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条件对附生铁皮石斛长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估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下经济是贵州省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之一。林药复合经营模式能发挥林地的最大利用价值,林下种植铁皮石斛的模式以林下药材的短期收益去支撑林分生长直至发挥长期效益,在增加林农收益的同时还为药材市场提供大量铁皮石斛。探究不同林分条件下铁皮石斛的长势情况能为后期种植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基于27个林药复合样地,设置了不同郁闭度下马尾松、杉木和马杉混交林组合,测定附生林木个体条件(林木生长优势等级、附树种植高度和种植密度)、林分整体条件(林型、林分株数密度、郁闭度、树种、冠幅和枝下高等)以及活树附生铁皮石斛的茎粗、茎长、茎节数等,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来探究铁皮石斛在不同林分条件下的长势。同时收集林药复合经营的收入支出信息来评估林药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以铁皮石斛长势最佳、经济效益最高的组合作为综合效益最大的林分,以期为今后林下种植铁皮石斛的林分条件的选择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九个影响铁皮石斛生长的因子中,林木生长优势等级、附树种植高度、附树种植密度、郁闭度、林分株数密度、林型这六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1.15%。(2)铁皮石斛茎节数主要受林分株数密度、郁闭度、种植高度和种植密度的影响;影响茎粗生长的主要因子有林型、郁闭度、种植密度和种植高度;影响茎长生长的主要因子有种植高度、生长优势等级、郁闭度、种植密度。(3)马尾松和杉木树上附生的铁皮石斛长势更好;最适的附树种植密度为低于25丛/株;林分郁闭度为0.7-0.8且林分株数密度在40-50株/亩时铁皮石斛的长势较好;铁皮石斛在杉木纯林中生长更好。(4)每年每亩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的年均净收入320.85元和421.89元。每年每亩马尾松+铁皮石斛、杉木+铁皮石斛年净收益2084.85元和2185.89元,其经济收益是单纯林分经营的5-6倍。(5)林药复合经营中综合效益最大的模式为高郁闭度的杉木林;低郁闭度马尾松林和马杉混交林中的铁皮石斛长势最差。
其他文献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最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共患,既有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也有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如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这些疾病之间有共同的遗传背景及诱发因素、相似的免疫机制及组织学特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其他自身免疫病共患时,疾病严重程度、活动度及预后均发生变化,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要更深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窦店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例,重点介绍了参与式发展理念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探索。区别于传统发展模式,参与作为重要手段在基地建设中的发展决策、外部干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利益分享、过程评价等领域实践应用,参与式发展注重将潜能变成自在自为这一过程,重视参与者自身变化,促进各领域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建筑业传统现浇混凝土的生产建造方式对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违背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观,因此,要加快我国建筑产业进行升级,采取高效、绿色环保的建筑技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升级转型的良好契机。装配式建筑工程通过构件工厂预制,现场组装,具有批量生产、缩短工期、保障质量的显著优势,是我国建筑产业升级的重要选项。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装配
目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已经达成普遍共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难以落到实处。通过调研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阅读材料良莠不齐,难易不等;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时间不足;教师急功近利,不会主动指导课外阅读;缺少阅读环境的支持。针对此现象,教师在课外阅读中可采取如下指导策略:依据阅读材料设置任务性荐读;针对畏难情绪开展兴趣性诱读;实施介入性点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化妆品消费增长迅速,同时消费者对中国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大大提升,国潮风格美妆产品崛起。如今,占消费比例约30%的消费主力群体——Z世代群体,他们的消费习惯、特征也与之前有所不同。本文以Z世代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网络营销4P理论和PEST模型,分析我国化妆品发展的宏观环境及“花西子”的网络营销策略,结合目前我国国产化妆品发展与Z世代群体的消费习惯提出建议,使产品更
随着智能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通过APP订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外卖服务系统而言,配送时效性和消费者满意度至关重要,也是外卖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何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让美团外卖平台中的众多骑手高效完成订单,在降低配送成本的同时达到令消费者满意的效果是能否从众多同类型平台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针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目标、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落地方式,采用线上“十人谈”的方式开展研讨。对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核心素养、大概念、学段衔接、单元主题拓展阅读、“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等做了解读。
为全面认知日本新生代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崛起的内在因素,明确其在新生代女子运动员培养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为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平野美宇、伊藤美诚、早田希娜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新生代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运动员培养体制,技战术发展,运动创新和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展开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日本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是一种
高职院校学前心理学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根据学情、专业要求、岗位需要,采取模块化教学,突出“德技并修、以德育人”的课程目标,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资国考要点,强化实践教学,实现以德育人、课岗对接、课证融通。通过构建“云班课+”教学模式和“学练思拓”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和“一个突出、三个结合”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为了追赶时代的步伐而努力寻求改革和突破。数字媒体便是他们积极探索融合后的成果:一方面,它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单一化形态,大大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增强了新闻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它打破了新闻传播固有的生态环境,使其发生剧烈变化,自媒体的涌现不断冲击着专业新闻媒体的生存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