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游科技并购商誉及减值的经济效果研究

来源 :新疆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务呈现爆发式增加,并购使公司获得了跳跃式发展的同时,因重大资产收购带来的高估值、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三高”现象在A股股票市场屡见不鲜。并购业务近乎连年递增,因并购而形成的商誉也不断增加。随着并购商誉总额急速飙升,背后积聚的潜在减值风险不容小觑。A股上市公司巨额计提商誉减值的做法也接踵而至,商誉似乎成为了悬在上市公司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商誉确认及后续计量存在较大问题,如商誉“泡沫”严重和商誉减值变成管理层利润调节的手段等,这些问题向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提出了挑战。在理论方面,首先,会计商誉理论综合了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内容,理论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其次,各国会计准则对商誉的规定也日趋完善。显然,商誉理论发展成果颇多,不过理论界关于商誉是应该摊销还是应该减值测试的争议仍不绝于耳。在实务界,巨额商誉的形成原因以及未来对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这个问题也引起了监管层和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这些理论背景和现实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并购商誉及减值的研究文献,阐述了并购商誉及减值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其次本文选取轻资产企业中颇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进行分析,以迅游科技并购狮之吼为例,探究并购商誉形成的原因、并购商誉减值的原因以及并购商誉及减值的经济效果。研究发现,并购动机的迫切性是并购商誉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并购估值虚高是并购商誉减值的直接原因。从短期市场反应来看,并购商誉形成时对股价有正面效应,并购商誉减值时对股价存在负面影响;从财务绩效影响来看,并购商誉及减值对资产质量和经营活动现金流质量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非财务绩效影响主要涉及管理层面,并购后面临着巨大的整合压力,并购商誉减值造成的业绩压力无形中影响着日常决策。因此,本文从迅游科技并购狮之吼的案例出发,从企业角度和监管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企业层面,首先并购方要谨慎处理并购估值,合理确认商誉,其次是并购方应抑制高业绩承诺行为,防范商誉减值风险,最后要引导企业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监管层面,应加强监管,重点关注高溢价并购。
其他文献
传统财务预警模型的缺陷及后果在于:因债权人收益分配优先于股东,仅仅局限于债权人“显性”违约的预警模型对于股东而言仅仅只是“报警模型”,股权投资者权益被忽略;股权投资者缺乏长期持股热情,引致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存在“隐性”违约,引致上市公司信任危机。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一直被广为诟病,其核心问题源于上市公司股东价值创造能力的不足,投资者信心缺失从而造成股票融资渠道受阻。本文尝试构
农村环境问题逐渐突出,环境治理由此得到重视。而法治手段是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的重要措施。农村环境治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需要了解其治理背景、实践过程,并从中分析其存在的困境以及我国在法治层面上作出回应。农村环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农村居住环境或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环境治理环境治理不同于环境整治,需要多主体参与并进行持续性治理。环境治理的法治化是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保障。法治是多
2010年我国正式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至今已有10年的发展历史,其推出的目的在于健全我国资本市场的交易制度。现有文献主要是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少涉及对实体企业的研究。而企业作为国家研发投入及产出的创新主体,从企业创新的视角考察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效果,不仅可以丰富公司创新的相关研究,还可以验证宏观政策及金融市场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及影响路径。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对企
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已发行公募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为138家,所管理的基金数量共计8936只,行业管理规模达到14.8万亿。其中规模较2018年年末增加了1.8万亿,已连续八年实现了正增长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势头是稳步向上的。另外,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逐渐成熟和金融体制监管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投资领域,未来我国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管理规模将会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散户等个人投资者
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当前阶段的主基调。2019年年中,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明确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近年来,上市公司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不仅是屡禁不止,反而出现了扎堆违规的现象。这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同群效应”:同群内的某家上市公司开始进行的违规行为,像是“多米诺骨牌”开始倒塌的第一张牌,给同群内其他公司传达了不好的“示范”导致其纷纷效仿,其产
R&D投资活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需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据统计,我国近几年的研发投入经费呈现上升的趋势,2018年全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共计19,677.93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创下2.19%的历史新高,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整体研发能力和强度和以色列、韩国、美国等创新大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研发资金不足是主要问题。由企业主导
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迅速蔓延至各大互联网平台,诸如京东、阿里等综合购物平台逼迫商家二选一、腾讯360二选一、美团饿了么二选一等现象屡次出现,严重侵害了交易相对方的正当利益,也冲击了行业的竞争秩序与运行环境,确有必要对此类行为加以规制。但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未将其纳入其中,司法实践中也未形成统一的规制路径。由此,为构建统一的互联网行业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的规制路径,应从
近年来,我国开放式基金经历了蓬勃式的发展,产品数量和资产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9年10月,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共成立基金品种5448只,管理总规模达到12.56万亿元,投资者的参与热情愈发浓厚,基金产品的不断创新也愈发能满足各类投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基金市场起步较晚,信息披露机制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等制度的不甚完善,导致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上仍存在着“委托-代理”现象,而窗饰效应就是其中的一种。窗饰效
2013年底,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首次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印尼双边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投资已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最大亮点。2019年1月至11月的印中贸易总额为724亿美元。预计2019年中印贸易总额必然超过2018年全年中印贸易价值727亿美元最高纪录。多年来,印尼一直是中国企业海外工程承包前10大市场之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走
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家大力鼓励企业创新,我国企业整体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在高速增长。企业进行创新主要是为了技术升级和价值创造,但有研究指出,部分企业受到国家创新政策的激励,为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或税收优惠仅重视创新数量而忽略创新质量。企业创新本身就有风险,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发展和价值提升,也会对股票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带来影响。股价崩盘是资本市场上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