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参数多相关的复合恶臭定量模型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zha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恶臭污染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七大公害之一,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目前常用的恶臭检测方法有嗅觉测试法和仪器分析法,嗅觉测试法根据嗅辨人员的嗅觉对恶臭气体进行检测,具有主观性强、检测速度慢、实时性差等缺点;仪器分析法需要专用的设备进行检测,成本昂贵、实时性差、不能实现复合恶臭的化学组分、含量和恶臭气味的同步测试。因此,研发一套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复合恶臭气体的系统,实现在线自动测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恶臭检测方法的研究,并结合实际需要,研发了一套以电子鼻为核心的复合恶臭在线检测系统,并完成了传感器阵列组建、恶臭信号采集、气路设计、模式识别算法的设计,成功实现了复合恶臭气体的定量检测。
  恶臭定量检测结果受多种参数的影响,其中有效信号、特征值提取和模式识别算法是关键的三部分。有效的特征可以大大提高恶臭检测系统的性能,降低模式识别难度。本文采用分段拟合响应曲线的方式进行特征提取,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DA)进行特征选择。模式识别算法是对提取后的特征进行适当处理,从而获得准确的恶臭浓度信息。合理的模式识别算法可以提高模式识别精度,本文对比研究了偏最小二乘法(PLS)和BP神经网络两种模式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对恶臭气体的浓度预测有更高的精度,PLS对低浓度的恶臭气体无法建立良好的回归预测模型。
  为了评价恶臭对人类环境的影响,需要建立恶臭评价指标和恶臭浓度的响应模型。影响恶臭评价指标的因素不仅跟恶臭浓度相关,而且也跟恶臭成分相关。因此,在定量分析前必须先定性分析得到恶臭成分。对比研究了支持向量机(SVM)和BP神经网络两种定性识别方法,结果表明,LDA与SVM/BP神经网络的结合能100%识别恶臭气体。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工业蓬勃发展和尖端科技日新月异,新型精密测量理论、技术和仪器不断推陈出新。从传统的坐标测量仪器,如三坐标测量机、经纬仪、激光跟踪仪等,到高效的视觉三维测量技术,如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三维测量技术及仪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基础建设等领域。但现有测量技术和仪器都存在各自的不足和应用局限性,加之或精密严格的正交轴系架构,或繁多复杂的数据处理,使其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致力于解决当前常规尺寸测量面临的难题,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正交轴系架构的关节型激光传感器。
  首先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各领域对高功率激光器的需求越来越大。氧化镥晶体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高损伤阈值、高声子能量等优点,是理想的激光工作物质。为满足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的输出要求,激光晶体需要被加工出具有无缺陷、低损伤的超光滑表面。氧化镥晶体属于硬脆材料,其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纹、划痕等,而硬脆材料低/无损伤加工的关键是实现材料的塑性域去除。因此,掌握氧化镥晶体纳米切削过程材料的变形机制及表面/亚表
深基坑是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建设中的基础性部分,为了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在对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其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倾斜、支撑轴力等状态进行监测,这是保障深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信息传输技术,开发具有实时监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状态检测仪器对于安全施工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论文首先介绍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状态监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然后在分析现有的监测方法、网络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基坑支护结构无线传感网络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整体方案。整个监测系统包括
大尺寸协同化数字制造装配技术的发展对于大尺寸精密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测量技术实现高精度测量的同时,具备很好的实时测量和并行测量能力。以室内空间测量定位系统为基础,采用网络化多站式非正交控制网,构造大空间结构化整体测量场的精密测量定位方法发展迅速,为大尺寸精密定位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新思路。结构化整体测量场形成了一个基于多观测量融合的立体网络结构,具备网络化测量的无缝高效、可扩展等特点,有效解决了测量范围和精度之间的矛盾,而多节点网络拓扑结构也对面向复杂现场任务的布局优化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企业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车间设备互联互通以及车间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前提条件之一。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对于实现车间设备互联互通、车间联网功能以及提高织机智能故障诊断水平意义重大。在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上,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远程控制的缺失、用户访问地点受限、故障诊断功能的缺失、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等方面。针对以上不足,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云平台的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
袋式除尘器具备除尘效率高和运行稳定等特点,已成为目前解决工业粉尘排放的关键技术装备。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战略背景下,大型袋式除尘器技术呈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脉冲喷吹清灰是袋式除尘器实现滤袋过滤性能再生的核心过程,其控制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袋式除尘器运行能耗的高低和滤袋使用寿命的长短。由于传统脉冲喷吹清灰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智能化清灰控制方法成为袋式除尘器节能、高效运行的关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研究了袋式除尘器脉冲喷吹清灰控制问题的复杂性,针对定时或定压差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简称FIB)是血浆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大分子的可溶性糖蛋白,为机体止血生理中重要的凝血因子,它与人体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临床与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的检测手段,普遍存在着成本高、检测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实现FIB浓度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在研究和分析了微流控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传统FIB检测方法与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微流控技术对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行检测。首先在理论上研究了吸光度检测机理
凝血时间检测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医学科技手段的发展和微流控技术的逐步成熟,医学界对血液凝固时间的检测日益向着仪器小型化、试剂微量化趋势发展。目前凝血时间检测仪器普遍存在试剂用量大、检测时受试管和样品本身影响较大等问题。因此,利用微流控芯片作为检测容器对凝血时间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本文在研究和分析了传统的凝血时间检测方法与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微流控技术对凝血时间进行检测的方法。首先分析了血液凝固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阶段、凝血酶形成阶段、纤维蛋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智能家用机器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家用擦窗机器人可以自动的实现家庭玻璃的清洁,可以帮助人民完成玻璃清洁并解决高层建筑家用玻璃难清洁的问题,成为当前家用智能机器人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广泛的调研相关的文献以及资料,在对国内外擦窗机器人的发展以及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方案,并针对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等核心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1)、针对单面擦窗机器人的吸附问题和行走问题,设计了一种永磁吸附轮
综合全球纺织加工领域,我国一直处于纺织产品生产大国的地位,尤其是无梭织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剑杆织机以其速度高、可靠性强等因素一直在织造行业处于龙头位置。剑杆织机控制系统是决定其综合性能的重要环节,而用户更加青睐于运行可靠、后期维护成本低的控制系统。为使剑杆织机实现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剑杆织机的生产效率、提高系统的可编程性、降低故障发生频率,论文研制了基于嵌入式软PLC的剑杆织机控制系统,并在现场进行试验和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阐述了剑杆织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现场需求,研究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