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若《还乡》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meo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原文的权威性始终被放在第一位,被视为评价译文的绝对标准,翻译活动成为了对原文亦步亦趋的复制工作。由于译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长期被忽视,译者逐渐沦为原文的“仆人”和翻译中的“隐身人”。自20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理论与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开拓了新空间,译者的主体性也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张谷若,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一生致力于英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尤其以翻译哈代作品著称。他的译品以信达流畅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译界的楷模”。张谷若于30年代翻译的哈代小说《还乡》,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因此,以张谷若所译《还乡》这一经典译本为例子进行分析,能够更为直观地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具体发挥,也将有助于指导翻译实践。本文以张谷若汉译本为研究文本,采用案例分析法,分五章进行详细论述。第一章简要介绍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对翻译主体以及译者主体性进行定义,并且梳理了国内外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状况。第三章介绍了作者哈代和译者张谷若的生平及其翻译思想,为后文译者主体性研究做铺垫。第四章从译者对源文本、翻译策略的选择和感官美的再现等方面对张谷若译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第五章得出结论: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译者的翻译动机、个人审美以及文化立场等都直接影响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译文的最终面貌。因此,在今后的翻译研究中,译者主体性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也在逐渐增多,污水处理问题就成为了目前最为关注的话题,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就需要对污水进行合理科学的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农业合作视为复兴农村经济、保障抗战胜利的重要经济政策加以实施,促进了战时农业合作运动的发展,集中表现在大后方如四川、贵州、西康等地农业合作运动的
本文通过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成果和实际数据取证的基础上,建立了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事故预测模型,对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预测进行了量化,从
研制一种分置式药液喷施水稻铺膜播种机。该机集压土、开沟、喷药、铺膜、铺滴灌带、播种、覆土等功能于一体。机具试制后,在启海地区多次进行播种作业试验。播种作业结果,该
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经济建设规模不断增大,生产、生活对用电的总量及质量要求都在上升,因此必须不断的提高变电站的服务性能,尤其是变电站的一次设计,是关系到变电站服务
加强环境保护,创新环境管理,改变陈旧观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完成'十三五'及以后更长时期内污染总量削减目标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
“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十七年前总结出的“晋江经验”,鲜明特色就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晋江
据外媒消息,为了促进投资增长,菲律宾经济特区管理局(PEZA)计划与打印机企业会面,商谈这些企业在该地区的扩展计划。PEZA认为,由于菲律宾地区2014年的企业扩张项目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9月28日,河北省环保厅举行新闻通气会解读该省9月印发的《河北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执法检查方案》,并对第一轮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发现
块对角化(BD,Block diagonalization)预编码算法可以全部消除多用户MIMO的共信道干扰(CCI, Co-Channel Interference),但其子流之间强弱差别很大。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子流选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