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香果树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研究对象,从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分布格局、群落各层主要优势种热值、种内种间竞争关系、植物体内元素分布以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改物种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一些结论:1、香果树主要伴生种为具有热带性质的樟科和山茶科的一些物种;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优势度相对较高;其生活型以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75.90%;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53.97%,小型叶次之,占36.51%;叶型以单叶占有较大的优势,达74.70%;叶质以纸质叶为主,占63.86%。香果树在群落水平结构上整体成聚集分布状态,垂直结构上明显分成3个亚层。2、香果树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其更新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种群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但在不同发育阶段,分布格局有所差异:幼树一般为集群分布,中树和大树向随机分布发展,这种分布格局变化与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其格局规模介于8m2和32m2之间。分析认为,香果树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群落区域小生境、香果树生物学特征以及人为干扰外等,在以上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得其种群形成典型的小种群。3、不同种类植物叶的灰分含量(AC)变化较大,介于3.64%~13.51%;不同季节植物叶的AC不同,但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群落各层植物叶的平均AC由高到低依次为草本层(10.42%±3.24%),藤本层(8.56%±2.22%),乔木层(8.80%±2.69%),灌木层(6.16%±1.78%);整体而言,AC较高的植物干重热值(Gross caloric value,GCV)较低,反之则GCV较高。不同种类植物叶的去灰分热值(Ash free caloric value,AFCVC)变化较小,介于28.29~34.21 kJ/g之间;同一层次内常绿植物叶的AFCVC比落叶植物高;各层植物叶的AFCVC由高到低依次为灌木层(32.15±1.61 kJ/g)、乔木层(30.92±1.15kJ/g)、藤本层(30.24±2.33kJ/g)和草本层(30.59±1.63 kJ/g),但各层次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季节植物叶的AFCVC以秋季稍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为了探讨生境片断化的影响,对受破坏较轻的生境(H1)和破坏较严重的生境(H2)下共有的6种植物叶的热值和AC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叶的热值为H2>H1,而灰分含量H1>H2。4、香果树的生态位宽度最大,香果树与其伴生种生态位的重叠值顺序为:杉木>红脉钓樟>山胡椒>七子花>尖连蕊茶;对生境要求非常相近的山胡椒、红脉钓樟和尖连蕊茶之间,其生态位重叠值极高。采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阶段,香果树的种内竞争强度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大,但在胸径大于15 cm以后竞争强度开始逐渐降低,这与香果树种群的实际生长情况相一致。种间竞争强度的大小顺序为:香果树>杉木>七子花>红脉钓樟>山胡椒>尖连蕊茶。用单木竞争回归模型对香果树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模拟和预测结果与实验相符。上述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如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又以香果树-杉木之间的竞争最大,而香果树-尖连蕊茶之间竞争最小,且两种方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建议在对群落竞争关系的研究中,如能将生态位和单木竞争模型相结合,将更能客观的反映其竞争关系。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在经营香果树人工林时,为了给香果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应选择小灌木作为其伴生种,如尖连蕊茶、红脉钓樟、山胡椒等,而不宜选择生长迅速的常绿树种。5、不同样地的土壤中金属含量除K、Fe、Ni、Sb、Cr有所差异,其余元素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香果树不同器官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大量元素在根、茎、皮、叶中含量均为K>Ca>Mg;微量元素Fe在根、茎、皮、叶中含量最高,Cu最低;非必需元素Sb在根、茎、皮、叶中含量最高,T1最低;整体来看,香果树不同器官中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均较小,表现出相互独立性。同时香果树与土壤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均较小,表现出相互独立性,说明香果树的分布与土壤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小。富集系数以Th、k、Ca和Mg较高,其次为T1、Cu、Ba、Cr、Sb、Zn和Ni,Fe和Mn为最低。
其他文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环境中存在的一类物质,可以模拟天然激素的作用,扰乱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包括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生物效应及清除、对人类健康和野生动物造成极大的威胁。双酚A(bisphenol A,BPA)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工业用化合物,广泛用于碳酸聚酯、环氧树脂及相关产品的制造。已经有许多研究资料表明,BPA具有雌激素活性,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内分泌干扰物。BPA对生殖系统的研究报道
光孤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属性,在全光驱动、光开关、光学通讯、数据存储、捕获、控制和操纵粒子以及原子冷却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对于光学孤子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对描述竞争二次和三次非线性介质的方程的解析求解,同时用数值模拟光孤子的传输并研究其稳定性。首先我们介绍了孤子发现及发展的历史,同时给出了一些光孤子
本篇论文我们研究几类半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问题在第一章我们首先介绍关于半变分不等式的研究背景及一些概念和引理在第二章我们研究下面p-laplacian方程的Dirichlet边界问题其中Ω∈Rn是有界域,位势函数j(z,·)是局部Lipschitz的.很多学者已经用各种一方法对此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如拓扑度理论,山路引理,环绕定理等.在应用这些理论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证明非光滑PS紧性条件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链式类胡萝卜素,脂溶性胡萝卜素的异构体,具有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由于其共轭双键的独特分子结构,番茄红素在猝灭单线态氧、消除自由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活性。大量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具有一定的防治人类某些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近期的研究发现,即使低浓度的番茄红素也可以有效的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由于番茄红素在维持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人们对富含番茄红素的
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对理解第Ⅱ超导体的相图,特别是混合态相图和它的物理性质具有重要作用。完整的三角涡旋点阵(Abrikosov相图是研究第Ⅱ类超导体的重点,该理论从提出到现在经过了40余年)。在高温超导体中,超导态向正常态转变中可以达到较高的转变温度,因此,在此类超导体中,由热涨落和无序或者杂质带来的影响,比常规超导体要大的多,而以前的研究往往被忽视掉了,因此在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无论从实验上还是理
图的染色理论是图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图的均匀染色理论作为图的染色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被提出,它在工业生产、企业管理和生物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特别地,在研究时间表、剖分、承载平衡等问题中,均匀染色理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发展至今,关于此理论被解决的问题很少。近年来,随着图的列表染色研究得到广泛关注,人们继而开始研究均匀列表染色,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较少.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工程实际和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甚至社会科学领域涌现出大量非线性数学模型,等待各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去研究。与线性问题不同的是,非线性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很难求得精确解,非线性Schr6dinger方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类方程在流体力学、等离子物理、蛋白质化学、生物学以及工程科学中广泛存在,对其各种解的性质的深入研究和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的工程实用价值。在对非线性S
图染色是图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和热点之一,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背景.1976年,Stahl在顶点染色的基础上提出了k-重顶点染色概念.用G=(V,E)表示一个顶点集为V,边集为E的有限简单无向图.若存在映射φ:V(G)→Zk(n)(Zk(n)是由{1,2,…,n}的所有k-元子集构成的集合),满足:(?)uv∈E(G),有φ(u)∩φ(v)=Φ,则称φ是图G的一个k-重n-顶点染色.若图G有一个k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一种崭新而奇特的物质状态,孤立波是一种可以稳定传播的物质存在形态。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研究孤立波的激发和稳定传播等问题是近几年来非线性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研究在时变散射长度和时变谐振子势共同作用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动力学演化问题,其中包括波函数的精确自相似演化及其可能的应用、一维几何边界条件下亮孤立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平面波背景上周期微扰的调制不稳定性分析等。本文的主要
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果实富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必需脂肪酸、类黄酮、番茄红素等物质,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营养补充剂。它不仅可作为水果直接食用,而且其提取物更具抗癌等药用价值,同时还有可能成为番茄的替代品用于工厂化生产番茄红素,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广泛。由于牛奶子是野生植物,对其果实的生长发育尚不了解。为此,我们以Bio-Rad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