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对信贷配置效率的区域影响研究

来源 :贵州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sm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效率,改善融资结构,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目标。目前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现象,2004-2017年间,银行贷款对房地产投资的贡献度由8%上升到16%,而制造业却从15%下降到7%。大量金融资源流向了房地产行业,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行业依然面临着“融资贵、融资难”的处境,资本优化配置受阻,效率相对较低。本文从平衡地区增长的偏向中西部地区用地政策的视角,解释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干预,引致了资本过度投入到西部房地产行业,从而造成金融资源脱实向虚,挤压了制造业行业的融资需求,资金配置效率下降的传导机制。基于此,本文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第一,土地要素流动所带来的金融资源集聚是否在当地产业间得到了合理配置,且各地区之间存在着何种差异。第二,如果金融资源大量流入到房产行业的话,是否会阻碍资本优化配置,降低配置效率?首先,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资本流动和资金配置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偏向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供应政策实施后,中西部地区土地供应大幅增加,土地要素供给提高使中西部地区土地出让价格下降,土地价格的降低补贴了房地产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要素价格,大大扩张了其成本优势。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以及新城建设目标下,更加依赖房地产等行业发展。拥有土地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等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偏向下,更容易获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于是大量的金融资源流入到中西部地区房地产行业,由此本文认为西部地区金融资源流入房地产行业的程度更深,脱实向虚的程度更高。同时西部地区作为人口净流出地,人口基数较小且产业规模水平远不及东部发达地区,这就决定了当地住房市场的需求远不及其他地区。偏离当地住房市场需求的资金过度投入可能会挤出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投资,阻碍了资本优化配置,最终导致了信贷配置效率的降低。其次,本文利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银行贷款等相关数据刻画了信贷资金脱实向虚的现状,并对东中西部各个区域进行了对比,统计结果有力的支撑了本文的推断:大量信贷资源流入房地产行业,产业间资本配置不合理,尤其是西部地区金融资源脱实向虚的程度更高。本文同时选取31个省市自治区1995-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此部分借鉴了Wurgler(2000)、彭俞超等(2017)产出对投资敏感性的测度方法进行判断建设用地指标西部倾斜后,金融资源脱实向虚对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东中部地区而言,倾向性的土地供给政策有利于当地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但是西部地区在政策实施后,房地产行业资金投入远远超过了当地住房市场需求,金融资源错配严重,不利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综上所述,平衡地区增长的偏向性土地供给政策对信贷配置效率的影响有区域差异。适当减缓东部地区土地供应速度,有利于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土地集约利用。中部地区土地供应速度加快与当地经济发展、人口规模较匹配,由土地政策所带来的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的溢出效应。而西部地区较快的土地供应间接补贴了土地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减缓了该行业边际报酬递减的速度,从而导致银行信贷错配。西部地区房地产过度投资脱离了当地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的需求,降低了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信贷配置效率因此降低。缺乏资本积累被普遍认为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之一,然而本文的实证结论表明偏向西部地区投放土地要素的政策倾斜,在西部地区所带来的资本积累被主要用于投机性行业,从而偏离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初衷。
其他文献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社会各主体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同时,公共就业服务的对象需求逐步个性化、服务内容逐步丰富化、服务方式逐步多样化。强化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与农村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当前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气候冬暖夏凉,典型喀斯特地貌孕育出了大量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的山地特色农产品。然而种植山地特色农产品的农民并没有获取很高的收益,其原因是:生产过程缺乏保障、出售的农产品附加值较低、销售上存在一定困难等。本研究以贵州省紫云县红芯红薯为例,从保障、生产、加工与销售四个层面探索了紫云县红芯红薯产业链延伸路径,分析了紫云县红芯红薯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贵州山地特色农产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与贫困地区同全国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扶贫攻坚中举足轻重。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资源,丰富多样的山地文化,以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宣传推广,发展山地旅游恰逢其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山地旅游更是成为喀斯特山区乡村地域精准扶贫的有效之路。近年来,随着山地旅游的发展,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制
进入新时代,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管理中,协作治理的需求日益凸显。本文以G市水环境治理中政府和社会的协作关系为线索,紧紧围绕“怎么协作”来回答“双河长制是什么”,也即双河长制的运行逻辑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为此,笔者在G市某环保公益组织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了参与式调查,从而对“双河长制水环境治理运作机制和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揭示出了“双河长”运作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回应了
本文围绕比较阅读方法,基于对不一样文本的引入,对两篇文章的类似点、不同点开展深入对比,除了使学生注意文本可能不被重视的细节,也可以使其进一步认知及体悟文本背后的思想内涵。从教学层面来分析,对于这两篇文章,可先对比相同的地方,使学生了解文本内涵以及思想,接着,再对比文本的不同点,进而深入把握文本语言。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是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不仅受到子女所在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的影响,还受到子女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的概念及形式基础上,本研究将家庭文化资本界定为家庭主要成员即父母亲与其子女,在家庭场域内通过交流沟通、行为实践和事件影响等方式所积累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文化资产,包括身体化家庭文化资本、客体化家庭文化资本和制度化家庭文化资本三种形式。本研究
研究背景及目的:如何提高社区中医药的服务质量以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是政府及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管理学及基层卫生服务相关理论,采取需方视角,对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调查了解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分析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评价总分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探讨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方法:采用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对贵阳市南明区、花溪区接受过社区中医药服务的195名患者进行问卷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政府部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切的主题。分税制的改革,实现了中央政府提高其在财政总收入所占比重的目的,重塑了政府为农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路径,各种公共资源以项目进村的方式实现了村庄的治理。项目治村逐渐成为了政府对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也成为学界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关切下的研究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顺应新环境发展而产生的深层次服务,在新信息环境下,学科服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这项新兴的服务对于图书馆和读者来说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促使图书馆更好更快的发展,助推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本次研究选取了贵州公办19所本科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先使用网络调查了解贵州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大致情况,再针对若干高校进行实地和问卷调
随着“三权分置”、“三块地改革”和“三变改革”等一系列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措施中,一方面,土地流转充分盘活农村闲散资源,为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打破农户原有生计资本结构,影响了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土地转出后,失去部分耕地或全部耕地的农户,将会减少其土地生计保障功能,势必会选择多样性的生计策略。随着国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视程度,农村土地流转未来还会继续。因此,土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