊OSAHS患者90例,依据呼吸暂停
目的利用神经细胞诱导培养基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诱导成神经细胞并鉴定其神经生物学特性,并探究其对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1.评价三种诱导培养基的诱导效果:分别采用DMEM/F12(DMEM/F12组)、高糖DMEM(DMEM组)、Neurobasal-A(NA组)诱导培养基和胎盘间充质专用无血清培养基(PMSC组)培
目的评估上颌窦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小于2mm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lateral window sinus floor elevation,LSFE)植骨并同期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附属口腔医院行LSFE植骨并同期种植的41名种植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种植位点术前RBH将62枚植体分为两组,A组2m
目的探讨在新的病理分级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复发与进展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肝胆外科、肿瘤内科、普外科等科室就诊的经病理证实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患者,共66例。用Stata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指无进展生存率为50%时对应的生存时间,平均值用(X±S)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进展生存期曲线,采用Log-ra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喘息的危险因素,为儿童喘息的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选取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3例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喘息分为喘息组和非喘息组,对比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并运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中,本研究中男女之比1:1.024,发病高峰年龄为婴儿期,男童组起病年龄(3.5
目的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HT22细胞构建的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MPP+处理对体外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MPP+处理的HT22细胞的SIRT2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SIRT2 si 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