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区激光熔化过程不同热源模型温度场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SLM)是一种新型的增材制造技术,其成形件组织性能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高,受成形件形状限制小,近年来发展迅速。对SLM成形过程温度场的准确模拟,是优化SLM成形工艺参数、提高成形效率和成形件性能的前提。长期以来,不同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热源模型,开展SLM成形温度场的研究,但不同热源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为明确不同热源模型对温度场计算的影响,使用高斯面热源、高斯圆柱体热源、高斯衰减体热源、双椭球热源四种常见的不同热源模型,以选区激光熔化18Ni300温度场为对象进行计算,使用ANSYS APD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单道激光熔化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比较各热源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各热源模型计算所得熔池尺寸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最后通过实验,比较了各热源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不同热源模型计算所得的最高温度随扫描速度的增加呈指数衰减;随激光功率的增加线性增加。由于不同热源模型能量的分布不同,导致了不同热源模型计算所得的最高温度在相同的条件下有较大差异,高斯面热源模型计算所得的熔池的最高温度均大于其他热源模型计算所得熔池的最高温度,热影响区域最小,温度梯度最大。高斯面热源模型作用下的热影响区域受扫描速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热影响区域变长变窄。在熔池尺寸方面,不同热源模型计算所得熔宽和熔深随扫描速度的增大呈指数衰减变化,随激光功率的增大线性增加。当熔深小于铺粉厚度时,熔池的变化较小。在相同线能量密度下,熔池尺寸随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增大逐渐增大。高斯圆柱体热源计算所得的熔宽和熔深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均大于高斯衰减体热源、双椭球热源计算所得的熔宽和熔深;高斯面热源计算所得的熔池数值与体热源计算所得的熔池数值都有交点,且交点对应的扫描速度值随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热源模型计算获得的熔池结果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热源模型考虑和忽略的因素不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扫描速度或激光功率变化时,不同热源计算所得的熔池尺寸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由于不同热源模型考虑和忽略的因素不同,熔池与实验结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双椭球热源计算所得的熔池结果与实验结果更为吻合。
其他文献
YTaO4陶瓷系列材料是最具有潜在能力的热障涂层材料之一,其熔点高,低热导以及其特殊的铁弹相变结构,赋予了其特殊的潜在价值。YTaO4陶瓷在热障涂层方面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其在其他方面的优越性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根据学者对YTaO4陶瓷材料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在YTaO4陶瓷中掺入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烧结助剂,优化其烧结制度,使用等静压的方法制取试样,高温无压烧结,在使用真空退火的方式得到样
西南季风气候特征相对较为特殊,末次冰期以来西南季风如何对全球气候冷暖变化进行响应,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差异机制是什么,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怒江河谷是在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并且在位于怒江河谷中下游的潞江坝中分布一定量的第四纪风尘沉积物,这为研究西南季风在第四纪中的演变提供了依据。本文选取怒江河谷沉积的黄土状沉积物,通过野外考察和样品采集,对样品的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元素和其他环境代用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自问世以来,蜚声美国乃至世界文坛。目前,学界对该作研究仍存在挖掘空间。此论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与精神分析理论及文化研究相融合的策略,追寻小说主人公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童年情谊,探寻主人公、哈桑、主人公之父与好友拉辛汗的不同伦理观和心灵蜕变特征。同时,文章洞悉小说中家庭成员之人生真谛,即他们挣脱旧的社会规约的桎梏,摒弃伦理失范行为,冲出创伤阴霾,践行多元文化
保山盆地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呈南北向展布,断裂较为发育,具备良好的地质背景条件。盆地内地热显示分布较多,地热资源具有很大的潜力,然而某些地区分布的地热资源与需求量并不相符,长此以往,会造成地热资源的浪费。本文以保山盆地主要控热构造与地热分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探测技术查明主断裂分布位置及其基本特征。采集了盆地内地热水进行水化学及氢氧稳定性同位素分析,结合地热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及热水井资料等
地下水资源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西南部地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就是地下水,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的黑龙潭泉群,是丽江古城居民生活用水的源头,随着社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开采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黑龙潭泉群地下水位呈现持续下降的现象,尤其在降雨偏少或干旱时泉群会发生断流,特别是近
含钛高炉渣不仅是工业废料,还是重要的钛资源。目前,以含钛高炉渣作为二次资源,通过硅热还原制备Si-Ti合金是一种有效回收钛的方法,但是制备得到的Si-Ti合金仅用于钢铁冶炼中的合金化剂和脱氧剂;另外,Si-Ti合金中Fe、Mn等杂质元素限制其合金的应用。本文提出将硅热还原含钛高炉渣得到的Si-Ti合金,通过电磁定向凝固技术分离和纯化制备得到TiSi2和共晶Si-Ti合金。由于TiSi2有望成为高温
与传统的平衡凝固相比,电磁悬浮凝固技术是一种具备良好动力学条件的真空精炼技术,能实现高熔点合金非平衡快速凝固,可产生超细化的微观组织结构材料。600兆帕级钢在连铸凝固过程中常出现一些质量缺陷,本研究从真空电磁悬浮机理出发,探索了电流对600兆帕级钢凝固组织的影响,为揭示电磁悬浮条件下金属及金属合金凝固组织演变规律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理论、试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开展了电磁悬浮电流对合金凝固组织
我国黄土高原的风尘沉积序列蕴含着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是良好的记录环境演化的载体。对于黄土高原沉积序列前人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认为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同属风成成因,相对而言黄土高原古气候环境演化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上覆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中,而下伏红粘土研究相对不多。本文通过实验获得了泾川红粘土剖面的微量元素、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矿物含量等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选取了多种环境替代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滇中地区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解决青藏高原隆升、构造演化的理想场地。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变形机制的认识主要有两种模式释:“刚性块体横向挤出模式”和“下地壳流模型”。其中前者认为构造变形主要是发生在地块边界断裂上,而后者则认为整个地块均匀的连续变形。基于构造地貌学,对滇中地区的构造活动强度相对强弱定量化研究,是解决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变形强度分布一种途径。滇中地区
产品轻量化是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提升轻量化效果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新材料替代传统金属。典型轻量化材料铝合金存在焊接性差的缺点,而压印技术能够很好的连接薄板铝合金。压印连接技术具有连接成本低,减重效果好的优点,但也存在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以及缺少实现板材拼接方面的研究。本文采用对搭接结构实现了压印技术对5182铝合金板的拼接,并就如何提升连接强度进行了探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