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B6.0的换热器辅助程序设计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ixin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为平台,利用程序模块化技术,实现交互式对话及菜单定制功能,开发出套管式、折流杆式和强化管型换热器辅助设计软件,可进行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同时,可根据计算结果,进行CAD二次开发,自动绘制换热器CAD图,精确统计换热管数目,自动布管。此外,对换热器辅助程序与现有商用软件HTRI进行对比,分析其性能特点。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详细介绍了换热器的原理和设计计算过程,主要包括换热器的热计算、阻力计算、结构计算和强度计算;(2)设计了套管式换热器辅助设计软件,可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量和换热面积,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可自动绘制Auto CAD工程图;(3)设计了折流杆式换热器辅助设计软件,可计算折流杆式换热器的换热量、传热面积、管程阻力和壳程阻力,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可自动绘制Auto CAD工程图,并自动布杆和布管,精确统计换热管数目;同时,针对布管数目与传统的换热器软件进行了对比,传统的换热器软件布管数目较少,随着壳体内径的增加,不同管径的换热管布管平均误差较小。(4)设计了采用强化换热技术的单头螺旋槽管、横纹管和缩放管等强化传热换热器软件,可快速、精确计算换热器的各种参数,包括管数、管心距、壳体内径和壳体壁厚,在计算结果基础上进行自动绘制Auto CAD工程图。(5)针对HTRI软件基于贝尔特拉华法的六边形换热管布管法所造成的布管数较少,换热器辅助程序采用精确布管法,根据换热管在壳体的位置,进行逐层布管。(6)换热器辅助程序与现有商用软件HTRI进行对比,换热器计算模块和计算功能较少,没有物性数据库,通过比较不足,明确了换热器辅助程序进一步的改进及完善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评判阴极保护是否达到效果的重要指标阴极保护电位的测量方法、不同的电位测量方法如地表参比法、近参比之间的电位关系和区别,分析了这两种方法造成测量误差的原因,提出了影响电位测量是否准确的因素,确定了电位测量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IR降,IR降是阴极保护管地电位测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给出阴极保护的管地电位测量过程中IR形成的电位等效电流图,分析了IR降产生的电化学根本原因。管地电位测量中造成I
对瓦2断块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针对处于中高含水阶段的断块油藏,开展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重点进行小层的归位和小断层的识别。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井震结合,重新认识瓦2断块内部小断层的分布延伸。开展储层特征和沉积微相研究,指出有利储层分布区域。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
天然气是一种环境污染少的清洁能源,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天然气储量丰富,但气源产地和消费市场极度不平衡,因此需要进行长距离管道输送天然气。而进行长距离输气时难免会造成损耗,引起输差,造成损失。为节约能源,降低输送过程的天然气损耗,需要对天然气输差进行研究。首先,对山东天然气管网的布局、调控系统和计量系统等进行介绍,分析发现,管网计量系统主要采用孔板流量计、超声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然后对天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目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生物课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因此现在当务之急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来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物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此篇文章的研究重点就是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出一系列措施构建生物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二元复合驱是目前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新疆油田公司计划在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采用该技术以实现老区的稳产。由于砾岩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采出液中化学剂的含量高、处理难度大,目前尚未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采用常规的处理系统无法满足处理指标的要求,影响了二元复合驱项目整体的实施。本文针对砾岩油藏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处理难题,通过开展砾岩油藏二元复合驱采出液原油、采出水物性、化学药剂含量
长庆油田处于我国天然气骨架管网格局的中心枢纽,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储气和调峰需求突出。随着下游用户用气量不断增加,长庆气田的供气压力逐年增大,冬季用气高峰期尤为突出,冬夏季供气峰谷值相差近2倍,给气田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根据部署,长庆气田在“十三五”期间将大规模开展储气库群建设,作为规划建设的陕京四线的冬季调峰保供气源。基于目前国内储气库工艺系统节能性差、关键设备选型技术不完善、设备运行效率低、能耗
通38-10块原油粘度高、储层物性差、强水敏、易出砂,开发初期采用常规循环充填防砂,投产后日产油仅1t,开发效果差。国内外研究表明,压裂防砂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此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因此本论文针对通38-10块油藏特点,开展了压裂防砂工艺研究。论文利用区块所取岩心及碎屑,通过全岩矿物X-衍射分析、电镜分析及岩心驱替实验等,完成了岩性、物性和矿物组份分析,确定了储层敏感性特征和伤害机理,并以此为依据,通过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海域,其西以l号断层与莺歌海盆地分界,东以神狐隆起与珠三凹陷相接,北临海南岛,南接永乐隆起,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西区的富含天然气盆地。近年来,随着大范围三维地震的覆盖,加上地震品质的提高,使得盆地整体结构和地层层序的认识更加全面。本论文通过系统地分析琼东南盆地各个时期的沉积规律及纵向演化,选择重点区带的大型海底扇重力流储集体,研究其随着盆地的构造充填演化以及海平面的升降变化,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靠近天山山前带,大量出露下二叠统地层,其中大部分层段的岩性以火山岩和沉积岩互层叠置为主。尽管前人对该区的构造沉积及其油气成藏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关成果。但由于该区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导致其构造沉积环境复杂,对于火山岩和沉积岩互层沉积的地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的认识还不清楚,制约了对该区原始盆地的认识。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次对该区西段出露的下二叠统地层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