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时间膨胀效应的认知机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观时间膨胀效应(Subjective Time Dilation Effect)是指个体对外部刺激持续时间的高估现象。刺激特性、个体自身的注意、情绪等状态都可能引起该效应。本研究所关注的是膨胀刺激所引起的主观时间膨胀效应,即与静止或收缩的刺激相比,膨胀刺激的持续时间更倾向于被高估。针对这一现象的认知机制,目前有威胁假说、注意理论和量值理论三种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三个系列研究,分别对这三种观点进行检验,以探讨主观时间膨胀效应可能的认知机制。  研究一考察背景运动对主观时间膨胀效应的影响,检验威胁假说。根据该假说,迎面而来的膨胀刺激含有潜在的威胁信息,从而导致了对其持续时间的高估。研究一通过三个实验分别操纵背景的运动状态—静止(实验一)、发散(实验二)和会聚(实验三),以造成观察者静止不动、主动接近(无威胁)或逃避(有威胁)不同的外部刺激(膨胀、收缩或静止)的情景,从而将膨胀刺激和其携带的威胁信息进行了分离。结果发现:在静止背景、发散背景和会聚背景三个实验中,依然只有膨胀刺激能够引起主观时间的膨胀。  研究二考察静止、膨胀和收缩三类刺激所引起的注意状态的差异,检验注意理论。根据该理论,膨胀刺激更能捕获注意,而更好的注意状态才是造成主观时间膨胀效应的原因。研究二通过两个实验,分别使用十字(实验一)和亮度变化(实验二)作为觉察任务的靶子,比较了被试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对靶子的觉察反应时。结果发现:膨胀刺激和收缩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显著快于静止刺激,即无论膨胀还是收缩,运动的刺激均能捕获更多注意。  研究三考察刺激大小对主观时间膨胀效应的影响,检验量值理论。该理论认为,时间、大小、数量等不同量值的判断享有共同的脑机制,不同维度的量值间会相互影响,更大的刺激倾向于被知觉的时间更长。研究三控制了静止、膨胀和收缩条件下刺激结束时的尺寸,使其大小保持一致。结果发现:膨胀刺激和收缩刺激都能引起主观时间膨胀效应。  本系列研究表明:1)改变威胁信息并不能改变膨胀刺激引起的主观时间膨胀效应,说明该效应的发生与刺激是否包含威胁信息无关;2)膨胀刺激和收缩刺激条件下的注意状态没有差异,说明注意理论并不能解释以往发现的只有膨胀刺激能够引起主观时间膨胀的现象;3)恒定刺激结束时的大小,不仅无法取消膨胀刺激引起的主观时间膨胀效应,而且还使先前不会引起时间膨胀的收缩刺激也产生时间膨胀现象,这一方面说明量值理论无法解释主观时间膨胀效应,另一方面也说明刺激大小确实与该效应的产生有关。总之,主观时间膨胀效应的机制并非能够简单地用威胁说、注意说和量值理论直接加以解释,它很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并可能存在各因素间的互相作用,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炫耀性消费行为(Conspicuous Consumption)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它是指人们通过消费昂贵的商品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财富,从而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Veblen,1899)。人们进行炫
2015年6月29日,“2015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暨首届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召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即墨市市长郑德雁、中国汽车技
分数概念的学习对于小学儿童的数学认知和学习非常重要,但这一概念较为抽象且具有多种含义,因而难以为儿童所掌握。以往研究对分数概念进行了大量概念分析,并编制了多份分数
目的研究国产液体与冻干狂犬病疫苗的副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对850例暴露狂犬病病人进行常规5针注射,分别是345例使用Vero细胞液体狂犬病疫苗,505例使用Vero细胞冻干狂犬病疫
领导部属交换理论已经成为国内外探索和解码上下级关系研究的主流。较已有研究较少地关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领导部属之间关系结构的差别,尤其是鲜有研究采取领导部属双视角对中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已有成型的教育理论,主要是西方的研究成果,按照我们所做的原创性教育理论的规定性定义,结合教育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在综合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史论结
2015年5月27日,被誉为中国汽车运动的“奥运会”的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Car PerformanceChallenge,即CPC,以下简称大赛)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成功举办,来自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及媒体等百余位嘉宾共同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汽车产业与运动文化全新结合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产销量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市场井喷式的发展催生了以汽车赛事为主要代表的汽车文化在国内的流
目的:考察高低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评价的两种解释路径,及其对社交焦虑个体正性评价恐惧的影响。  方法:研究一以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高社交焦虑个体为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