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经鼻脑靶向性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415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与组织内的细胞因子,在多个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生物学效应主要通过特异性受体TβRⅠ和TDRⅡ介导完成的。新近的研究表明,TGF-β1在多种脑损伤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尽管TGF-β1具有治疗某些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的潜能,但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限制,外周给药方法难以将其送至CNS内。近年来,经鼻给药作为一种无创的给药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一通路提供了一条绕过BBB的直接入脑途径。研究表明,许多药物可通过鼻腔进入CNS发挥作用。   本研究首先利用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观察TOF-β1对神经元兴奋性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随后采用经鼻方式给予成年大鼠重组人TGF-β1(recombinanthuman TGF-β1,rhTGF-β1),观测药物在各脑区及外周组织的动态分布情况,并评估TGF-β1入脑后对其自身及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最后我们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u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考察TGF-β1对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以期为应用经鼻方式递送神经营养因子治疗CNS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出生24h内的SD大鼠进行原代皮层神经元培养。在体外培养第7天,进行谷氨酸损伤及TGF-β1干预。采用台盼蓝染色评估细胞存活率,采用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率。   为评价TGF-β1经鼻给药后的脑靶向性,我们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经鼻给药组和正常对照组,前者经鼻给予50μl(20μg)TGF-β1,分别于经鼻给药后0.5、1、2、6 h处死大鼠。分别留取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动脉血、鼠脑、上颈髓、双侧三叉神经、肝脏及肾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样本TGF-β1的含量进行测定。   为评估经鼻给予TGF-β1后,脑组织TGF-β1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是否受到影响,我们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经鼻给药后3h及6h各脑区TGF-β1、TβRⅠ、TβRⅡ基因的表达情况。   为评估经鼻给予TGF-β1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我们在MACO术后当天至术后第2天,每日经鼻给予大鼠50μl(20μg)TGF-β1或媒介液。分别于再灌注后2 h(经鼻给药前)及术后每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于MCAO术后第3天采用TTC染色法评估脑梗死体积。   结果:在0.5mM谷氨酸钠作用1h后,神经元存活率显著下降,TUNEL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更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24h,神经元的存活率进一步降低,凋亡率进一步提高。如果谷氨酸连续作用于神经元25h,台盼蓝排斥率仅为20.11±1.69%,TUNEL阳性细胞比例高达75.64±2.08%。在谷氨酸损伤前24h,预先向培养液中加入TGF-β1,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而凋亡率显著下降;10ng/mlTGF-β1预处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优于1ng/ml TGF-β1。   经鼻给药30min后,大鼠三叉神经及多个脑区的TGF-β1浓度显著提高;60min后到达高峰;尽管药物浓度在给药后2h有所下降,但在6h后再次上升。在CNS中,嗅球的药物浓度最高,达到高峰时约为对照组的5倍,其他脑区药物浓度为对照组的2-3倍。在各实验时间点,CSF药物浓度均在检测范围下限,血浆、肝脏及肾脏TGF-β1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经鼻给予TGF-β13h和6h后,大鼠各脑区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TβRⅠ、TβRⅡ基因表达水平在嗅球、嗅结节显著上调,在丘脑发生下调,而在海马、纹状体、皮层无明显变化。   自MCAO术后第2天起,经鼻给予TGF-β1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MCAO术后第3天行TTC染色结果表明,经鼻给予TGF-β1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对照组下降约51%。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TGF-β1能够拮抗谷氨酸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损伤;采用经鼻给药方式可将TGF-β1递送入CNS,并能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梗死体积。本研究证实,经鼻给药是一条有效的、无创的CNS给药方式,采用这种新型的给药途径可使TGF-β1有效的作用于CNS并治疗脑梗死,从而为多种CNS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蛇床子素、黄芩苷对人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黄芩苷对体外培养人黑素细胞及其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对酪氨酸酶活性
第一部分颞骨HRCT混合重建对COM锤、砧骨破坏评估目的优化出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OM)锤、砧骨破坏部位显示的最佳重建及重建组合方法,进而探讨锤、砧骨
目的:通过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对不同剂量左旋多巴的反应性、PD患者18F-FDG PET显象特点及其二者检验结果的一致性,评价二者在PD诊断方面的作用。 方法:
目的:以DSA为金标准,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之狭窄段、狭窄远端、相邻供血动脉(大脑前、后动脉)的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客观
目的:观察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LiCl)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0(A组)、40(B组)和60(C组)mmol/L LiCl处理SKOV3细胞,正常对
目的:观察PCI术后24h内循环CD34+细胞、KDR+细胞、CD133+细胞、CD34+/KDR+细胞、CD34+/KDR+/CD133+细胞、CD34+/KDR+/CD133-细胞数量的动态演变过程,探究PCI对上述细胞数量的
第一部分:大鼠去卵巢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性能在不同时间段的改变特点   目的:研究大鼠去卵巢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性能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特点,探讨有关生物力学指标在评估大鼠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纳入2008年-2013年期间经病理证实的18例阴囊Paget病患者,年龄55~81岁,平均69岁。病程9个月~18年,平均6年3个月。最主要的临
目的:总结我院Switch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的疗效,回顾性分析Switch术疗效与手术年龄的关系,总结死亡危险因素,提高我院本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提高存活率。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
目的:评价采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63例输卵管妊娠及同期开腹手术治疗48例输卵管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