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品种抗旱性鉴定方法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季节性干旱频发,鉴定和筛选兼顾耐旱性和产量稳定性小麦品种,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最有效的途径。试验于2018-2019和2020-2021年度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进行,利用人工干旱胁迫的模拟旱棚设施,选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23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随机区组排列,设置干旱处理和正常灌水处理。系统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植株形态生理指标的响应变化,通过主成分-灰色关联度-隶属函数算法,构建产量抗旱指数估算模型,并筛选出适宜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同时,采用热红外成像仪获得小麦冠层温度图像,采用温度频率直方图等方法提取冠层温度特征参数,并明确其与产量抗旱指数间关系,以期为快速无损地筛选作物抗旱性品种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干旱胁迫下,小麦的株高、含水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降幅因小麦品种抗旱级别的不同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极弱>弱>中等>强抗旱性品种。水分胁迫显著增加了小麦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含量,其增幅则随着小麦抗旱级别增加而增加,具体表现为极弱<弱<中等<强抗旱性品种。(2)干旱胁迫下各性状变异幅度在孕穗期和灌浆期较大(8.86%-41.7%),而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变幅相对较小(8.12%-31.63%)。各时期下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将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的性状转换为6个、灌浆期转化成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四个时期的累积贡献率依次为89.03%、88.69%、87.68%和85.83%。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时期的综合抗旱评价值(SD值),其与产量抗旱指数(DRI)间拟合精度以开花期最高(0.744),而灌浆期最低(0.679)。同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别选取各时期与SD值关联度最高的前四个指标,再次进行主成分-隶属计算得到全生育期抗旱综合评价值(MD值),其解释DRI变异的87.8%,较最佳单时期的R~2提高了18.1%。依据MD值进行品种聚类,划分为中等、中等稍弱、弱和极弱抗旱性4种类别。以MD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全生育期综合评价数学模型(R~2=0.995),拔节期的株高和叶片含水量、孕穗期的脯氨酸、株高和叶绿素a、开花期的叶绿素a和可溶性糖以及灌浆期的脯氨酸和叶片含水量可作为综合抗旱鉴定指标。(3)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品种的冠层热红外图像差异明显,采用温度频率直方图等分析方法提取冠层温度特征参数,明确温度特征参数与抗旱指数之间定量关系,分析冠层温度特征参数对筛选冬小麦抗旱品种的有效性。基于产量抗旱指数(DRI)的分级标准将测定小麦品种分为4种抗旱类别,其抗旱性越强,小麦冠层温度的差异性和离散程度就越小。产量抗旱指数与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的作物冠层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偏差(CTD)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最高(r=0.79~0.84),而与冠层温度标准差(CTSD)、变异系数(CTCV)、水分胁迫指数(CWSI)和冠层相对温差(CRTD)呈显著负相关(r=-0.56~-0.78)。基于单一生育时期冠层温度特征参数建立了产量抗旱指数(DRI)回归模型,估算精度为R~2=0.73-0.87,其中以拔节期预测模型精度最高。而基于三个生育时期的相关冠层温度参数CTD、CTCV、CTSD CWSI组合构建产量抗旱指数预测模型,较基于单一生育时期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R~2=0.95)。这为利用热红外图像手段筛选抗旱节水品种,促进作物高效节水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进入智能时代,开发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智能技术类课程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解决老年人智能手机运用困难,帮助其快速融入数字生活的重要途径。为摸清老年人智能手机课程学习需求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G省G市11区2,004名参与老年教育的学员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由于时间有限、观望心态、畏难情绪等原因,老年学员智能手机课程学习参与度较低;大部分老年学员具有一定的智能手机使用基础,但在年龄
借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创设的CDM机制,林业碳汇交易在我国得以发展,各地实践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现行林业碳汇交易的交易标的物性质不明确、交易主体不确定、交易规则不清晰、交易制度位阶明显偏低。要实现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制化,应当类型化碳汇权载体,确保林地产权无争议;吸纳公众型交易主体,增强碳汇交易市场活跃度;建立政府MRV流程,打通协同制度机制;提高立法位阶,制定省级地方性法规。
开展草碳汇交易可以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是从碳吸收的角度助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从碳汇交易开展必备条件的角度去论证中国开展草碳汇交易的可行性这一根本问题。从碳汇交易开展的基本条件和环节入手论证中国已具备开展草碳汇交易的条件,并通过分析美国草碳汇交易的开展得到启示,提出中国实现草碳汇交易的途径,即制定和完善草碳汇交易相关政策法规,建设草碳汇交易的支撑体系,并以碳排
期刊
室内冰场的主要能源需求为制冷和用热,若制冷系统能同时满足冷热两方面需求,可大幅提高运行效率。本文以天津地区某1 800 m~2冰球场为研究对象,对带热回收的室内冰场CO2制冷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实际运行时全年综合利用系数ACOPhc,并基于冰球场实际用热需求对4种充分利用余热的热回收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入热回收的CO2制冷系统运行更平稳,压缩机排气直接与用热设备进行热量交换的冰场双级压缩
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受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困扰。当前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丰富的风、光新能源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受限于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制约。为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新能源开发受限这两个难题,提出了兼具跨流域调水和储能电源双重功能的新型抽蓄概念,并基于此设计了从西南“五江一河”到西北的绿色蓄能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年调水量400亿m~3,全长1.1万km,新增抽蓄装机6.5亿kW,水力发
<正>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其环境资源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以儿童立场为导向的幼儿园环境建设不仅关系到学前教育质量,更是改善教学条件的关键。幼儿园要以儿童立场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及儿童成长规律,优化班级环境、室内公共环境及户外环境,为儿童提供符合其成长特点的环境,在教育环境的硬件改造基础上融入更多育人功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一、儿童立场在幼儿园环境建设中的必要性在教
期刊
学习进阶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科学教育界,此后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习进阶理论以它巨大的实践价值迅速应用到自然科学领域的一线教学中,并于21世纪初在美国正式发展成熟。我国教育界在近年来也开始注重学习进阶方面的研究,在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科的应用已经较为常见,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借鉴国外研究的模式,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还不成熟。本文力图将国内前人研究的成果进
当前协作配送模式未达到碳排放最优状态,低碳额外支出成本及碳数据核查难题导致物流配送企业减排动力不足,如何激励协作配送企业采用低碳模式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依托政府主导的数字化平台,设计双重低碳激励策略鼓励企业采用协作配送低碳模式。首先,构建利益损失和碳排放量化模型,计算协作配送低碳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成本和碳排放差值;其次,提出考虑碳交易收益和政府补贴的双重激励策略,设计基于减排贡献的碳配额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在运营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优化当前的会计审计工作,才能够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运用会计审计的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