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酰腙键和氢键交联功能性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na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凝胶由于其高吸水或吸收生物液体的能力,能够充分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药物释放、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然而,水凝胶的制备通常需经过复杂繁琐的过程来合成功能性单体,且水凝胶功能性单一,在释药时可能存在突释现象或缺少智能响应性,限制了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简单快速的方法制备了不同交联结构的水凝胶,通过调控交联网络实现了水凝胶对药物的可控及响应性释放,并研究了水凝胶的自愈性、pH响应性和形状记忆性。首先,从物理交联出发,制备了物理交联水凝胶,并研究了其药物释放行为;然后,为解决物理交联水凝胶突释药物的问题,设计制备了多种基于酰腙键和氢键交联的水凝胶,通过改变水凝胶的交联结构调控水凝胶的药物释放行为,并实现了水凝胶的自愈性、pH响应性及形状记忆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以功能性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丙烯酰胺(AAM)为原料,在不使用化学交联剂的情况下进行原位自由基共聚,通过一步法制备了基于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链缠结的物理交联水凝胶。通过调节DAAM含量来调控水凝胶中不同范德华力的作用强度,研究了 DAAM含量对水凝胶溶胀行为、力学性能和弹性自恢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AAM:AAM为1:9(mol:mol)时,D1A9水凝胶力学性能最优。对水凝胶的药物释放行为研究表明,尽管水凝胶在释放小分子药物阿霉素时出现突释现象,但在释放大分子药物牛血清白蛋白的过程中,表现出可控释放行为,40h左右其药物释放率达到平衡,约为80%。其次,为解决物理交联水凝胶突释药物的问题,设计、制备含酰腙键和氢键交联的水凝胶,从而利用酰肼基团与阿霉素羰基间的动态酰腙键,实现水凝胶对药物的稳定负载与可控释放,并利用酰腙键和氢键的动态可逆性实现水凝胶的自愈性。分别合成酰肼基改性海藻酸钠(ALG-ADH)与二苯甲醛封端聚乙二醇(PEG-CHO),利用二者之间的席夫碱反应以及质子化海藻酸钠之间的氢键作用,通过一步法制备了酰腙键和氢键交联的改性海藻酸钠水凝胶。通过调节PEG-CHO含量,调控水凝胶的交联密度,研究其对水凝胶成胶动力学、力学性能和自愈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PEG-CHO含量为5 wt%时,水凝胶表现出最高的力学强度及最优的自愈性能,拉伸测试定量表明该水凝胶的自愈效率达85%左右。对水凝胶的药物释放行为研究表明,水凝胶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表现出较为相近的药物释放行为,24 h左右其药物释率放达到平衡,约为30%。再者,针对水凝胶药物释放率低且不具备响应性的问题,对水凝胶的酰腙键和氢键交联网络进行调控。由于DAAM与AAM在共聚时不仅可以形成氢键和疏水作用物理交联,而且引入的功能性羰基还可与酰肼类交联剂反应生成动态酰腙键,因此在DAAM与AAM的共聚体系中引入酰肼类交联剂,可制备多重交联水凝胶。首先利用水合肼和氢氧化钠对聚琥珀酰亚胺开环,合成了一系列改性聚天冬氨酸,即聚天冬酰肼-co-天冬氨酸共聚物(PHA),并通过1H NMR、FTIR、GPC和胶体滴定法详细表征了其结构、分子量、酰肼基和羧基含量。然后将PHA加入DAAM/AAM体系中,通过一步法制备了基于酰腙键、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的水凝胶。通过调节PHA结构和含量来调控水凝胶的交联网络,研究了二者对水凝胶溶胀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PH2A8含量为0.1 mol%时,水凝胶力学性能最优。对水凝胶的药物释放行为研究表明,水凝胶表现出pH响应性药物释放行为,在pH值为5的缓冲液中,水凝胶具有最快的药物释放速率和最高的药物释放率,70h左右其药物释放率达到平衡,约为65%。此外,利用PHA聚合物中羧基与金属阳离子的络合作用,实现了水凝胶的形状记忆。该水凝胶在2 M的氯化铁溶液中形状记忆30min,其形状记忆率和形状恢复率可达50%和70%。最后,为提高水凝胶的药物释放率并改善水凝胶的响应性及自愈性,进一步调控水凝胶的交联网络结构。利用聚(双丙酮丙烯酰-co-丙烯酰胺-co-丙烯酸)(PDAAc)与二酰肼封端聚乙二醇(PEGDH)之间的席夫碱反应以及丙烯酸结构单元与质子化海藻酸钠之间的氢键作用,一步法制备了酰腙键和氢键交联的水凝胶。通过调节海藻酸钠含量调控水凝胶的氢键交联密度,研究其对水凝胶溶胀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含量为1.38%时,PDAAc-A3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最优。利用酰腙键和氢键的动态可逆性,实现了水凝胶的自愈性,拉伸测试定量表明该水凝胶在30min左右的自愈效率可达85%左右。对水凝胶的pH响应性研究表明,水凝胶不仅表现出宏观的pH响应性凝胶-溶胶转变,同时表现出pH响应性药物释放行为,在pH值为5的缓冲液中,水凝胶具有最快的药物释放速率和最高的药物释放率,4 h左右其药物释放率接近100%。此外,利用丙烯酸及海藻酸钠中羧基与金属阳离子的络合作用,实现了水凝胶的形状记忆。该水凝胶在1 M的氯化铁溶液中形状记忆2 min,其形状记忆率和形状恢复率均可接近100%。
其他文献
植被生产力通常随林龄而变化,但其变化趋势和潜在的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了解。同时,植被生产力是调节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之间反馈的重要组分。因此,理解植被生产力随林龄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模拟方法和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探讨了植被生产力的时空变异特征。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关注气候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却忽略了林龄对植被生产力的调控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研
近年来,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因其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无需标记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目前检测生物和化学分析物表面生物亲和吸附的理想方法之一。束缚在金属/介质分界面周围的表面等离激元波对倏逝场内的介质折射率变化非常敏感,可用于检测与折射率有关的物理及化学参量。目前,传统表面等离激元传感技术在检测低浓度生物分子分析物时存在灵敏度技
超弹性材料也称为Green弹性材料,其本构关系可由应变能函数表示。这些材料组成的球形结构(如空心球体、球壳和球膜等)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以及体积大、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航空航天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特别地,在使用过程中,这些结构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动态加载的作用(如常值加载、周期阶梯加载和简谐周期加载等),因此在超弹性结构的设计中,变形、运动、失稳和破坏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
我国大城市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了疏散化趋势,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其行政区划内都出现了所谓郊区化的现象。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这是构成完整的城市发展历史过程的一个必然阶段。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是:这种具有“逆城市化”特征的疏散化现象,与传统的、经典的城市化现象,二者之间在时间交集上存在着什么关系;或者说,疏散化现象出现在城市化的什么时间节点或区间。从我国大城市地区已有的现象或实践中对这个问题
单原子催化剂是多相催化研究的前沿,目前其活性组分多为贵金属,研制性能优良的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尤为必要。M-N-C(M=Fe,Co,Ni等)是典型的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氧还原等电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可媲美Pt/C的催化活性,但在热催化反应中研究较少。本论文选取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为探针反应,以研制高活性、高选择性的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为目标,通过创新方法制备了一系列M-N-C单原子催化剂,并用
本论文采用大量宏观农户调查与多年、多点不同区域主栽作物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4-2006年和2014-2016年两个时间段共计3602个农户施肥状况的调查,研究我国农户复合肥施用现状与变化,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复合肥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2001-2006年和2008-2014年两个时间段的293个田间肥料试验,对不同工艺复合肥进行农业效果评价;通过2002-2006年和20
博弈论是研究理性决策者之间冲突与合作的数学模型,它可以用来建模和分析一些大规模的优化问题。在博弈的框架下,每个博弈者根据所设计的分布式策略调整其决策变量到纳什平衡点处,进而实现优化各自目标函数的目的。就目前而言,分布式纳什平衡点搜索算法往往是在博弈者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确定的情况下以及博弈者之间能在通信网络上进行信息互换的基础上设计的。然而,在实际问题中,博弈者目标函数可能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
氮氧化物(NOx)作为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及环境有较大危害,如何有效脱除NOx已经成为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氨选择还原法(NH3-SCR)被广泛应用于贫燃柴油机尾气和固定源烟气中NOx的消除。其中,针对移动源尾气中NOx的消除,Beta分子筛负载Fe催化剂是一种具有较好活性的NH3-SCR催化剂,但是由于尾气中存在的烃类化合物(如丙烯)会在Beta分子筛酸性位上聚合并形成积碳导致催
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由等摩尔或近等摩尔比例混合的多个主要元素构成,并具有简单晶体结构,包括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及其有序超结构(B2、L12)等。其中,Al和过渡族金属(TMs,Transition Metals)组成的BCC基Al-TMs系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对Al含量敏感,极易出现BCC固溶体相与有序B2相共存,且形成网状调幅分解组织,会严重降低合金
当前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现实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加强网络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是亟需完成的目标。网络道德治理作为网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发展趋势和迫切需要攻克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网络治理的新思想,以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促进网络生态良性发展,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本研究从虚拟主体的特征出发研究网络道德价值观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