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型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对全球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人类史无前例地共同意识到生存环境的脆弱。面对不可避免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的气候灾害,如何适应显得尤为紧要。  寒地城市由于其地理分布而存在特殊的气候环境,在各类气候区内,其气候变化趋势有特殊性且变化程度最大,因此研究价值较高。总体城市设计作为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主要媒介,可以在方法和技术上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改善寒地城市由于地域特征和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寒地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能更好的适应气候变化。  首先,论文通过对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气候变化特征,再对调研获得的气候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寒地城市气候变化趋势的特征,并以哈尔滨市为感知对象,通过实地的调研和观察总结了气候变化对寒地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安全的影响。其次,论文试图将气候变化因素和适应气候变化思想融入到传统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框架体系中,在自然生态设计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气候适应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寒地城市适应型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框架,阐述了传统总体城市设计和适应型总体城市设计的关系和区别,明确了适应型总体城市设计的特点、方法和原则。最后,深入研究了针对不同城市空间要素的适应型总体城市设计加强策略,同时,再选取了暴风雪灾害、洪涝灾害、高温热害三种典型的寒地城市气候灾害,制定了相应的适应型总体城市设计加强策略。  本论文研究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规划师如何在总体城市设计的指导下,在寒地城市营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人居环境,使寒地城市在未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应对突发性灾害时能够迅速适应,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其次,通过研究以此来深化和拓展总体城市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寻求总体城市设计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突破,明确总体城市设计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任务,并希望通过研究达到城市规划与气候之间的整合。最后,希望通过理论知识和设计手法的阐述,为寒地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提供一些借鉴方法。
其他文献
现代城市的建设,伴随着现代建筑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高度扩张,却唯独缺失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甚至,是被遗弃。朱雀崇拜作为中国历史上鼎盛一时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传统建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普遍得到了较大的关注,“科学发展观”以及“两型社会”概念的提出对资源型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林业资源型城市作为资源型城
九十多年前孙中山撰写的《建国方略》中所提出的如武汉三镇合一、工业城市、城市群建设、国际大都市、浦东开发、青藏铁路、广佛同城等城市规划及其建设理想,今日已变成或正
在哈尔滨城市密集区更新与新区扩张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用地经济性的开发模式,造成多数住区,尤其是高层住区难以满足国家最低日照标准要求;另一方面,现有的高层住区规划设计对
学位
本研究基于我国学者提出的可拓学理论与方法,立足于我国现有城市规划制度和城市规划决策体系,将可拓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城市规划决策领域。建立了可拓城市规划决策理论与方法
深圳成立特区以来,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了其土地资源紧张,土地利用率低的现状。与此同时,位于城市中的城中村量大、分布广。加快对城中村的改造可以为深圳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
大跨度空间结构纷繁复杂,分类多种多样,其基本类型包括实体类结构、网格类结构、张力结构、混合结构等。单一结构形式都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超越自身的能力极限,而且,有
随着西方工业遗产保护理念的不断推广,中国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与实践日趋成熟,但对于历史街区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及实践总体来说仍存在一些不足。在部分历史街区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