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梁曲线预应力钢束预应力损失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fn031641l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及预应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后张梁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后张梁预应力损失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特别是在曲线预应力钢束的锚固损失和长期损失计算方面。为此,本文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后张梁中常用的五段式曲线预应力钢束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研究。(1)针对我国现行桥梁设计规范中计算锚固损失时的不足,本文基于经典摩擦理论,从钢束微段平衡条件出发,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及应力连续性条件,导出了考虑反摩擦作用的锚固损失精确计算公式和应力平衡点位置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实际桥梁中钢束锚固损失的计算结果表明:与本文精确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按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简化方法得到的锚固损失结果接近于精确值,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0%以内,而按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得到的结果相对误差较大,相对误差可达39.41%,当应力平衡点不存在时,误差甚至可达到62.59%。(2)在本文导出的锚固损失精确计算公式基础上,结合预应力钢束锚固前的摩擦损失计算公式,对钢束正、反摩擦作用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束所受的反摩擦作用总是小于摩擦作用,为提高我国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锚固损失简化计算方法的精度,体现锚固前、后钢束所受正、反摩擦作用的不同,可将按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简化方法计算所得的锚固损失结果乘以小于1的系数加以校正。(3)基于本文导出的锚固损失精确计算公式,通过定义后张梁张拉方式优选系数,分析了预应力钢束不同张拉方式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得出当预应力钢束的反摩擦影响长度超过钢束全长的一半时,为减小钢束的预应力损失,应采用一端张拉的方式;反之,应采用两端张拉。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一端张拉时,可使钢束在另一端处的预应力损失相对于两端张拉时的端部损失减小28.59%。(4)针对我国现行桥梁设计规范中计算长期损失时的不足,基于梁体计算截面的内力平衡条件,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和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建立了考虑普通钢筋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与钢束松弛耦合影响下的长期损失统一计算公式。通过对实际桥梁中钢束长期损失的计算结果表明:与采用本文统一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忽略混凝土收缩徐变与钢束松弛相互影响后,在跨中截面处按铁路桥梁设计规范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小,相对误差可达35.80%,在L/4截面处按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大,相对误差可达37.95%。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学生饮用奶计划的相关研究,总结学生奶的实施情况,为目前正在开展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研究依据。方法首次针对国内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
目的研究宝藿苷I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淫羊藿苷制备宝藿苷I,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pH值、温度、底物的浓度、酶用量、反应时间及金属离子对转化率的影响
根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宽量限超高精密电流测量仪”的统筹规划,实现多通道扫描开关在“精密电阻负载系数校准系统”中的应用必须保证其通道热电势小于50 nV
<正>美的极致是安详。冬天,走在日本的街道上,所感到的是它骨子里的静。透过车窗打量这座城市。满眼都是矮矮的房子,狭窄悠长的小巷,小巷的路标一律是木制的,各家小屋屋顶上
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水资源日益贫乏、制水成本日益高涨和能源紧缺,城市给水管网漏损及其控制问题已成为供水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供水范围的扩张,以及抄表到户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城市日常运营中涉及的方方面面正在逐步转化成数字信息。其中地下管线作为城市日常运营的重要命脉,数字化建设十分重要。但是,我国城市地下管
变分不等式理论起源于力学及非线性规划问题,在工程、经济、控制理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变分不等式的发展历程,然后针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变分不等式和变分包
随着工业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的提出,工业生产会面向更加智能化和效率化,生产过程的控制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开放,同时也增加了工业生产的安全风险。工业控制系统作为高价值的攻击目标,近年来针对它的攻击行为也是越来越多,因此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工业控制系统使用工控网络传输数据,因此保证工控网络的安全就是保证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状况。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检测出针对工业控
卫绍生 河南项城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和文化学研究
报纸
复仇一直是许多文学文本关注的主题,从埃斯库罗斯到爱伦坡,从塞内加到普拉斯,这一主题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由于人类之间经常性的杀戮以及互相伤害,渴望复仇的想法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